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聯,俗稱“門對”,又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稱春聯。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門旁以避邪,后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史料記載,有一年過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后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 春聯堪稱中華民族獨創的藝術奇葩,它以雅俗共賞的特性深受世代人民喜愛。有人曾這樣概括春聯:“兩行文字,撐天柱地﹔一副對聯,評古涵今。”貼春聯,是重要的年節民俗。春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貼上紅紅的春聯,一副副透著喜慶和熱烈的春聯表達了人們迎新納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願望。
# N2 \; v4 y- g 谨此发贴 恭祝各位新老朋友:马年吉祥如意!
* F; G% U" V1 @# e* _: q
, ]# v V/ Q& `! \5 a+ @' L+ F
5 f; @" q M8 A4 N
8 i! O7 F' G, T1 x' y8 ^
- ]1 a1 m- v: k3 h: ^) P
+ {% F% Q. B5 W
* o. V. H- N" s
; \3 H2 q0 [( u" h; T3 X7 ?
j$ z/ g3 t4 f
, [% L! B1 Q1 x& Q
* C0 A2 M; ~" P6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