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信息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森林防火
查看: 3005|回复: 0

天主教在户县的发展史

[复制链接]

777

主题

1155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445

优秀版主靓妹or帅哥灌水天才幽默大师新人进步奖论坛元老小有名气知名人士 著名写手职业作家知名作家论坛精英

发表于 2010-2-21 13: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咸丰七年(1857)天主教传入户县。开始在石井村、站马一带传播,只有几户人家信奉。后在石井村中堡建立教堂,接着又传到上涧子、半个城。后在上涧子修建教堂,住外国神甫,管理石井沿山一带教务。光绪二十四年(1898)前后,德国传教士胡主教来上涧子,主持周至、户县教务。胡依仗帝国主义势力,迫使当地官府偏袒教民,提出官府要保护教堂及教会的其它财产,保护教民利益,教民享有一定的特权,如可以不纳粮等,因而这一时期天主教发展较快。
     光绪三十年(1905)胡主教死后,户县教务由三原教区主教意大利人管辖。当时中国神职人员由于受到歧视,要求单独划定华籍教区。民国三十年(1941)周至、户县、眉县、兴平、武功、扶风6县由中国神职人员管理,第一主教是上涧子人张指南,二十一年(1932)在上涧子建立修道院一所,招收修生五十多人,因修道院地方偏僻、交通不便,引起学生闹事,烧了教学楼,修道院遂迁往周至县城。以后又在上涧子办育婴堂一所,因条件差,管理不善,婴儿约有半数以上死亡,育婴堂又迁往扶风大营村。三十一年(1942),户县神甫卢九思在穆家疙瘩修教堂3间,名曰“东十字山”,每年春秋占礼,观众各县教徒来朝拜者不下万人,捐款千元以上。解放前,户县共有天主教堂十余处,分布在上涧子、石井村、站马、丁家庄、枣林寨、白羊寨、园柳树、北寺、付家庄、半个城、围棋寨等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成立了天主教爱国会,进行了“三自革新”(自传、自养、自教),从而割断了天主教与帝国主义的联系。“文化大革命”期间,教会活动基本停止,粉碎“四人帮”后,又趋正常。摘自《户县志》1987年第511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