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技术先进设计愚蠢的瞄准系统' x" F1 y! |, J' F* N4 k# `) |# H
B9 L5 r! V, U/ B
虽然应用了很多先进设计和功能,但是QBU10的一体式瞄准系统设计使白光和夜视瞄准器具不能同时使用,不仅浪费了有托布局的长度,而且正在愚蠢的重犯美国60年代的设计错误。这反应了项目论证和设计单位不仅自身缺乏实战经验,而且极不善于吸取他国的实战经验。 M21在投入越南战争使用之初,由于枪械上只有一个导轨,射手在昼夜交替的任务中必须要根据情况更换白光和夜视瞄准镜。加上当时的ART瞄准镜结构特殊,以至于每次更换瞄具后的校枪对射手的光学器材使用经验和技能要求非常高,而且过程繁琐无比,非常贻误战机。一支没校过的枪,在数百米距离上子弹落到瞄准镜视野范围以外简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后来的现代狙击步枪上,专门设计了能够兼容瞄准镜的夜视镜,可以直接安装在瞄准镜前方组合使用。从而彻底避免了瞄准镜的拆卸重装形成的定位误差和随后的校枪工作。无论设计师主观愿望如何,狙击步枪本身具有极强的精密机械/光学产品性质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减少无谓的拆装是在使用中保持实际精度的铁则。
- I5 j4 f. o O
9 l( ^$ a. m; R4 R1 ~7 u- y% { h' N7 k9 o5 T7 F. z% Z8 W* A8 r, U! A8 f
 QBU10两种瞄准具的测距弹道计算一体化看似减少了重量和简化了安装校枪的工作量,实际上电子部分对光学部分的掣肘严重的破坏了其性能和功能。对于任务要求包括1500米射击的枪械来说,瞄准镜仅有9倍的放大倍率严重不足,视差调节能力的缺乏也会严重影响瞄准的准确性。真正合理的设计应该吸取西方的实战经验,由一款功能完备的白光瞄准镜作为基础,一旦安装、校枪完毕就不轻易拆卸。而带有弹道解算功能的激光测距仪/夜视仪,则针对白光瞄准镜做兼容性设计,可以根据需求随时择一安装在瞄准镜前方。
2 f+ l7 x3 p8 h最后必须要强调指出的是,这两款瞄准镜依靠外接充电的设计蠢到突破极限。无论是谁,都绝不可能保证其内部不可拆卸的充电电池没有因为高强度使用、过冲过放而提前老化、没有因为恶劣的使用条件产生不可预知的隐患;也绝不可能保证所有人都会在任务前保持完整电量的状态。西方特种部队多年来用血的教训证明,这类电子装备一定要统一在任务开始前更换新开封的一次性电池,才能最大程度的杜绝意外失去电力的情况发生。 一旦发生电池失去电力的情况,究竟是从充电器里接上电缆充电几个小时快,还是更换电池快?是携带一个5斤重的大盒子方便,还是多携带几节甚至10节高能电池方便?比起弹药口径、工业基础带来的客观条件限制,论证、设计人员的主观认识水平恐怕才是中国狙击步枪发展的最大瓶颈。
: e0 K7 a6 M5 c: q: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