秦岭信息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森林防火
查看: 1958|回复: 0

美国军为何对日军枪法有截然不同的评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1 01: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日八年战争的很多记载中,都可以看到肯定日军的枪法准的描述的。

但是到了美日战场上,美国人却对日军的枪法不屑一顾,当时的美军战史记载:日军的枪法较差,只要不站在一个位子不动,便不会给打中。

6 X# t6 Y- C, l3 C+ G6 w6 u

同样的日军枪法,为何是两种描述?

原因只有一个,那是因为对手不同。中国士兵多是临时抓丁,没有系统的训练,面对受到系统训练的日军自然觉得日军枪法准了。

但日军碰到美军时,因为美国不禁枪,很多士兵参军以前就是地方上的神枪手,再加上美国军训沿自英国军队,都非常强调射击技术,比日军枪法要准很多,自然觉得日军枪法差。

国军士兵就象普通人,碰到业余选手日军会觉得日军枪法好,但业余选手日军碰到专业选手美军,专业选手就会觉得业余选手的枪法差了。

同样能说明情况的是日军的掷弹筒,这一射程三四百米的小炮在中国战场上是神器,东史郎等多个日军老兵均回忆每当遇到国军的抵抗,便呼叫掷弹筒,

但在美日战场上,在三百米处瞄准的掷弹筒手基本处于美军打活靶的情况,使得掷弹筒完全无法瞄准,基本无用。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6 ^1 H! L$ G+ D
. _! H4 k& b4 z0 k7 g" h. @3 X

瓜岛战争时,日军还沿用中国战场的惯性,几百人就进攻几千人的阵地,由于国共士兵训练的低下,枪法极差,国共军队的枪法对在三百米处瞄准的掷弹筒基本没有威胁,日军掷弹筒手可以放心瞄准打掉国共军队的机枪火力点,然后展开冲锋,以掷弹筒杀伤国共军队的密集队形,枪手狙杀国军中层军官,这样国军多数时只有溃败。

而在太平洋瓜岛的泰纳鲁河口之战,只是提到美军火力猛烈,但再猛烈的火力如果打不中也是没用的。国民党一些德械师的轻武器并不比美军的轻武器差,但美军士兵优良的射击技术使得以少击多的日军只能成为活靶子,只能被屠杀。最后使得日军考虑撤销掷弹筒这一装备。

同样面对苏联和英国的突击步枪,美军二战后为什么坚定要采用非连射的M-14,又为什么非要用M-16,因为在美军陆军心中,精准瞄准射击这一思想已经扎根了。

纵观历史,不得不承认,美国不禁枪的政策是非常成功的,

看美军战史,除了在美英战争和珍珠港外,基本都是在国外作战,但无论他们出现在那里,除了少数狼狈的情况,多数时候,不管是胜或败,美军的死伤总是意识着高交换比。

就好比二战前苏联进攻芬兰,芬兰军队中许多民间经常开枪的猎人摇身变为狙击手,大量杀伤苏联军人。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 F% [& \4 G3 u5 \+ b
5 y0 y* {& u1 L& o" _$ M; e( k' d

看着美国遍地的枪击,打猎成风,遍地的飞行员、空降学校。可以说,美国不光藏兵于民,更是藏飞行员于民。

因此不得不承认,美国的战争潜力远高于苏联。

二战如果没有美国的后勤援助,苏联和德国估计会打成相持战,单靠苏联的后勤实力,完全无法支撑多次连续的猛烈进攻,打个比方,当时苏联T-34坦克最大的生产厂家车里雅宾斯克厂战前是生产火车头的,而战时苏联几乎全部的铁路器材都来自美国援助。

看战史书籍,德军将领无一不在抱怨苏联糟糕的道路和铁路使得他们后勤供应不上,进攻速度低下,所以没能冬天前打下莫斯科

但是苏联反攻德国时从来没有抱怨过道路和后勤,因为美国给他们供应了十万辆后勤卡车和绝大多数的铁路器材,使得苏联把绝大多数铁路、汽车生产厂都用来生产坦克,这样才形成了超量的坦克海。

如果没有美国的后勤支援,苏联的坦克产量最少要跌三分之一到一半。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 c8 T# Q" s4 a9 @0 P. z) ]/ o! O/ _' ]( d* m3 n5 N9 ?8 M8 g

没有汽车和铁路机车源源不断的把汽油和弹药运到前方,前方的坦克基本就是废铁。

只谈坦克大炮飞机产量,不谈后勤生产,那是不现实的。

综合运输机战斗机轰炸机、大炮、坦克、汽车、机车、航母、军舰、运输船产量,美国当时真正做到了一极超强,支援了苏联、英国、中国。

再加上美国藏军于民,民间神枪手无数,藏飞行员于民(美国有着世界上最多的民间飞行学校),日军老飞行员一死,后续的新飞行员明显比不上美国新飞行员。美国新飞行员的普通素质明显超过德、日新飞行员普通素质。

因此,不得不承认,最强大的军队还是美军。

# `) k9 |& T2 n% I0 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