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请示、晚汇报”曾经是个常用词组,但现在已经没有人用了。那时候我虽然只有六七岁,对“早请示晚汇报”却印象深刻。早请示,就是每天早上下地干活或者上山放牛之前,都要站到毛主席的画像前,对毛主席三鞠躬,然后对毛主席说:毛主席,今天我去黄土坡薅草,队长安排的;毛主席,我放牛去了。不管是公事还是私事,都要请示。晚汇报,就是收工后回到家,告诉毛主席,这一天都干什么去了。有一段时间,不是在主席像前鞠躬,而是把装在像框里的画像提在手上甩三下,喊三遍“毛主席,万寿无疆”。没过多久又来了一个紧急通知,说不能这么做,这么甩会把毛主席的头甩晕了,还是改为在像前鞠躬。 不但干什么要向毛主席请示,就连吃饭,也要先告诉毛主席一声。“早请示晚汇报”没我什么事,但汇报吃饭,我妈如果还在灶上忙,就支使我替她完成。她把饭煮好后要立即煮猪食,在乡下,煮饭煮猪食用的是一口大铁锅。煮饭的柴火还没燃尽,只添一把柴就可以把猪食煮好,既节约时间也节约柴火。这一来,我代劳的时候就多了。有一次,家里炒了点腊肉,我虔诚地对毛主席说:毛主席,今天我们家吃腊肉,您来和我们一起吃吧。他老人家无动于衷,我便抬来饭碗,将一块肉放在它嘴上,肉掉了,我捡起来在衣服上揩了两下,自己把它吃了。肉吃了还要吃口饭,我喂了毛主席一口饭,大部分掉在地上,只有两粒粘在他嘴角上。 几天后,我爸爸惊恐地把我们叫到堂屋,指着主席像,问是谁搞的。我说是我搞的,我请毛主席吃饭。爸爸说,天哪,你这不是想叫我进班房吗?他叫全家人保守秘密,这件事绝对不能说出去。他没骂我,但把我妈骂了一顿,骂她“懒婆娘”。其实我妈一点也不懒。第二天放学的路上,我知道了这样一件事情:我的一位远房亲戚晚上去守生产队的粮仓,磕烟杆上的烟灰时,烟锅在板壁上啄了几下,黑天黑地的,哪知正好啄在毛主席的眼睛上,天亮后他没发现,别人先发现了,说他想把毛主席的眼睛烧瞎,当时便捆绑起来,押送到公社,公社觉得案情重大,把他送到区公所去了。 爸爸用湿毛巾把毛主席嘴上的饭擦干净,把它挂高点,以免小孩不小心弄出别的事来。他站在凳子上挂,我妈在一边看,歪没歪,高度是否合适。他们的严肃和认真感染了我,我裤腰上插着弹弓也不敢拿出来。像挂好后,我妈说,你看,毛主席正看着你哩。果不其然,无论我站在哪儿,只要还在这间屋子里,毛主席的眼睛都看着我,他不愠不笑,还有那么点慈祥。 没过多久,我该去上学了。爸爸把我带到堂屋,告诉毛主席,他的儿子今天入学了。他叫我自己对毛主席说,要不要好好学习。我对毛主席说,毛主席,我要好好学习。下午放学回来,我主动跑到堂屋,告诉毛主席:毛主席,我今天上的第一节课学的是你,我读给你听哈:毛主席万岁!我抬起头,发现毛主席正赞许地看着我。我激动万分,又读了几遍。从这天起,我每天回来都要对毛主席读新学的课文。期末考试,我毫无悬念地考了个双百分。 不知从何时起,我妈不再请毛主席吃饭了,家里人要干什么也不去向毛主席请示了,我呢,也忘了在他面前读课文。几年后的一天,生产队长来到我家,严肃地对我父母说:“他老人家去了。”晚上,我妈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饭,那些菜每碗只有一点,做好后摆到毛主席像前,哽咽道:毛主席,您吃一点啊。我妈的眼泪滚出来,我的眼泪也跟着滚了出来。 & B2 A+ D1 \) q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