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马涛(化名)是南京人,家住光华门附近。从去年12月至今,马涛的“流浪”之旅已近半年。提起当年放弃工作、离开故乡开始“走四方”,这个1989年出生的大男孩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只是一时兴起,想去个人少的地方”。1 \: e; y, o/ ?' {; b/ t; f; W: N
; n6 |6 {7 _4 ^* a7 G7 u4 f
心血来潮,去“流浪”) w6 P& H- k) R. q K) X
5 p8 v) C, e8 n3 b+ q 出门在外,马涛从没有被别人看成是“小伙子”。“有一次我在路边搭顺风车,和司机说了一句‘谢谢大哥’。司机一下乐了,‘我该喊你大哥吧’。”马涛一边回忆一边笑着说,“他是1984年的,以为我已经30岁了。”马涛推断了一下,自己之所以看上去“沧桑”,大概是当时刚出山,几天没刮胡子,又被晒得很黑的缘故。. L G5 x( J& i/ s( K# a1 M
2 {+ n+ _$ U7 \) m* ~ 马涛是一名摄影师,此前一直在影楼、工作室工作,走滇藏线,是他长久的愿望,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实现。直到去年12月的某一天,突然间心血来潮,“为什么不去实现呢?”当天,他便辞了工作,第二天去买了帐篷、睡袋、防潮垫等必备用品,没带什么远足的专业设备,只整理了几件羽绒服和一双大头皮鞋,第三天就登上了开往昆明的火车。# b7 t! T& ?% }6 Z7 v5 e
5 D( @! g1 t3 E8 v
从丽江开始,他便将“走”进行到底。沿着214国道,走过盐井、走出芒康,然后再沿着318国道一直走到拉萨。饿了,就吃几个花卷、小烤肠、鸭蛋;累了,就在沿路招顺风车;身上脏了,便隔四五天去小旅馆洗一下,如果天气暖和,干脆在山中的河水里泡泡;胡子长了,便用剪刀理理;到了晚上,一般找个村子,或者住在藏民家里,或者在村里墙根或路边扎个帐篷……不过,马涛唯一担心的就是被狼或野狗袭击,虽然幸好没有面对面遇上,但他也被狗追了许多次。甚至有一次,自己睡在山顶附近,狼就在不远处嚎叫,把马涛吓得胆战心惊,尽管疲惫至极,可还是拼尽全力,一步一挪地“逃离”山顶。' g( n- @5 G5 D6 @. t6 I8 w2 A% Z. F
) `/ n4 |3 f, x
一星期花费,19元/ f1 x. }( v5 C
. S. W, {9 m' |; U( ] 没有地图,马涛只是沿着公路走,一路问人。“哪儿景色好,我就往哪儿钻。”这一路上,马涛遇到了不少好人。在拉萨,他经历了严重的高原反应,最后肺部发炎。一个好心的广东大哥将他“捡”了回去,带他看病、照顾吃饭。此外,他包里装的、包后挂的馒头、咸菜、挂面、白菜、鸡蛋、鹅蛋、苹果、草帽、鞋、弹弓等,也全是好心人送的,“我花15元买了口锅,饿了就煮点。”每次进山,一进就是十来天,马涛说,那时最想念的除了妈妈,还有可口可乐。虽然妈妈暂时见不到,但一大瓶可乐是每次出山必买的,这几乎也算是他最奢侈的消费了。这样的消费前提,使得马涛曾经只用了区区19元,就过了整整一周,“主要是买了点花卷、鸭蛋,还有些是公用电话的费用。其余的,就吃同行藏民风干的生牦牛肉、喝藏茶。”
' b8 L* J/ m. m- {) j3 ]
* @% P9 A! F3 ?# k" L9 F' B 滇藏线走完,马涛的心愿完成了,可他却像是上了瘾,“停不下来了”。他改掉了本来准备回宁的火车票,转而去了徐州。“因为我觉得,旅途才刚刚开始。”$ @) F: z' q0 |% o ~6 M
5 Q N& z; b; _& W9 V 今年2月,马涛从徐州离开,连走加搭车,一路到了济宁、曲阜、日照、威海、潍坊、淄博,现在到达了济南。出门时带的两千元钱只剩下几十元,马涛决定在济南留下,花一两个月的时间赚些钱,再继续上路。“走哪儿喜欢了,就呆一阵子,然后再出发。我,一直在路上。”
1 l* o' q2 g% }/ p
7 P4 R/ _$ \6 f$ e/ v w4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