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信息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森林防火
查看: 1991|回复: 0

道光帝吃碗“粉汤”为何花75000两白银?

[复制链接]

860

主题

1577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611

优秀版主靓妹or帅哥灌水天才幽默大师新人进步奖论坛元老小有名气知名人士 著名写手职业作家知名作家论坛精英著名精英论坛长老一代水王发帖明星爱心大使热心版主论坛名人灌水天王

发表于 2014-2-27 11: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起中国历史上“节俭治国”的皇帝楷模,道光皇帝可算是一位典型代表。其“节俭治国”的丰功伟绩,到现在也让人叹为观止。
* c& v' e$ z$ |; c, M2 [. ^) J" F7 \$ O  c3 x
    一
, N7 ~: _9 _9 G. r4 i3 o1 @
9 {6 C5 A" \" `+ V  y    道光帝“节俭”到恨不得把一个铜板掰成两瓣来花,身上的龙袍不但旧了不换,就是破了个窟窿也不换,找个补丁补上照样穿。/ F) u& u& x8 {- X. ?# p  `
/ e2 n3 U* [2 t  q6 }) H1 P$ o
    一天,道光皇帝发现绸裤的膝盖上破了个小洞,就让内务府去缝补一下。补完了,道光皇帝问花了多少钱。内务府回答:三千两白银。道光帝听了差点背过气去。一个补丁竟然比一件龙袍的价格还要贵!内务府不慌不忙地解释说:皇上的裤子是有花的湖绸,剪了几百匹绸才找到对应相配的图案,所以贵了,一般的补丁大概五两银子就够了。道光皇帝咬咬牙,默记在心里。% R7 Q( S' V8 F" i( @8 A/ r- v
* Y& f* Z" J+ f2 w5 G7 R2 \  K
    到了上朝的日子,大臣们看到圣明天子穿上了打补丁的龙袍,于是纷纷学习,节俭治国先从穿衣开始,可是官服没破,只得扎破官服打上补丁。一次,道光皇帝看到军机大臣曹文正朝服的膝盖上打着块醒目的补丁,突然问他:外面给破衣服打个补丁需要多少银子啊?曹文正一愣,看看周围的太监,发现太监们都不怀好意地瞪着他。曹文正头皮发麻,只好往海了说:外面打一个补丁需要三钱银子。三钱银子当时都可以买一整套普通衣服了,曹文正心想:这下大概和内务府的太监们报给道光皇帝的“工价”差不多了吧。谁想,道光皇帝闻言惊叹道:外面就是比皇宫里便宜,我打个补丁需要五两银子呢。曹文正一下子就懵了。) Q9 w! N( T# h8 }

* o; ^6 n- j$ S, {: o    谁想,道光皇帝继续问:外面的鸡蛋多少钱一个啊?曹文正赶紧回答:臣从小有病,不能吃鸡蛋,所以不知道鸡蛋的价钱。内务府给道光皇帝吃的鸡蛋一个多少钱呢?我们可以从光绪年间的“鸡蛋价格”佐证一下。光绪皇帝很喜欢吃鸡蛋。当时一个鸡蛋大概三四个铜板,但内务府的采购价格是三十两银子一个。一次,光绪皇帝和老师翁同龢闲谈,突然说:“这鸡蛋虽然好吃可太贵,翁师傅你能吃得起吗?”翁同龢吸取了曹文正的教训,赶紧推脱说:“臣家中只有遇到祭祀大典才吃一两个,平时不敢买。”光绪终生都以为鸡蛋很贵,连朝廷大官都吃不起。为此,他每年单单吃鸡蛋就要“吃”掉上万两白银。8 z0 K. F1 E. ~6 Y; Q
: W1 a  l/ @1 M2 S- g
    二
" ^0 u: B1 w( N* y, l9 ~: [3 n) K) k* a2 ]" z' W4 O
    尽管道光帝为打补丁和吃鸡蛋不能贯彻他“节俭治国”的大政方针而闷闷不乐,但这还不能算是太离谱的,吃碗“粉汤”才真正让他见识了什么叫“奢侈”。一天,日理万机的道光帝突然起了忆苦思甜的兴头,想起要吃碗“粉汤”,便吩咐内务府尽快贯彻落实。一般人都知道,粉汤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不过就是羊肉炖粉条而已,乃京城常见的街头小吃。内务府系统内有最顶尖的厨师、最完备的厨房设施、最严格的餐饮标准,动手做一碗羊肉炖粉条,还不是小菜一碟?道光皇帝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给了内务府一份做粉汤的菜谱,“命依所言之制法制之”。9 D- @2 Z* n6 x# \8 y  q5 |

+ S1 a. r7 Y* b% H% M    谁知,道光帝的粉汤还没吃上,内务府却先给他呈上了一份做粉汤的预算报告——要花七万五千两白银。按照道光朝白银对大米的购买力折算,这笔银子价值一千多万元人民币。见过宰人的,没见过宰得这么狠的,难怪道光帝一看,大惊失色:“不就做个粉汤吗,怎么要这么贵?”
4 x; m- T0 D* o3 H! r: l  L
! O) Q- j, e1 J5 V5 s0 x. U0 k. p    内务府的负责同志心平气和地跟皇帝解释说:“御膳房要做这粉汤,得先另盖一间厨房,这需要一大笔钱,还得请几个专职的御厨,又要一笔钱,还要增添一大帮打下手的,端盘送菜的,也需要钱,一笔笔算下来,共需经费六万两白银。另外,常年费尚需一万五千两,总共七万五千两,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 ^* x$ U* W8 v  Y: J2 u1 ^* ]# B- i- z9 H5 a8 o$ e9 r6 Y- h6 p
    这太违背道光帝“节俭治国”的原则了,道光帝发狠说:“那就不用御膳房做了。朕知道前门外有家饭馆,能做此汤,每碗只售40文钱。你们每日叫太监前去买一份回来就行了。”英明的道光帝知道,前门外大街就有一家叫“粉汤刘”的饭馆,做得一手好粉汤,连皇帝都记住了它的价廉物美。
1 q3 t9 S5 @% \+ }8 v1 O
% _( Q8 g0 l$ e) X* W3 t$ _    可是又过了好几天,道光皇帝还是没见到粉汤,再次召来相关官员训斥。官员回答说,臣等近日去前门大街找遍了,没找到有卖粉汤的摊贩,这几天正打算跑远点去买呢。可是如果跑得太远了,粉汤端回来就不好吃了,所以正烦恼着呢。真实情况是,内务府派人把前门大街卖粉汤的所有摊贩和店铺都给赶跑了。1 g! A7 r8 ?* @: T) m
! r5 Q7 M: t$ v- M- c
    可怜的道光帝只能无奈地说:罢罢罢,朕从此不吃粉汤了!; R/ i$ {9 h7 A( m1 d
$ b9 a* w3 g! ^7 X8 k' R
    三7 \* p' b- r# z: y& p6 q. r/ U

+ ~; b" ?: l$ \' z3 d    可能有人不明白,这内务府是什么机构,竟然把皇帝逼得如此可怜巴巴。清廷内务府,全称为“总管内务府衙门”,作为清朝入关后设立的一个管理宫廷内部事务的机构,专门负责皇帝及宫廷内部的私事和家事服务,始设于清顺治初年,后虽几经改革撤并,其权力不仅没有受到监督控制和减弱,反而越改革越削减其权力越大,逐渐成了可以和朝廷的三院六部相互平行、相互抗争的一个权威性官僚机构了,由此导致其内部官员贪污腐败现象越发严重,遂使清廷内务府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最腐败的衙门。
$ S! c, Q) N8 D
) j" P+ X! s, Z/ D6 B8 N3 \+ v: X2 Z    当然,清朝的皇帝们谁也不是傻瓜,都知道千方百计维护自己的利益。为了限制内务府的权力,使其更好地为自己服务,清朝历代皇帝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严格的内务府管理制度。应该说,清朝皇帝们在加强内务府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一点不逊色于今日那些聪明的管理者所实行的什么精细化管理,然而,制度并不是是万能的,加上内务府的大小官员都聪明绝顶,个个都是“勤捞致富”的高手,无不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从皇帝的私家银库里往外掏银子,而且贪占皇帝私银的手段伎俩花样繁多,其贪腐招数也很少有重复使用的,以致历代皇帝制定的内务府管理制度越多越严苛,内务府的贪污腐败现象就越来越严重了。
; T# A' p1 \: n8 }. |6 w  `: \7 Y' u3 B, Y5 s$ |3 f+ P' q- r# K
    从上面道光帝吃一碗粉汤的事情就可看出,皇帝是斗不过内务府的!此时的内务府已经恶性膨胀成了一股巨大的独立势力。内务府的逻辑是办任何事情都看能不能捞到“好处”,没有“好处”的事情坚决不办,即便的皇帝交代的事情也不能破了规矩。对于皇帝吃粉汤这个问题,道光皇帝的解决方法是去买现成的,虽然优越于内务府的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人员、增加预算的生产方法,可是皇帝的好方法让内务府的经办人员得不到任何好处,所以相关官员就和皇帝死磨硬缠上了,宁愿多次挨皇帝的批评、派人驱赶商贩,也要逼道光皇帝接受内务府的方法。而道光皇帝最后所能做的惟一抵抗,仅仅是不吃粉汤而已。
$ ^. E& s- v: N; J! l5 T, W0 u/ a/ \! E/ K3 p& H3 `5 K# E5 u2 \
    四
1 O7 s/ P" p, a- r0 y' b( Q! {- K% e1 B5 o- Q: X. G) I
    清廷内务府官员贪污腐败的巨大能量令人瞠目令人咋舌,如果哪个纪检监察官员想要发现他们贪腐的证据,那要比登天还难。
3 K1 d; B' ^# ^) ]5 P2 M, R
* S* p9 h3 t+ ?# S% z% O6 e1 B    晚清军机大臣阎敬铭是个比较细心精明的朝臣,他发现内务府官员为清廷采购的皮箱每个要价60两银子,太高了,其中肯定有猫腻。于是,阎敬铭就向慈禧太后报告说,京城里皮箱单价最高也不会超过6两银子,因此怀疑内务府采购皮箱时有克扣贪污银两的重大嫌疑。
, P8 x& m8 d; c. w1 m  i9 ]
0 t2 H) t2 e( O% x    慈禧太后听了之后,就下令要阎敬铭去给她买个6两银子的皮箱回来看看。阎敬铭去市场上一看,竟然惊奇地发现所有出售皮箱的店铺全都关门不做生意了。后经多方询问方知,原是内务府差人出来发话,要求北京城内所有的皮箱店关门谢客,谁擅自开张就砸烂谁的铺子。
/ S6 W# ]1 _* u+ F! t/ j; F: l
" i- p7 Q6 l6 |  Q4 x    于是,阎敬铭写密信给天津道台,让他从天津买个皮箱子送过来。结果半个多月过去了,天津的箱子也没运过来。因为没有真凭实据,阎敬铭对内务府的指控也就不能成立了。后来一查,原来是阎敬铭派去天津送信的人竟然收受了内务府官员行贿的1000两银子,带着密信不知所踪了。3 K% ~, O  ]' G) n& E8 v- I9 t2 _

% F; w, w" ]8 Z: ]( k5 s    清廷内务府官员的贪污腐败到了如此猖獗的程度,即使是在宫廷政治斗争中长袖善舞的慈禧老佛爷也不愿意深究过问,还有谁敢管,又能够管得了呢!最后只能伴随大清王朝的被彻底推翻而寿终正寝了。
! y) I6 a3 W5 I
9 j! c5 e4 F. F7 X+ ]9 y    可见,任何特殊利益群体如果没有外部权力的有效监督,任由它自肥坐大,就会成为肆虐吃人的老虎,最后的疯狂只能带来最终的玉石俱焚。
  H2 V; u& u6 |3 k5 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