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唱歌,有人唱情,有人唱梦想。总说人因梦想而伟大,可是在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现实的虚妄中丢掉了梦想,所以看到李炜发片,而且打出“造梦者”的旗帜,还是有很多感慨——这个两年前在舞台上夺冠的男孩,始终没有放弃。更重要的是,他很务实,并不因为正式发行第一张专辑就高调的呼喊梦想实现,而是“造梦”,因为他还在努力。
. f$ A, f5 ]: w2 ~' t8 \$ R7 ^, z5 B, S$ ^& e3 | l, Y
所以,我们在这张专辑里听到的是一个为梦想而努力的歌手,不虚华、不浮躁,只是安静而坚定的唱着自己的梦想,并且不因为市场的环境而放弃对梦想的追求。这,难能可贵。
7 G! e3 k/ F; |4 K1 b P" A5 O: L6 `- A1 @7 ~! U* y
何为梦?何为造梦?李炜用《造梦者》给了一个很好的解答。2 a, x9 D5 g) v/ z& _+ P5 p3 e) Y. Z s
# }1 n5 v. L) p9 W0 j& [$ |这并不是一张传统意义上的主流流行唱片,虽然他有着豪华的制作班底,有着高品质的音乐内核,但他没有流行K歌,甚至没有当下所谓的潮流元素,在唱片几乎是流水线产物的今天,这张专辑多少显得有那么点“另类”,也并不那么流行。这或许会让他失去一部分市场,但又何妨?这张专辑里,乐迷完全不难听出李炜甚至是唱片公司的野心,在梦想这件事儿上,他和他的团队从未放弃。" G W; _- c1 D7 f _( u
6 a7 l+ C$ N3 s
一张不那么口水的专辑所面临的自然是市场的接受程度,但却更能彰显歌手的气质及音乐品味。或许短时未必能引起大众的共鸣,但良好的音乐底蕴也让歌手有足够的资本继续在乐坛打拼,这样长远的发展战略更容易让歌手成功。所以在满世界电音舞曲的世界里,我们听到了一个精致而有气质的李炜。1 \' G9 p4 g& u+ c: A5 e3 }# S
$ w, n4 G% y m; P% L3 c) N. b7 U
整张专辑由闻震操刀,这个兼具人文与流行底蕴的制作人的确让李炜的音乐梦想更为完整而多彩。比如主打的《造梦者》,高低音转换的衔接以及细节的处理,李炜明显比之前做的更好——他在唱腔上的渲染力较之他在之前几首单曲更为细腻,在细节处理上也更为精准。更重要的是,作品的情绪传递更为鲜明和直接,让人可以更明确的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
: ?0 @& m! G& @
1 |& U/ H, C) a: ~相对来说,姚若龙填词的《唯一的选择》更能表达李炜的内心世界。一贯以情歌见长的姚若龙此次写下了为梦想坚持的内心旁白:“唯一的选择,是听心里的,就算被说疯,也不回头”。这样的歌词由李炜唱来极具说服力,更重要的是感同身受,这样的心情被直接传递出来,让整首歌的力量更为震撼。
% a: F, Q* t" y3 j/ `& u4 |- j& i% ~9 o z5 w, m4 w
除了梦想,专辑内自然要尽可能的展示李炜的音乐多元性,所以慵懒的《望》、迷幻的《夜太空》自然是要来丰富唱片的可听性。尤其《望》,这样的风格让人很惊喜,虽然迷离慵懒的唱腔咬字很容易让人想到林宥嘉,编曲也总有《眼色》的味道。但,这不是粗糙的模仿或复制,这首歌里我们能明显感受到李炜的态度与情绪。而且从宏观上看,不只这首歌,其实整张专辑从企划到歌手的态度都让人有这样的感觉——现在李炜很像当年的林宥嘉——不盲目的跟随流行,尽可能的发掘自己在音乐上的可能性。当年的林宥嘉如此,现在的李炜如此,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李炜可以一步一步的站到属于自己的高度,然后让他的梦想更丰盈充沛。
' Q- R& p5 ^9 p) n% s& `$ a# e4 O7 c5 c( D: s: ?
* U$ w( S3 u4 W4 f! [) t
当然,这张专辑还是暴露出很多问题,最核心的就是流行度。这其实也是这些年林宥嘉能做的出色的地方,专辑在拥有高度完整的企划同时,在遵循歌手特色与品质的同时,并没有忘记保证专辑内至少一首作品的流行度。这不但让歌手的音乐品质有保证,更重要的是这些有品质的音乐有了更大的知名度与流行性,这是一个完全良性的循环。在这一点上,《造梦者》做的还不够,整张专辑的音乐在追求品质的同时或多或少的忽略了作品的流行度,这也使得这张专辑的推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这也是李炜和他的公司未来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3 e7 R: \9 B5 c5 p7 c; d
0 ]7 j7 P: m$ y, S! x5 G
不过,换而言之,从《Intro》的自我表白,再到感谢歌迷的《谢谢有你》,大众听得到李炜的梦想,也感受到他的渴望,更重要的是,看得到他的坚持和付出,这对现在的他来说就够了——因为很高兴能听到,在两年后的今天,李炜依然是用梦想在歌唱梦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