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西兰乳品检出双氰胺事件追踪
, Z* a( s& c2 r }; }1 y
7 R, ~$ [' E/ ^# P* v% {! V 新西兰95%的乳制品用于出口 八成进入中国市场
. m8 }, U- T9 j
4 n+ F+ s( J+ D0 P+ s s/ q 新西兰官方近日证实,恒天然集团乳制品检测出双氰胺(DCD)残留,据称这些残留物不会影响食品安全或导致健康问题。由于市面上多个“洋奶粉”品牌对奶源标注含糊不清,尽管用“100%进口”来模糊奶粉“血统”,但还是引发了消费者的担忧。专家指出,应尽快填补双氰胺的标准,让消费者放心。+ {) c* J) a9 E4 {6 [* y h" C
/ }! a! I! t' ]+ u/ W5 r' X0 v
乳业巨头陷“双氰胺门”
' J- n& l; r$ Y% b3 ]& O8 j! U4 P
# ]2 k+ _4 q+ P% o$ l 据报道,去年9月新西兰乳制品公司恒天然在对牛奶进行抽检时,发现有少量牛奶和奶粉中含有少量双氰胺化学残留物。经调查发现,大约有500个新西兰农场使用了含有双氰胺的化肥,用于促进草的生长。
- Z% L3 I2 B7 g4 f% i# X. b4 T/ p( j6 ]9 o) z P+ O+ j
新西兰第一产业部官员韦恩·麦克尼26日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从去年9月起新西兰的农场就不再使用含双氰胺的肥料,现在生产的新西兰乳制品不大可能含有双氰胺残留物,可放心食用。
2 s( o* ]* S9 I6 I# w) ^& `$ X9 \! L5 k. l" D
针对新西兰部分奶粉中被检出双氰胺化学残留物的情况,国家质检总局已紧急与新西兰相关部门取得了联系,要求对方尽快提供详细信息,包括奶粉中检出双氰胺物质的含量,涉及的奶粉具体品牌、产地、批次等具体情况。
8 t$ A& X, U8 m$ j6 u( S
, o3 q4 | j' N2 V/ r3 V 据了解,乳制品是新西兰的主要出口商品,其95%的乳制品用于出口,中国是新西兰乳制品最大的出口市场。目前中国市场上进口的新西兰大包奶(包括脱脂奶粉、全脂奶粉)占到了中国总进口量的80%,而新西兰乳制品占到了中国全进口婴幼儿食品的40%左右。
) l- n3 b" F. |' b! o; X
" m( i" x+ D. Y2 {# H( H# |" l 双氰胺限量标准缺失& w7 M0 K; f! O: {
( T# i- Y; H: b6 ]
专家指出,目前乳制品中的双氰胺尚没有国际限量标准。而新西兰作为乳制品的出口大国,向中国出口奶粉的除了新西兰本土的乳制品品牌外,更多的则是以新西兰为奶源地的众多“洋奶粉”和国产品牌。
' ?- I( X* u. O6 T! p4 l
5 D$ r4 T @- l ~8 \- z 新西兰第一产业部发布的消息显示,在接到恒天然在牛奶制品中检测到微量残留物后,立刻成立了由初级产业部、恒天然和化肥公司组成的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的结论是,尽管残留物极其微量,尽管国际上没有有关双氰胺在食品中的含量标准,但牛奶产业是新西兰的支柱产业,新西兰对奶制品的标准是高标准、零容忍,因而决定停用双氰胺。+ Q4 b {! X' g9 d5 W, p
* a# I* O8 c' g$ Y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新西兰奶粉主要出口到海外作为奶粉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原料粉来源。由于新西兰奶粉主要作为原料奶,全球60%的奶制品企业和乳品供应商采用新西兰奶源的奶粉。
! B: g6 F2 ?. L4 ^/ P; o4 o' P5 o9 l& w7 M; O, p
事实上,中国市场上的新西兰奶源奶粉,并不仅仅只有可瑞康等新西兰奶粉品牌,光明旗下的培儿贝瑞奶粉等多个国产品牌也同样是“新西兰奶源”。另一些“洋奶粉”则只对产品标称为“全进口”、“进口奶源”,对奶粉的具体“血统”更是多以含糊带过。比如,雅培0到12个月金装喜康宝婴儿配方奶粉,原料奶是“100%新西兰、美国、欧洲优质奶源”。: c! d. u( q# ^0 o& B6 f4 Y. Y3 n
1 Y' d C% S: r
“洋奶粉”难过安全关( V' F1 c5 ~& M( Y! v6 f, [$ U
4 a# P* Z `! f, g# H/ C
恒天然集团并不是第一个栽在安全关的乳制品企业。事实上,近年来,包括美赞臣“金属门”、日产奶粉“缺碘门”在内的“洋奶粉”安全负面事件层出不穷。
7 a" @6 W7 e, s! r" w
2 o | d5 ~* j2 \( t 国家质检总局从2011年7月到2012年8月公布的每月进境不合格食品名单上,先后有34个批次超过270吨不合格进口奶粉被销毁或退货,其中以婴幼儿奶粉居多。记者发现,包括德国产的“泓乐”、新西兰产的“可益多”、澳大利亚的“亨氏”在内的多个品牌产品均“黑榜有名”。3 \0 N* Z0 E3 b( V3 q7 g6 m6 k
2 @( t* b# z9 m8 ]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根据目前已知情况分析判断,此次新西兰奶粉双氰胺残留事件并非是奶粉加工过程中蓄意添加,而是牧草使用了氮肥增效剂双氰胺,奶牛吃了这种牧草后,在奶中残留的。双氰胺毒性小于三聚氰胺,消费者不必太惊慌。* I' }$ {. W p7 N. U
/ s5 u x6 t. x 但他强调,中外奶粉企业都应积极采取措施,在技术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双氰胺残留值。同时他建议可以采取双氰胺婴儿奶粉每公斤1毫克的限量值标准来评估其安全风险。
5 @# b! V m7 s3 U
' |* z3 [! U6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