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1 b8 R% A, y% \4 m在二月二龙抬头的这个日子,去剃头早已成为了一种传统,谓之“剪龙头”,据说在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也有要想鸿运当剃头的寓意。剃头匠是中国民间的古老职业,手艺精湛,历史悠久。虽然现如今遍地都是发廊,但这门手艺却没有失传。在古城西安的含光门、土门等处,依然有着这么十来位坚持老手艺的剃头匠,十年如一日的为老主顾们服务着。老师傅们坚持的是一门手艺、一门生计,更是一种年代记忆。3 w. z. ?" C ~7 x
据考证,剃头一事是从清朝入关后兴起来的,自此也便有了这么一个行当。两位师傅一刻不闲的拿着手里的各种工具上下飞舞,而身后也早早就有了等候的熟客。 1 W- @0 q$ W& m W+ N) v
! `- R: P, \" |' b王师傅今年五十来岁,曾是一家国营理发馆的理发师,各种基本功过硬,但由于国营理发馆在经营理念上的一些滞后,逐渐便被淘汰出了市场。王师傅在城墙根下摆了这么一张凳子,成为了一名街头剃头匠。王师傅的老主顾对她的技术称赞有加,虽然住得有些远,但还是每个月都来这剪发。 : {4 K) n- R7 y
0 F/ P$ i( T, K1 O0 W潘师傅再当了几十年国营理发师之后也无奈的“下海”了,虽说现在的工作环境远不是当年可比,但是潘师傅在对自己的要求上却不放松,理发、刮脸、清扫每一项都需做到位。 1 O4 ?2 q0 N( U
- _" [ L7 o6 i( v
剃头主要使用的是推子或是剃头刀,多用来为顾客剃平头、光头等。看似简单的剃平头却含有很高的技术,潘师傅简单的几下子,就能让老顾客们一直念念不忘。正在剃头的这位老顾客说,他在这儿剃过一次之后,就没再去过其他地方,国营理发馆常年锻炼出来的扎实功底,让潘师傅有了许多回头客。
8 j, {# D" _, ~& i# d+ S( T1 I
0 m" F- O7 a# |
使用剃头刀剃头是许多老师傅才会的技术,现在的那些高级发廊中打扮光鲜的发型师多半是不会这种技巧的,使刀的力度、角度是使用剃刀的关键,如果没好好练个几年,是不敢在客人身上使用的。潘师傅的拿着他这把被磨得锃亮的剃刀,熟练的为客人打理着边角的碎发 * Q! r4 s8 H) g/ P& Y0 c5 m$ t: i' [
。
3 q0 z% D( G& Y! O0 i
- l; a H) c0 f# f8 L, d
潘师傅剃一个头仅需要十分钟左右,收四元钱。这些剃头师傅从国营理发馆离开之后,失去了收入来源,仅靠着剃头的微薄收入来养家糊口。 7 ?8 u3 q6 n" n6 O5 o4 k" D
& f: S, h& M3 c- Z3 ~2 ^" @推子、梳子、剃刀再加上两把剪刀,这便是剃头匠赖以生存的全部家当,王师傅在展示这几样工具的时候,不断在说:“真的没啥,就这么几样东西,没什么看的,都是些破烂货,舍不得换,老东西用着也顺手些”。
: L/ t7 e/ W0 O# \% @
$ P/ T! P$ x" K: d) ~& `5 b2 R听王师傅讲,城墙根下的这些剃头师傅基本都是原来国营理发馆的职工,失业之后大家不谋而合的在这里摆开了摊子,开始自己的营生。春夏季节最多的时候能有十几位师傅在这里剃头,场面也颇为壮观。
9 U: z: [3 n* W4 [. {2 V1 P( B
! K2 @ T. U$ N" }% P
6 E" C, v g; z3 ]( i, f4 z9 ]
虽说从前都互不相识,现在也还算是竞争对手,但同在这里摆了近十年剃头摊,早已成为了老友。王师傅闲下来时会主动帮潘师傅清理刚剪下来,落到地上的碎发。
9 X2 K% h9 j; K( o3 {
r. W- \$ R9 I( f7 t王师傅将剪下来的头发仔细的收到一个塑料袋里。王师傅说他们因为是占道经营,经常遭到城管的驱赶,说到这里王师傅语气中透露出了些许无奈,她说“除了理发我们再不会其他的了,我们也想找个正二八经的地方剃头,但现在的那些发廊又怎么会要我们这些老家伙。” - A9 p7 N( H5 J: k
* f! m x( ~* H王师傅在没有顾客的时候会望望远处的城墙,有路过的行人时也会询问下是否有人需要理发。潘师傅闲下来点燃了一根烟,潘师傅工作起来不苟言笑,话不多,但顾客交代的每个事都牢牢记住了。
% v. O$ Q4 ?5 R) x6 R/ q
* Y0 o% M5 J8 x/ y1 J- _# E
城墙根下的理发师或许早已成为这个古城的一道风景线,但在如今高档发廊满街和不断遭到城管驱赶的情况下,不知道这些老师傅还能坚持多久。这是一门营生更是一种老手艺,希望社会能给予他们合适的生存空间,让传统也能得以传承。
+ k \# w5 d; ]0 Z7 R. P) Y$ e$ d8 j%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