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抛出了一份名为《“天崩地裂”——中国空军未来发展》的报告。报告称,近年来解放军空军对其装备进行了大规模现代化,还采购了包括地对空导弹和战斗机在内新型武器系统。 因此,中国未来轰炸机的发展成了美国等西方军事学者最感兴趣的话题。一些美国航空武器专家猜测,中国空军下一次令世界震惊的很有可能就是其下一代轰炸机。
! l- p. p9 s8 D) w 关于中国下一代轰炸机的猜测,美国方面一直没有停止过。美国媒体甚至预测,不排除中国未来发展比轰-6更大更先进的隐身轰炸机的可能性。6 S V7 ^/ T+ w9 [& D
4 H( K) ^% F# S4 N
6 F, @, N& a! a! |' C! h
美国一些空军专家认为,未来解放军远程轰炸机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
& d" K+ `6 K1 V4 _1 B 第一阶段是对轰-6轰炸机做出大量改进,从而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可发射精确制导弹药。其战术重要意义在于,大型轰炸机与精确制导弹药的结合,相当于解放军拥有了战斗力持久的“空中大炮”。
3 [ R# T9 V: ` 第二阶段的发展则与空间战有关。中国航空集团新近展出了最新的卫星运载火箭方案,该火箭由轰-6飞机在空中发射,直接将重量为50公斤的卫星送至近地球轨道,这样可以显著减少卫星发射的成本,这种由飞机发射的火箭很容易用于反卫星作战。 c+ I3 I' y( w# V' J% g* D
第三阶段则是寻找轰-6的替代品。美国智库国际战略评估中心的中国军事问题专家理查德·费舍尔称,关于中国“新轰炸机计划”的传闻已经流传了很多年,外界将这一计划称为“轰-405”。* b0 L D* W9 a' o5 h1 E9 U
关于该机的机型有多种传闻,一种说法是,该计划是一个完全由中国自行研制的轰炸机项目;还有一种说法是,该机的设计工作广泛借鉴了前苏联的苏霍伊T-60S中型轰炸机计划。有报道称,T-60S中型轰炸机是一种隐形超音速轰炸机,作战半径为5000公里,可覆盖到美军正大力建设的亚太前沿重镇——关岛。
/ e5 E6 \0 ~: y2 [# I 根据1995年时任俄罗斯空军司令的彼得·杰伊涅金空军上将所透露,T-60S具有可变后掠翼、升力体机身和两台发动机,并装有二维矢量推力喷管。发动机进气道位于机身肋部的上方,略微靠近翼根。T-60S可携带的武器包括6枚Kh-101型隐形巡航导弹,并且可以携带Kh-55/65、Kh-15P等多种导弹、核炸弹和精确制导炸弹。
% e9 Q2 r2 }, u 难以置信:解放军36架轰10超音速轰炸机曝光
' U, L% a! K: M8 K6 ` 据美国航空国际新闻在线1月5日报道称,中国非官方网站传言称北京即将与莫斯科达成在有许可证条件下生产图-22M3远程超音速轰炸机的协议。不过,中俄两国目前均未证实该传言。
6 F. A# `* \ M- E# T 最新报道暗示称,中国将为其海军航空兵生产36架图-22M3远程轰炸机,这些轰炸机将会被重新命名为“H-10”轰炸机,主要用于执行海上攻击任务。它们会配备远程空对地导弹,导弹可能购自俄罗斯,也可能由中国自产。这些图-22M3远程轰炸机将用于取代H-6轰炸机——该型轰炸机是俄制图-16的中国复制机型。
) w- E2 F$ Q3 S" }7 g R 图-22M3远程超音速轰炸机航程达6800公里,能够从中国大陆飞抵太平洋第二岛链。北京公开宣称拥有西太平洋主权,对美国战略政策构成直接挑战。中国在若干沿海省份部署了据称可攻击美国航母战斗群的弹道导弹,但相关导弹的目标定位和精度问题仍有待解决。; x1 M. u9 W" J( S4 v
“H-10”轰炸机有助于解决定位问题,但其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目标,除非是在极低空飞行。中国媒体对图-22M3轰炸机寄予厚望,希望在冷战期间以“航母杀手”著称的这款轰炸机,能够成为中国有效的海上区域拒止武器。9 P) i1 b$ O# }' E5 o7 z( B1 ]- }
不过,中国军方并没有这样乐观。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和条令研究部正师职研究员杜文龙大校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称,图-22轰炸机是旧式设计,作为一款战略炸机,它与美国B-1和B-2轰炸机相比,没有任何优势。杜文龙称,图-22M3作为战略打击轰炸机加入中国空军的可能性不高。美国舰载E-2预警机对现代战机的探测距离为400多公里,而现代战机的雷达截面远比图-22M3轰炸机小的多。
J8 P1 Q' B$ }7 N2 a1 D' } 高超音速的空天轰炸机不仅在技术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其战术使用也很不明朗,让价格昂贵的空天轰炸机携带制导炸弹去轰炸一些战略、战术目标,倒不如使用洲际或巡航导弹更合算。空天轰炸机只有在费效比上超过导弹才可能服役。
3 a9 R; F" ?- e) S% R0 ]* r( \ 作为三位一体的核力量,战略轰炸机作用及地位特殊,也是一个政治大国不可缺少的政治手段。尤其是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经济快速增长对能源需求的增加,不可避免地会与别国在某些方面摩擦日益增多。拥有战略轰炸机,和平环境下是一个极具威力的战略威慑力量,作用不可低估;战争环境下是克敌制胜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中国作为代表第三世界遏制霸权扩张的大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影响力越来越大。/ U3 _% ], K6 S3 J t& _
2012年2月23日,部署在美国本土埃尔斯沃思空军基地的B-1B战略轰炸机部队参加战备演习。该演习还包括地勤部队支持与维护战机能力。
( V2 G+ t- \2 Y, Z 苏联解体后的国际政治相对稳定给人们造成了一个假象:美苏对抗的结束,危机似乎已结束了。但事实是美国更加变本加厉地巩固、加强它的老霸权地位,更加无视国际法。布什上台以来,美国霸权意识也越来越强烈,“9-11事件”后的国际环境变得更加险恶。中美在上世纪80年代一度走得很近,但美方对中国的敌对意识和活动从未放松过。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就是想试探一下中国的反应。中国作为维护第三世界利益的大国永远不会和美国走到一起,美国深知这一点,所以不放弃任何机会牵制中国。
F8 N4 \7 _9 v 中国对战略轰炸机的认识,也是对中美关系未来的认识。美国不仅干扰中国的统一大业,而且不断地加强与日本的同盟关系,拉拢台湾加入战区导弹防御计划。日本在美国的撑腰壮胆下,近年更加明目张胆地在国防防卫指针中把中国当作地区威胁,与中国为敌;经济上不断与中国争夺资源,声称东海有其利益所在。其它一些以美为首的反华势力极力通过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1 ^5 ?- Q1 ~' J% \% Y% B) v
最现实、最迫切的是台湾问题,陈水扁上台致使台海局势年年紧张,美国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的目的决不会放弃、也丝毫没有放松,它决不会把台湾这个棋子拱手让出。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必须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中国“三位一体”核力量中,战略轰炸机这方面先天不足,严重制约了对敌对国家和地区的威慑力。# w+ K2 Y) R1 k/ l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在谋求研制战略轰炸机,但技术上一直没有突破,如轰6I和轰8战略轰炸机。以当时中国的技术水平,几乎在战略轰炸机所有方面都非常欠缺。经过近30年的技术积累,中国现今完全具备了设计研制战略轰炸机的能力。但战略轰炸机从设计到服役形成战斗力,需要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尤其中国在这方面还缺乏研制经验,从电子设备到发动机都得从头开始,一个环节的问题不解决就可能造成整个工程的延误。
' _/ G4 Z9 \% E) J) L: D- A 另一方面,中国还缺少使用战略轰炸机的经验,尤其是战术技法训练、协同配合、后勤保障维护等等。笔者以为,轰6K的研制一方面作为过渡机型满足当前战略形势的需要,另一方面就是为新一代战略轰炸机做技术及理论的研究。
) K0 v9 k% n# _- E7 e! @7 I d 目前在陕西阎良西飞的生产车间里正生产着这一款轰炸机:具备高超音速的飞行速度,具备隐形的外壳以及气动布局,机身为黑色吸波材料制成,代号轰十,综合作战能力接近美军F117A,虽然和美军最新轰炸机相比仍落后,但按照内部人士的话说已经很不错了,外形很漂亮。# }+ Q3 K1 L5 M( z
自喷气式战略轰炸机问世以来的50多年里,其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个明显的阶段:
" T" t# \: Y- [' m# ]0 T/ X 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60、70年代服役的苏联米亚一4轰炸机、英国三V轰炸机(“胜利”、“火神”、“勇士”)、美国B-47、B-52等。
9 S( r# a8 O0 Z/ f 这一时期,主要是以喷气动力轰炸机取代螺旋桨动力轰炸机,首先解决的是有无问题。由于前苏联喷气发动机技术尚不过关,米亚-4轰炸机航程达不到设计要求,因此很快退役改成空中加油机,其战略轰炸任务主要还是由螺旋桨动力的图-95来担任。
1 o, B/ S# g9 |2 Y% L7 i6 U0 \ 特别指出的是,图-95虽为螺旋桨动力,但其速度与同时代喷气轰炸机速度相差无几。图-95能使用到今天,跟其NK-12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成功有很大关系。超音速无疑在战略战术使用上比亚音速具有更多的优点,可以使轰炸机快速抵达目标、依靠速度可以降低被拦截和攻击的几率,突防能力也大大增强。由于喷气式发动机发展很快,飞机设计也突破了一些技术瓶颈。
: v: d# D4 l0 V8 Q% t \' r; N: [ 在亚音速轰炸机出现不久,美苏两国就开始研制超音速战略轰炸机。但这一时期出现的超音速轰炸机都只是昙花一现,究其原因,主要是超音速设计的战略轰炸机无法解决速度和航程的矛盾:要达到超音速就无法满足航程的要求,要达到航程的要求就无法超音速。美国B-58就存在这个问题,为此不得不在机腹部携带一个超大型油箱,限制了战术使用能力。
4 A \" U: I/ U2 n4 @: i 第二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由于采用了变后掠翼设计,解决了速度与航程的矛盾,这一阶段的代表是美国B-1B和苏联图-160、图-22M等。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的出现使得战略轰炸机的突防能力大大增强,打击能力也相应提高。6 j z; ?8 r6 I- k/ D9 n5 o
第三阶段是上世纪末期隐身战略轰炸机的出现。; L$ H: a) h5 @# x1 l- ~( h n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空军的ATF和海军的ATA项目首次将隐身概念运用到了作战飞机的设计中。隐身或称低可探测性可以使作战飞机减少被发现和被攻击的几率,可以达成战略战役上的突然性,生存能力显著提高。隐身技术的出现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改变了战斗机、攻击机和轰炸机的作战方式,使作战飞机进入全新时代。目前,隐身战略轰炸机只有美国B-2一种,据称其雷达反射截面积(RCS)只有O。3平方米,而B-52的RCs值达到100平方米。) O/ P( @& O7 D8 [7 }
美国近年又在研究高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其速度达到5倍音速以上,采用冲压式发动机,在大气层边缘跳跃式飞行,因此有人称这种战略轰炸机为空天轰炸机。, d6 k- c4 k5 e! Q: u# J: k" J) S1 f
从战略轰炸机的发展可以看出,速度始终是战略轰炸机的追求目标,B-2算是个特例,其侧重于隐身效果,同样实现了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突防能力强的优点,甚至更好。由于其隐身方式为气动布局加透波材料和喷涂吸波材料,所以超音速飞行所产生的高温对其表面的吸波材料有一定的影响,F-117也存在上述问题。/ |3 Q! y! `0 ~1 D' Y+ V' O% m0 D
但是B一2并没有改变战略轰炸机超音速发展方向,速度快意味着可迅速抵达把握先机、赢得主动。B-2和F-117在研制时还无法解决隐身和超音速的矛盾,但科技发展让超音速和隐身不再成为矛盾,F-22在超音速巡航和隐身方面就实现了一些突破。- e4 E# z8 p! I" E* M
未来战略轰炸机的发展方向是高超音速加隐身,但目前技术条件要做到“鱼与熊掌兼得”所付出的代价十分高昂。因此,战略轰炸机的发展方向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即高超音速和全隐身。; O) t7 H$ e( _8 d$ q0 f C
高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的速度定义在5马赫以上,飞行高度为35-60公里,以10g赫的速度在2小时内可飞抵世界任何一个角落。这种战略轰炸机的飞行速度和高度就是最有力的防御武器。美国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美国航空航天署(NASA)与美空军及波音、洛克希德等公司先后研制了x-33、x-34、x-37、X-40和X-43等试验性太空飞机。这些试验飞机对高超音速状态下的气动布局、发动机、材料、使用方式进行了全面试验,目前遇到的问题颇多,短期内还无法解决。和高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相比,隐身战略轰炸机的研制相对要容易些,面临技术和费用问题不那么突出。* T$ u! a! ?& }+ F
据英国《飞行国际》2007年5月3日报道,美国空军已确定下一代轰炸机将是亚音速有人驾驶飞机,排除了超音速和无人驾驶飞机的可能性。这说明在未来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高超音速还无法达到实用状态。: g9 {3 k8 `! m% f' ?# y+ l% i
另外,高超音速的空天轰炸机不仅在技术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其战术使用也很不明朗,让价格昂贵的空天轰炸机携带制导炸弹去轰炸一些战略、战术目标,倒不如使用洲际或巡航导弹更合算。空天轰炸机只有在费效比上超过导弹才可能服役。
1 }) R- q9 R/ ]3 J h2 ^/ v
. W. N0 E3 }2 w( f: G2 N
9 Q! \% P$ ]; }& r 综上所述,笔者推测中国的轰10战略轰炸机设计可能首先满足隐身的要求。尽管近来有些人对飞机隐身提出了一些反面意见,但不可否认,自从F-117首次参加实战以来,隐身飞机在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对南联盟的“联盟力量”军事行动中,2架B一2所取得的战果相当于越战时出动40架次F一105、海湾战争时出动16架次F一117隐形战斗轰炸机取得的战果。
) f1 _% u. V, I& @0 v F-117于去年开始从美国空军退役,这并不代表隐身时代的结束。作为第一代隐身作战飞机,F-117战斗轰炸机甚至B-2轰炸机都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点,那就是过于强调隐身造成综合性能的下降,作战样式呆板,使用费用高、战术限制条件多等一系列问题。
1 H4 ]1 I: l) I+ V! g, f* M(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