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螺旋式”循环系统/ R1 C( Y+ W# K% E- `' U1 r [
0 F6 s0 Z& Q" e1 `4 d! A
目前我国的政策运行过程还不是一个“政策循环系统”过程,目前的政策运行过程是:
% g% e2 d+ l& D# y* R + K0 e H {( b# r" d% }
( w6 m* h1 u# B( h Q
. v9 o z& Z/ c& R 这个政策运行过程存在诸多问题:
" Q! `0 `' O1 N0 K) L4 [8 c' | 1、实施对象言论对政策影响有限,当政策与群众意愿相左时,群众只能违心遵循,要么便是抵制、冲突。2 O! O( a3 N- \' O% ~$ M1 s7 q
2、政府集制订、执行、实施于一身,容易出现为个人或部门利益制订、实施政策文件,造成腐败等。
7 a6 \- u/ a8 g S# H4 b$ _ 这应当解决!如何解决呢?
2 R! l5 u0 ^6 i6 p 1、各级政府中起草政策文件的机构、人员及政策研究者转至各级政协内,来专门从事政策的起草、制订。2 j5 T1 o4 i9 x; I4 N
2、在各级政协内设立信息反馈的主动接收机构(包括媒体或媒体办等),以便政协能广泛接收群众与各级行政部门反馈的信息(与建议草案等)。- d @0 [; ?- H/ e9 D
3、在人大内设立民意办,来办理政策草案民意表决。
: r9 |. s" X+ g+ L8 n 这样,政策运行过程便转为:
. N8 L S3 J$ N) b( o 
' U, b9 I% N2 _' g; _# w 这是一个“政策循环系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0 _ p6 w( v0 {' C$ G$ e5 T
1、群众言论对政策影响大,当政策文件与群众的意愿相左,到一定统计量时,便可使政策合理修正,不会出现群众违心遵循、或抵制、冲突。
8 u2 S5 _) O$ d7 ^! M U 2、各级行政机关人员只能执行、实施政策,没有制订政策职能,产生腐败的一个重要条件没有了。7 Y- P* w, {9 C2 n; y% k
这样,腐败减少了,政策与群众相左的现象没有了,社会也和谐、发展了。5 o* @/ F$ W9 D7 h1 H5 ^* N
注:1、政策运行系统中,政策起草者应是职业的与业余的政策研究人员、机构;政策审批者应是能代表人民利益、能审核政策的集体人员、机构,/或全民公决,或随机抽样表决,或代表表决;政策实施者应是有执行能力、有相应专业办事能力的人员、机构。! E# w6 q) `1 U9 b
2、为使“政策系统”过程有效循环,应强化各级党委对过程中的政策起草者、政策审批者、政策实施者的监督;为使监督顺利进行,须有针对全部官员的财产公开制度。
% X0 ]' B$ S& H2 V n 3、修正 合情合理不合法、合法不合情与理等中的法(与政策)及其实施应进行合乎(大众)情、理的修正,是否合乎(大众)情、理,争议较大时,由系统来修正。
& b4 G3 l1 J$ ]9 K 旁注:1、许多国家采用更换政府、更换政策方法来解决政策问题,这不妥,因为这样,问题政策更替了,新上台政府却没有了老政府这块基石,不应更换的政策却可能被更换,问题更大的政策也可能出现了,这可能会出现政策动荡,不利于发展,不可取!" C# _" x+ w( t/ ?4 h% V
2、许多人当选代表后,只为私利(拉票当选的为甚),不为群众说话,于是出现了民意代表表决却没有代表民意的现象,这不可,应设立独立的民意调查机构,政府工作报告等应听取广大群众意见,代表根据所属区域统计后的民意表决,这才行。4 ]0 Y! m+ y, b) i' B+ H2 c# q
3、各级党委管人(根据岗位特点依法任免相应人员),但不制订政策,政策由系统作出,系统形成后,任何人好的策略,人民大众认可,都可成为政策,—“党和政府政策”需改名为“国家(或地方)政策”。
# c$ O5 f* u' ~) U4 U1 @
0 n4 O( G: y7 z9 k9 U- U! x i0 U# I 作者:王建友 单位:乐清市奥斯新技术研究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