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信息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森林防火
查看: 3680|回复: 0

龙虎门,户县蒋村的文化奇观

[复制链接]

777

主题

1155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445

优秀版主靓妹or帅哥灌水天才幽默大师新人进步奖论坛元老小有名气知名人士 著名写手职业作家知名作家论坛精英

发表于 2010-3-11 12: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身着铠甲的北府骑士巡游全村,准备封己方的歪官,村民称为三军统帅。

正月里的狂欢年俗
户县蒋村正月年俗上演乡村“龙虎门”
正月里过春节、闹元宵的喜庆热烈,构成了中国人的狂欢节。在陕西户县蒋村就有一项别具风格、与众不同的民俗活动,以丰富多样、热烈火辣的民间自乐,引爆长达一月之久的乡村狂欢,引得十里八乡数万民众争相观瞻,形成远近闻名的文化奇观。
全村村民尽力扶起高达28米的高照,有如双方的旗帜高耸入云
一个普通村落的文化奇观
户县蒋村是一个拥有1000多户、4600余人的普通乡村,却因为村子里流传已久的正月民俗活动而远近闻名。 3月1日,已是正月16日,元宵节乍过,全国各地节庆气氛已陡然下落,在蒋村却依然是一片红火热烈的节日气氛,一项传承保存了300余年的正月民俗正在如火如荼展开:一彪人马在帅旗引领下,身着兵甲,手持剑戟,旌旗猎猎,战车浩荡,在威猛刚烈的鼓声中巡游在蒋村街巷。一幅对联标示了这队人马横扫千军的气概,“星耀北斗横扫南蛮,气吞八荒追歼残敌”,横额大写 “北府”两字,前有探马开路,后有武士压阵,俨然一队杀敌英勇的古代将士。村里人说,这是蒋村“北门”征伐“南门”的战队在躟场子,要回击南门的挑衅,巡游全村以壮声势。一番热闹威风的巡游刚过,又有一彪人马敲打着威武的战鼓前来援助。村民们说,“北门”的盟友“东门”前来助阵了,共同讨伐“南门、西门”之敌了。
北门的友军东府发出了援助号令

这是蒋村新春热烈喜庆的又一天。村民们说,前一天“南门”的队伍已经耍尽了威风,巡游的队伍不断向北门及其盟友耀武扬威。今天该“北门”逞威风了。进入正月以来,全村人每天几乎都在威武震撼的锣鼓声中,饶有兴味地观看南北双方对垒叫阵。
南府村民肩扛高照巡游全村

这只是蒋村的正月民俗活动的一个片段。据多年跟踪调查的户县文化馆刘珂考证,蒋村民俗活动起源于本村清代武将张起凤。其人为清康熙时人,从军后参加大小战斗多次,屡立战功,死后被追封为车骑将军,其碑立于村东北永宁寺内。张起凤在参加征南战役归来时,带回一种“蛮鼓”,也叫“催战鼓”。鼓调急促高昂,催人奋进,结合以社火、杂耍和祭祀仪式,村民以古代两军对垒分别扮演进行争斗,流传至今已300余年。

疾驰的报马,不停禀报军情

两军对垒,演绎古老年文化
蒋村民俗以居住地分为四门(即东门、西门、南门、北门)。一般东门挑战,西门应战,南门挑战,北门应战,反之亦然。四门约定东、北门结盟以虎为尊,西、南门交好以龙为符,一方主战,盟友全力支持,分为阵线分明的两大阵营,展开龙虎战斗,以敲战鼓、出板对、立公署、躟场子、出歪官、游高照、载高照、报春官、出亭子、游社火、唱大戏谢春官等一整套完整繁复的固定形式进行表演,多年沿袭不变。
北府巡游队伍在躟场子,向对方示威。

敲锣鼓,也叫杀蛮鼓,以鼓对垒,类似古代“叫阵”挑战。一般都在正月初五前后,先由某门派出部分人员带上锣鼓,一路敲敲打打,直到对方街道挑战。对方难以忍受肆意挑衅,就敲起锣鼓应战。如对方不应,挑战也不能再去,双方对垒即告结束。如对方响应,你来我往,两三天后即形成热潮。双方即敲起牛拉大堂鼓,配上喇叭军号,一壮声威。你来我往,连续鏖战,渐进胶着状态。在蒋村街巷的墙壁上随处可见,南北双方号令三军及盟友征战的檄文,多为号召全民同仇敌忾,共御外辱之词,言辞激烈,俨然大敌当前。不知情者或真以为双方要开战了。
街巷里的小看客

出板对,展开文斗。燃起战火后,为造声势继续压制对方,于是板对、灯对、旌旗一起出动,对方也不示弱,同样应对,双方以对联“骂战”“叫阵”,一争高下。以木板、旌旗、灯笼为载体书画对联、图画,多为揶揄、奚落、羞辱对方的文字和图画。这时村中文士、乡儒担当了大任,舞文弄墨拟对叫阵,对联无不谐趣,尽显文采。绝妙者让识者会心大笑,拍手叫绝。以抬高自己,压倒对方的内容为主。如南门旗上画《霍去病赶鞑子》、《罗通扫北》;北门画的是《马援征交趾》、《诸葛亮征南蛮七擒孟获》等。如东门挑战西门的对联“丁山征西域战功卓著,平王都东洛文治显赫。”西门回敬:“仁贵征东丁山征西真是逆子不孝,武王都镐宜臼都洛太觉后辈无能。”如此等等,精彩纷呈。
随着活动渐进,双方各选地址立府衙公署,选举三至五人为领导,号令全民,统一作战,直到活动结束。
出歪官的时候,活动渐入佳境,在躟场子完毕,正月十五、六日,双方阵营气势高涨,就各自放报马、报歪官(即三军统帅),事先由群众选择有威信、有口才的人士担任歪官。由群众扮演的队伍敲锣打鼓,前呼后拥,到达歪官府,贴报单封帅,送上帅印、尚方宝剑,然后返回府衙公署。当晚即出歪官戏。歪官及全部随从骑马前行,全套锣鼓仪仗、灯笼火把齐全,巡游全村,万人塞路。队伍每到一什字街口,歪官便煞有介事地询问民情(回答者都是事先培训好的己方人员),在己方街区就表扬奖励好人好事好风俗。到对方街区,以言语进行斥责教化,句句针砭村弊,抨击歪风邪气,打击对方气焰。语言所及多为乡里民风,这一环节最受村民欢迎。双方各自出歪官一次,无论语言有无出格,涉及人物不得计较。

驰援北门的东府援军

刘珂介绍说,这正是蒋村民俗活动的文化魅力,以对垒的形势,刺激村民参与,在文化娱乐中丰富情感,唤醒了村民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以此正村风村貌,切紧现实生活,有弘扬正气的积极意义。
栽高照,高照为高二十米大树,顶部用人造柳絮装饰,有如对垒双方的象征,上下装有三个方斗,从上到下分别书写“吉星高照”、“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个大字。底层大斗子下挂一牌,画上龙、虎(西、南门画龙,东、北门画虎)。高照做成后,由众人抬起,簇拥巡游至东门外的永宁寺,就地栽起。向外宣告今年要大耍社火了。村民说,此时也有意外,如若高照被对方砍倒,就意味着以后的活动结束。为防意外,各方都要派人看护。
报春官,正月十七、八,上午放报马三趟,下午报春官。春官由群众选出有威信、有地位的人担任。春官模仿古代官制,代表春之来临。报春官由群众扮演的文职官员列队前往,其仪式与前述报歪官大体相同。春官就职后,主要职责是祭风,代表村民祭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到最热闹的时候就是耍社火,双方春官于正月二十二、三两天,在永宁寺高照和佛像前祭祀完毕,双方各耍一天芯子社火,旌旗仪仗、锣鼓板对、狮子报马一起出动,锣鼓震天,军号齐鸣,争奇斗艳。远近的看客纷至沓来,全村街巷人满为患、川流不息。
整个活动的尾声就到了唱大戏谢诸神。农历2月2,对垒双方各请一台大戏,酬谢诸神保佑。演戏结束,春官退位,清理善后。
乡土非遗,保护新命题
蒋村正月民俗活动,自成体系,形态完整,尤以出板对、歪官戏表演特色鲜明,在激烈火辣之中,不失文化趣味,指陈歪风邪气,弘扬正气。整个民俗活动耗时较长,规模庞大,已是多年未耍。据村里50多岁的人讲,自己只经历了三次完整全程活动,好多次都是因种种原因未能耍完,让村民们大感遗憾。
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智在表演现场全程记录拍摄,他认为蒋村民俗融和了傩戏、戏曲、祭祀和军事战阵等内容,能够得以完整保存难能可贵,具有传承保护的独特价值。
一直在一线调研蒋村民俗的刘珂,认为蒋村民俗是在沿袭上千年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的基础上,在清朝得到了村民们自发的融和发展,它和远古时的岁末傩祭,夏商周时的岁首卜丰歉、祝“改岁”、祈丰年等古老活动都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蛮鼓是明显的古代战鼓形式(产生时期待考),春官有始自周代的迎春习俗的形式烙印;歪官就其戏剧特点来看有唐代参军戏的结构和表现特点;社火是始于先秦盛于唐宋的古老形式;而板对则明显是明代以来的形式。可以说蒋村的蛮鼓、板对、歪官、民俗活动,是在五千年的华夏文明蕴育下,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形成的。如今表演形式变化不大,歪官戏和板对子的内容却已与时俱进,展现了当代村民的生活面貌。作为一个以聚居族群为基础的群体表演,如今尤其面临着时代变迁带来的保护传承难题。刘珂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乡村文化处于弱势地位,在现代生活方式的诱导挤压下,许多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处于失传的危局。蒋村民俗活动目前也面临危机。蒋村民俗赖以存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和乡土族群观念日益淡漠,村民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精力大不如前,许多现代的、时尚的东西已然被村民纳入到了表演之中,使这一表演的仪式化面临消解的可能,加之打鼓的老鼓手和撰写对联的乡村文士相继离世,民俗表演的文化底蕴日渐式微。非遗传承的现状,需要从对村民整个生活方式变化来着手应对。
西安市文化广电局巡视员李智看完表演后,兴奋不已,连连表示,蒋村民俗为我们保留了一块年俗文化的原生沃土,在整个陕西是独一无二的,整个活动展示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很有研究价值。目前已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作为文化主管机关,将会尽全力支持村民传承这一独特民间活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