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信息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森林防火
查看: 4136|回复: 0

三八 和妇女节无关

[复制链接]

89

主题

197

帖子

839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390

论坛元老新人进步奖幽默大师灌水天才靓妹or帅哥

发表于 2010-3-5 15: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闽南一带有一句俗语“三八”。这是一句骂人的话,意思是指那些不正经或者行为、语言等方面不符合礼仪、道德规范的人。“三八”这句俗语是怎么来的呢?7 f8 o5 @/ T4 w7 J! e! v7 H

5 {) }* Q! t/ e0 M' t. d- b2 w  清朝末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腐败的清政府慑于八国联军的压力,被迫与八国联军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并开放宁波、上海、青岛、厦门、广州等五个港口为通商口岸。从此,外国侵略者肆意在中国土地上横行霸道。那时,厦门、泉州等地也驻有许多外国鬼子,每逢三、八的日子,外国鬼子就成群结队到处横行,有的开着汽车在路上横冲直撞,有的拦劫妇女施以强暴,有的拿中国人作为靶子练习射击,有的借酒疯殴打行人……真是无恶不作。中国人民对此行径非常痛恨,所以一见外国鬼子就说“三八鬼子又来了”,赶快逃避。0 A# d% ]5 q8 X3 i, x0 _

" X0 g: d- b. I7 Y* I$ Q6 h3 Y  后来,“三八鬼子”这句话一直流传下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为了简便,就缩为“三八”。凡是遇到那些行为不端,语言粗鲁、不遵礼仪的人,人们就说:“这个人真‘三八’。”
2 z) |1 e% }6 A6 x, r# z, J
8 T$ u7 e/ D" U( \9 J% }3 B9 d, t# w1 o2 p  V2 O

) A! F2 X- g. u# w/ Q. I) M2 x 
. _/ t( r6 s* J( d7 n+ |8 @2 d8 U6 ]2 Q* q
0 S5 q# l' f. X$ `1 t* L
  “三八”从来非敬语,“白骨精”群起而攻之,不悖情理。但因厌恶“三八”一词而攻诘妇女节,则是选错了靶子。盖三八妇女节是舶来品,“三八”却是土产品。二者巧合,只在字面。) f' b2 P' z8 v8 I4 u6 b
8 ^! o: u7 A( H. R
  大陆人见台湾人喜用“三八”形容女性举止轻浮、做事鲁莽、疯疯癫癫,遂以为该词源于粤语或闽南话,实则不然。“三八”乃道地中原词汇。刘福根著《汉语詈词研究》,梳理“汉语骂詈小史”,内列“三八”条目,释为:“俗谓素性生硬、作事乖张,曰‘三八’。典出〔元〕元怀《拊掌录》:‘北部有妓女,美色而举止生梗,人谓之生张八。’寇忠愍(准)乞诗于(魏)野,野赠之诗云:‘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座客大发一噱。”魏野因排行第三,自称“魏三”。“三八”即简自“魏三”、“生张八”。另外,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三》早载此事,唯“生梗”作“生硬”,“人谓”作“士人谓”,文字稍异,当为《拊掌录》所本。! x6 K( {! j5 D9 v0 o- H$ [$ D
, J6 y8 B; ~1 c/ J
  宋代中原地区百姓大量移民闽、粤,遂将家乡俗语“三八”带到此地,最终越过海峡、传到台湾,成为台湾“省骂”。骂人也讲性别对等,台湾又用“半生头”专骂男性,意与“三八”相近,亦源于“半生半熟”之语。而在大陆,“生张熟魏”不载现代汉语辞典,成语词典尚存。随着两岸交往日深,“三八”方有返乡之旅。
4 l0 M' i2 W1 u' e& h: h+ |$ o2 l+ s* n1 P, ^" `
  魏野是宋初知名隐士,一生不曾出仕,《宋史》本传云其诗“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上述赠妓诗纯属打油,无意间给后世留下三个词语,堪称一桩趣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