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信息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森林防火
查看: 1682|回复: 1

张灵甫抗日功勋卓著 应在历史深处解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30 19: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把人物事件放在整个历史背景前来看,而不只是情绪化地追究个人对错得失,或许历史的真相才能看得更清楚。这点,对于如何看待民国人物张灵甫更为如此。
9 J- z5 M; _: }' @9 s% G( o% B( A: f% t, F+ d" b, M
  只活了44岁的张灵甫,其短暂一生除了童年处于清末外,其他时间都活在了风云际会的民国。而我们很多年轻人,可能对这位军人的了解,多始于中学历史课本,其中一节讲述张灵甫及其74师在孟良崮战役中,被陈毅、粟裕将军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全歼,成为国共内战历史上的经典战例。8 r: N0 p. ?) W% W2 k' ]* ~' u
" s% x" e. t% B6 u) e" Y9 M
  但这一历史的细节无法呈现张灵甫其人的生平事迹。在历史的镜像当中,三任妻子中有人看到的是耿直柔情的好丈夫,但张灵甫枪杀了第二任妻子吴海兰,肯定会被认为张是鲁莽残酷的刽子手。在国共内战的时候,张灵甫一度是“国民党反动派”,但在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咬牙切齿地称其部队为“支那第一恐怖军”,战场上最怕见这位“跛腿将军”。也因在抗战八年中连年对日血战,参加过所有国民革命军针对日军的重大战役,当时即被国内各界党派民众一致推为常胜将军、抗日名将。其带领的74军被誉为“抗日铁军”。
" @2 j7 }* K, E- B2 {9 `5 k: l  P; D
  然而,因为经历过国共关系特定的历史时期,一位因历史而复杂的人物,曾经被人们一度脸谱化,大多记住的是张灵甫与“骄横自满”、“凶悍霸道”、“自取灭亡”、“死有余辜”这些词语相联系在一起。, ~! V+ `$ g1 ~/ {& w
5 k' B5 W/ {( K- {5 ~9 z
  实际上,在历史的深处,张灵甫是位真正的儒将,先就读于蔡元培时期的北京大学历史系,后投笔从戎于1925年入黄埔四期。文武所研习之地均是当时最高学府,且善书法,真应了那句歇后语:孔夫子佩腰刀文武双全。
; d$ _; |: o; r1 j/ {) H# m
, p7 d1 E/ Q( |) L- _  随着国共内战的爆发,在历史滚滚的车轮面前,张灵甫结束了短暂的一生。死后,后人在他的家乡,也就是现在的西安长安区东大村,为其修了一座陵墓。而这座陵墓因被重新修葺,一些人认为这是犯了“很大的政治错误”,张灵甫其人的功过是非,也因此又进入人们喋喋不休的争论当中。4 U& R* x, }- t  D+ ]
& C& W6 C& z; V8 ~/ _. Z. ^
  这样的争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存在着。有人替张灵甫惋惜,有人替张灵甫不平,有人依旧念念不忘意识形态的个人选择。在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张灵甫的长子张居礼终于光荣地替父亲领到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国务院颁发的一枚抗日纪念章,张灵甫将军的抗日功绩得以正名。! r! J6 @2 P2 o% q3 P( V3 {
7 p; W; r% y/ b; u9 ?
  今天,再向历史的这面镜中望去,我们该用什么角度解读张灵甫,张灵甫其人对这个民族做出过怎样的贡献,我们对他有过多少的误解?但无论怎样,他一生的功过是非,无不带着时代的烙印。后世看待这一历史人物,不论持以怎样的立场,都请注意一下他所处的历史时代。
9 F- _) y9 ?$ i, f3 v3 t
% `" k0 K1 P0 J  s* P: m3 n8 o  如果,只以意识形态和个人成败论英雄,那么对于以“兴起于军旅,而死于行伍,此为天经地义之事”为座右铭的张灵甫来说,多少有失偏颇。
$ [( h, H1 [# A9 u( g) ~4 @; o
9 i- f; J$ d/ q9 y8 l% W' v.

0

主题

78

帖子

146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460
发表于 2013-6-3 10: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楼主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