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睛0 Y& n9 e& R% t3 b; v4 X8 }% a
+ l" H. W8 w: i/ e! F" p* M
国家审计署8月发布的社保审计报告显示,从2005年至2011年,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年均增长13.4%,由2005年的每人每月713.25元提高到2011年的每人每月1516.68元,跑赢了CPI。
; W8 v; x7 }; A- r, ^4 ^# ]" k. V8 I# a( Z7 M; `7 Y9 A
不过在这些数据背后,记者却发现,尽管养老金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国养老金替代率却在下降,目前已低于国际劳工组织的最低标准。如何提高养老金替代率,将日益变成迫切的问题。
) Y$ m& s6 @) R# H* G2 @( {
4 y- d5 v' i" G8 A% ]0 q 社保专家根据审计署最新公布数据得出,2011年企业养老金替代率仅为42.9%,低于国际警戒线的50%。 h7 V1 A7 R, B+ m# y% P9 h q, e2 ~
! y& Y7 I+ _4 h
从2005年到2011年,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连续8年,年年上涨养老金,年均增长13.4%。" U) S: u# J3 S2 [0 g* N3 f4 ~& X
1 r. a, ^" f1 h8 i" g- j6 M. L
但是对于退休职工来说,8年连涨并没有特别大的感受,生活水平并未有显著提升。
" o0 \/ o! y0 {+ Y J. _ w3 ^) k% r+ w6 A3 P2 q6 P5 m
原因之一就是养老金替代率一直呈下降趋势。
* `( C7 B7 z! P: h+ f4 _0 e+ _1 |
2 D- _+ V; S& L 企业养老金替代率大幅下降
8 Z7 x& I0 P9 h+ o# e) u: D
+ y* x. R% ]' ~& f) ? 社保专家褚福灵指出,2011年中国企业养老金替代率为42.9%,远低于制度预期的58.5%( d5 W/ y' m# I/ a* y4 `
* U9 [; f* |3 K, ` t9 X# L
2012年1月21日,人社部宣布,今年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再次调高,涨幅为10%。从2005年算起,我国已经连续八年,年年调高企业职工养老金。
' K. t. |. ]- ?4 |( ~" d( ~& n( A+ s$ C) i7 X5 e2 y: ]. |2 l
而国家审计署8月发布的审计报告也显示,从2005年至2011年,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年均增长13.4%,由2005年的每人每月713.25元提高到2011年的每人每月1516.68元。
( \& b3 ?% @! P2 H# c# P: T0 K
) d7 D; O/ Y0 d( ^- ^0 B: e 审计报告特别指出,和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相比,养老金平均上涨幅度高出10.03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在过去这七年中,养老金涨幅跑赢了CPI。1 w V9 c( z- m) W/ I
0 I8 u" V6 J4 @- t$ U/ I7 Y
但是,过去这十多年,我国养老金替代率呈下降趋势。因此,养老金连年上涨,退休职工生活水平未有太大提高。4 e- z8 v7 b; `- w
/ G) U3 q" J- C! C 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
% Q6 ^4 h& p, j4 _; s7 z, V
' q- g( C; V7 D4 Z$ f3 G 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郑秉文9月3日向新京报记者介绍,1997年我国建立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时,预期的平均替代率为58.5%。不过,这几年平均替代率已经在50%以下,维持在40%的水平,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
! X/ X1 z/ _- t) L) x h! @: e/ A0 V: x! ?) [6 f$ l9 Y* s4 }1 R1 M
人社部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央财经大学社保系主任褚福灵曾专题调研过我国养老金替代率问题。% \& @5 U5 M, X- ?
) }" n% b5 e+ z 褚福灵的调研数据显示,1999年,我国企业养老金替代率为69.18%,到2002年时,已下降到59.28%。
2 Y8 D; v2 _6 B
$ Z. U9 L# K, } 按照褚福灵的测算,2005年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降低到47.94%水平后,一直处于45%左右的区间。
7 c }2 w4 o- R( [* s
0 c& }3 A& G1 s" u3 W 2011年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2452元,月均约3537.67元,而国家审计署近日的审计报告则显示,2011年,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为月均1516.68元。% {( ?- X6 T+ _0 y0 }5 p
2 l+ h: e* M3 }4 O% C6 e
褚福灵9月6日向新京报记者介绍,若按照这个数据,可简易计算出,2011年我国企业养老金替代率仅为42.9%。: k0 z ]3 h' t
0 x, y! K e' ^5 [9 J u& m. { 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看,2009年企业职工替代率为47.34%,2011年的42.9%,有较大幅度下降。8 H' \# K! S3 P, |/ u
2 O: f& j' e; A2 l' p9 J 42.9%替代率低于国际警戒线2 Z! K; E0 x6 o C0 S
4 s) p7 n! i' R2 Q3 X 按照国际经验,养老金替代率低于50%,生活水平较退休前会大幅下降+ M7 f+ B. c5 f" B
) J' S" J2 S3 O9 b 养老金替代率是衡量养老金保障水平的一个主要的数据,替代率下降意味着养老金的保障水平也相应贬值,褚福灵解释。
4 B9 h& w: Q: W8 G* Y+ _1 C& s& d: K) A5 m: D# c& A3 {
郑秉文介绍,按照国际经验,养老金替代率大于70%,即可维持退休前现有的生活水平,如果达到60%-70%,即可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如果低于50%,则生活水平较退休前会有大幅下降。
; X. h! d/ E5 F* C1 D/ A$ C( j. o6 v W# a+ M) I
简单说,一个普通参保者,退休当年工资水平10000元,那么年养老金6000元至7000元的话,可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如果少于5000元,生活水平就难以维持。2 v4 Y" |4 J" F0 s
0 P+ P. k. K8 f6 ^9 a* d 北京市养老金月均水平位居全国第二,企业职工养老金平均每月2510元,去年月平均工资4672元,其平均养老金替代率则为53.7%。4 c% f: p) x& L ^. l5 e0 p6 Y
6 y; m: c$ J4 M+ o' O/ a$ Y. I# G
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规定,养老金的最低替代率为55%。北京的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已低于国际最低标准。
3 C) I" ~9 k5 I/ y! |' q
; Z) R, M7 e' U: O; O" w: x 褚福灵介绍,所以这个标准仅作参考,但是我国养老金替代率较低的状况,目前确是一大现实。& }8 i+ u) o& O/ l/ q
G( I$ k/ R0 B) z/ B7 z
双轨制的“差距”
0 ~1 ]! n( B; W) H0 A
! f9 {# J# V9 s0 k8 ]7 H/ k+ J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替代率连年保持在100%左右,企业养老金替代率已不足其二分之一! S7 n; a) S t7 B8 ?. N1 U
0 z! v1 ?+ e* e 养老金涨幅跑赢了CPI,但是却没有跑过工资增长水平。
" W/ R; q# {2 m9 D/ f f& \) [( y' f! U
全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1999年之后的年均涨幅超过14%,而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的年均涨幅不到11%,用这样的数据算下来,替代率自然降低。
1 N' n: W m: w7 X/ u( N4 Q; D1 Z; [( ?% y1 \" a
褚福灵介绍,“工资水平增长比较快,远超养老金的增幅。”' Y- g/ H8 v# F. N
8 U; y7 T" L8 M, R$ ~: _9 B
另外,我国养老保险面临的个人账户空账、养老金贬值压力,使得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财务风险。
" a' | w2 p/ x- s; V/ t" t
' v8 D7 g# v; z* V- y- L2 | 郑秉文认为,在这种背景下,养老金不可能连年快速提高涨幅。
8 s, [9 ` y) L; ^+ q* T" f* Q; G Q
0 ?0 x# l/ @0 A- b6 G' v 实际上,我国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2005年才正式确定。2005年我国调整养老金计发办法时,明确要建立养老金的调整增长机制,提出可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 L) o7 ?& G Y. e. C5 @; F& A/ N4 q! n+ x0 j6 N
养老金“八连涨”还有着特殊的背景。
+ K; X6 ~: i1 g. t. _6 g( P$ K. J s" V1 k; R/ h. m7 g5 v
郑秉文介绍,由于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双轨制”,待遇差距较大。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八连涨”的一大出发点就是照顾公平、弥补差异。$ y: N' w& m) U0 u% v
" w, s8 z1 E0 B2 k. j7 C% _+ W
事实上,在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下降的同时,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替代率没有降低,甚至个别有上涨的现象。. R1 M5 O( e3 A, D# ]
( F0 F$ L! T, @8 d/ D2 ^' N 我国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时,最初只涉及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并未将机关事业单位包含在内,由此形成了养老保险的“双轨制”。企业职工需要缴纳参保费,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用缴费,但是养老金却要比企业高许多。3 {& V4 C& t5 I0 c
9 I* f3 p( l1 t8 S& J 褚福灵的调研数据显示,事业单位养老金替代率1999年为100.92%,2002年则为97.49%。机关单位的养老金替代率1999年为101.61%,此后有小幅上涨,2002年为104.56%。
/ X, i/ Z2 y# h# ]+ I+ @6 e; I) r$ ~/ x v6 _. k1 i4 O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保研究所所长李珍介绍,如今我国企业养老金替代率已在40%的水平,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替代率一直维持在100%左右。
. L2 J7 }' U8 |& T& m& c l3 N0 J
1 c3 H0 o, b: R! u- s8 i9 R1 u- h 这也使得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待遇差距有加大的趋势。现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平均替代率已经是企业职工的两倍甚至更多。2 W) I; ]7 @$ v! C
7 }. X3 a! @3 B; D
制度单一的风险
7 F4 S* S8 \( q/ c9 w4 w9 T$ d+ o2 } j4 d0 U% @9 E) G
如果企业年金制度能够建立,可在政府养老的基础上再增加20%-30%,而这项制度发展并不顺利7 d- o) g' p/ c- A3 l& j$ ?
- m! N$ U* H% k3 D
褚福灵介绍,要让替代率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从根本上讲,我国的养老保险就必须建立一个多元的保障体系,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分散风险。' t) d3 ^( Q) I5 K2 y* Q" q- L8 O
/ Z; ? O8 }/ x! {7 ]( L
对此,我国最初的设想是建立一套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早在1995年,原劳动部就出台过一部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不过,直到2004年,原劳动部在此基础上出台《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后,这项制度才真正开始建立。
& c8 _8 m4 B6 j7 Y. m/ f
9 W5 i" z, p( N% m2 N- d8 G* o 如果企业年金制度能够建立,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就有了“双保险”。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仇雨临曾测算,按照国际经验,企业年金能在政府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增加20%至30%的替代率。) p, L! D$ ~6 v1 x0 X* E
5 g5 d8 i. p4 @/ p 在我国,企业年金制度曾被官方和学界寄予厚望。不过,目前来看,这项制度发展并不顺利。$ W; K" k- [/ A. u0 @9 W
, V: a1 y% I- c8 I# |, \
人社部2011年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末全国有4.49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加职工人数为1577万人;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3570亿元。
2 `9 D* _& Z- n; s3 r& H. ~1 w8 E$ l( R" H: ^( ?
郑秉文认为,无论从参加企业规模、还是参保职工人数以及基金总量来看,企业年金都比较弱小,远没有达到第二支柱的地位和承担起补充养老金的责任。
. h9 {: S- a' L2 S$ K. |* k6 A# A' e+ Q0 j2 U
而要提高替代率水平,从根本上讲还是要增加养老金的收入来源。这有赖于养老保险体制的改革,在建立多元的保障体系的同时,也要打破现有的双轨制模式,同时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
O8 L; U) L9 ~+ `& z; e+ ?* M4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