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 j$ \* T: b* B1 t(2007年一2011年)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西安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行动纲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纲要,结合余下镇沈家营村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W+ u7 {( M& k2 o
一、基本情况
8 Q- O! z# i# r1 D (一)现状7 o2 Z1 b$ X2 }6 Y5 j% A8 \
1、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 x; E; k7 O9 O
沈家营村地处户县余下镇镇区。本村地势平坦,交通发达,白宋路从村南穿插而过,村东紧邻东城路,村西是余下繁华的商业街区,村北为惠安医院及保障福利区、公安处等机构。该村四周已被惠安集团、商业街区、医院以及城市设施包围,为户县典型的“城中村”结构。距西安30公里,距县城5公里。沈家营村地理位置独特,工商业基础雄厚,自古以来就商贾云集,是当地有名的物资集散地。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215户,815人。全村土地面积710亩,其中耕地370亩,村集体固定资产700万元。2006年人均纯收人3480元,全村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以农业为辅助产业。村庄地势平坦,土质中性偏碱,大田作物一年二熟,无霜期298天,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光热水资源充足,是工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的好地区。3 P% y* n+ {) l* |% c: F: C
2、产业发展状况% W& b2 [: ]) @2 o# Y. i0 n' x j
沈家营村地处大型工业重镇余下镇中心,经济发展优势显著,多年以来,该村的经济和农民收入位居全县前茅。全村三个产业发展各具特色,尤其以第三产业发展较为显著,是户县典型的商贸村。第一产业农业,以蔬菜、果树和畜牧养殖为主。有养猪场1个,奶牛场2个。第二产业加工企业1个,从业人员100多人。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村内商贸发达,现有2个占地25亩的商业综合市场,能容纳500多商户,解决村中富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1000多人。村民从事商业门面房出租家庭有35户,从业人员为250多人,占全村总数的30%。村内的房屋出租较多,对象为惠安职工和小商贩,租户260人。第三产业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反哺农业的发展。& E) [4 t; m" k: {
3、公用事业发展状况1 c8 \& j# T7 k1 E
沈家营村基础设施完善,全村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人均住宅40平方米。多年以前,村内就实现了自来水到户。村内街道早已全部水泥硬化,生产路全部沙石硬化,村双委会办公楼设施配套齐全。村成立的锣鼓队闻名遐迩,多次在全国大中城市演出获奖。村内有卫生所,幼儿园,老年活动中心各1座,建设广场1个。群众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率达100%,全村自来水入户率、有线电视普及率、电话人户率均达100%。村内垃圾实行袋装化,统一拉运,有专职保洁员10人,绿化、美化、亮化良好。
' W: I9 Y C8 p$ `- ]: m (二)发展特点
7 N* v% K* P) |" z P2 L l、位置特殊,商贸业发展趋势强。该村位于镇中心,有庞大的城镇居民消费群体,商贸流通服务业是该村发展的主导方向。
3 C3 n5 X) r% G! ]5 p 2、村双委会群众基础好。由于村干部真抓实干,所以凝聚力、战斗力强。本村双委会人员精干、责任心强,村干部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X8 Z1 a+ H1 M9 [" b: t
3、工商业反哺农业能力强。工业和商业为本村主导产业,经济实力雄厚,现有农业生产设施改善快,农牧业容易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发展现代农业基础条件好。# d n r a% a. k/ Z
(三)存在问题3 q7 m+ }/ s9 U* C |% r
1、农村发展规划缺乏整体性和全局性。
2 \1 w4 x. E$ \7 A& O 由于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村上原有的规划已不能适应全县整体规划,已远远落后于建设的发展,生产发展的主导方向需要进一步调整。
+ @% n! ^! C8 O; _8 p2 B, n7 ] 2、商贸特色不强。现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村上虽投资建设了沈家营农贸市场,但管理和规模明显落后于其它商场。6 O- {5 n5 o Y3 ]
3、优势发挥不到位。部分村民对产业结构缺乏了解,对经营主导方向和服务对象的定位不准确,产业发展较慢,农民的增收不显著。5 s2 ^8 z# I+ J% b
(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求
# O9 H* Q- g6 c) r) v 通过走访群众和入户调查,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V2 w) b5 B$ P7 f" Y
l、在发展方向方面,村民们希望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规划,发挥本地优势,突出特色,走出低增长的怪圈。& y" O: y% P4 b2 G/ c" W0 V( Y' M
2、在科技兴农方面,村民希望专业技术人员下乡,传授种植、养植等农业新技术,培训农技能手,推广标准化生产,利用工商业反哺农业,提高养殖效益和现代农业生产水平。
$ ?. c4 X7 ~% e! O- L& ]% _& s 3、在基础设施方面,农户期望设施更加完善,按照城市标准建设。! F- k/ {) k+ Q+ b& i. Q
4、在社会事业发展方面,村民期望集约土地,加快的商品住宅小区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3 }7 }+ g$ {7 K \
二、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建设目标7 U; l* Y5 j. x
(一)指导思想$ P7 N- J" n' n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和农业部关于“主导产业强村、工商企业富村、科技人才兴村、生态家园建村、支部组织带村”的新农村建设思想,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招商引资为载体,实现“强工业、兴商贸、哺农业”的战略,做大做强工业产业,提高商贸餐饮服务业水平档次,建设肉菜供应基地等现代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村民住宅小区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健康发展。
9 e; y; R" r7 |; U% E3 [ (二)规划原则
9 }5 Y* H% N5 M1 w5 M 1、产业明确,重点突出的原则,立足本村实际,突出区域特色,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可操作性。9 A2 S9 {3 \: J* Q
2、突出特色,全面发展的原则,实现产业“一稳二强三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6 T: C, l! ]! i' t9 o7 f 3、注重实效,循序渐进的原则,解决村民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着眼长远,注重实效,分步实施。; n b5 X% Z! m. d
4、依靠群众,项目带动的原则,动员和引导村民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实施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打造示范带动平台。
" p: C, L6 T9 R9 u/ u9 I (三)建设目标) [+ M8 |0 B, b, s) a7 b, M4 ? l
经过5年努力,沈家营村的生产布局更加合理,主导产业地位更加突出,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工业集群化、商贸品牌化、农业现代化三产并重的目标,建成“经济繁荣兴旺、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充满发展生机的新农村示范村。# ` K9 y7 o$ O- s" f; p; ^
1、经济快速发展。村内主导产业确立,二、三产业发展壮大。2011年两个综合商场的年收入由现在的40万元增加到70万元,全村安置转移50户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真正的商贸村。初步构建起特色鲜明和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人均纯收入达7000元,集体收入100万元。) \& ^ L- u- L Z0 [5 M
2、工业园区初具规模。水泥硬化工业园区道路,接通水、电、通讯等设施,招商大型企业5个,配套型二、三产业5个。8 P" o+ G* {1 k1 U$ S4 \* S! |. R
3、人居环境改善。继续建设村住宅小区,鼓励支持村民进小区居住,全村消除露天厕所、粪坑,消除乱堆乱放,绿化美化全村内外道路。
, a4 j* m* d! n5 ~2 d 4、公共事业配套。九年制义务教育适龄学生入学率达到100%,初步建立村级养老、低保等社会保障,继续丰富活跃村民的文化生活,使群众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 b7 c# [% B, |% T 5、村民素质提高。经过培训指导,全村力争培养20名高级管理人员,150名技术人员,使全部青壮年劳动力都有一技之长。贯彻落实好村民公约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得到弘扬。0 h) m7 `! ], t' D1 j
三、规划布局
$ e/ e: G1 Q% T8 Q (一)菜篮子基地建设7 E5 @) |2 s+ o+ R& P! d$ X- Y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进一步提升菜篮子基地档次,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提高效益,建成都市农业示范基地。
A" b$ s* ~" a$ } (二)工业园区建设! h% b, s* ]8 Y& F7 J4 v+ w, ~
规划建设新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将分散的企业分批迁入。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树立品牌战略,实现第二产业可持续发展。
% A8 Z% V# z0 y L# X, z (三)建立大型商贸中心9 o- E$ I6 D: ?" q, |3 S4 t
对现有的几个商场按功能进行重新规划,实行改造新建并重,新建设大型商贸物流中心,对市场统一规划,规范管理,以满足村民创业的需要,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和效益。" W3 B E( [0 Q2 z& e' U
(四)住宅小区建设
% L" L2 L$ C: R0 n; b6 u- ^* ^ 打破每户划分庄基的陈旧观念,集中使用土地,建设新型村民住宅楼,加强物业管理工作,加速小城镇建设进程。2 F. k5 ^' E* E
四、建设重点
4 [$ B( ~# l+ Z( m M 1、工业反哺农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利用现有经济条件,引导二、三产业向第一产业投资。充分利用工商业的雄厚资金及高级管理人才、完善的经营体制、健全的市场体系、成熟的经营理念,按市场化、都市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工业全方位反哺农业,做好肉菜供应基地建设。* P+ v, U# P; O. h$ M) t
2、搞好品牌建设,推动农民增收。打造商业品牌,巩固现有企业和以家庭为单位的各种服务业。树立企业品牌经营战略,建立集群联营机制。推动餐饮业地方特色品牌建设,突显余下商贸特色。
# I" p- c7 p3 t0 f" H/ u9 @ 3、成立行业协会,发挥规模优势。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由生产或经营大户牵头,村民自愿参加,组建行业协会至少三个,规范经营行为,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 r1 ~: k2 y% ]* v7 Y6 t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以白宋路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配套水电等设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9 N6 p7 u$ _* J: C" ^* ~$ s 五、实施进度安排* v+ R6 O6 p3 L* G- f
2007年建设内容:8 b& q" s! T) r: ^
1、投资180万元,建机械加工厂1个。
2 X" m/ G2 C! I: U# n 2、投资80万元,建造村双委会综合办公楼13间3层。
' h R* X: V1 q: ?2 `6 ~+ z# M: {) n 3、投资50万元,建成村民健身广场2处。
H# F9 n- S8 x- |! P4 M+ K) N% w 4、投资55万元,进行低压电路改造和雨污水排放设施建设。
" r1 a( \' i+ z, r 5、投资40万元,硬化水泥路面8000平方米。9 E3 Q8 K; j. U0 C+ t
2008年建设内容:
! I0 m1 \: _9 G6 T 1、投资200万元,继续建设反季节菜基地100亩。
- p# l- ~" K. K( P) J% j 2、做好20亩养殖基地的规划。
5 h2 N [5 U" F& i% w. W6 e 3、投资50万元,完成商场改造和工业园区道路建设工作。4 [9 w4 }8 \5 U+ f# `+ \. l9 O% V
4、投资100万元,建设大型商贸中心服装超市1个。6 ?/ w; y$ L# m4 X. }. S- m
5、投资18万元,硬化水泥路面3000平方米。
M5 m) Q3 d( U4 o+ B! W' \ 2009年建设内容:
& x G: Q. r) o& u' Y) t# U& ~ 1、组建行业协会2个。
5 f, Q4 D% r& c- G* l2 B2 r 2、建设农民培训中心。
2 O6 }0 x4 Y5 A6 R 3、完成建设1个面积20亩机械化现代奶牛养殖园区。' h# d/ _0 B* P0 ~6 p9 V
4、招引企业2个,入驻工业园区。
/ E; T. U: G: V2 L: |' k+ l0 a 2010年建设内容:
9 R- X1 [9 i% l) B1 z 1、投资50万元,家家户户安装天然气,进行清洁能源村建设。8 `. N8 ~" C/ g" Y
2、投资10万元,建设村级农业信息网络服务站
3 G$ N( H! B0 }2 G 3、投资15万元,建设村上老年人福利院。
8 g. o8 Y+ ?/ c9 ]5 R/ E1 P Z 4、投资400万元,建设商住楼2栋。- K1 p- ^& E1 v, G' u
2011年建设内容:( a: G9 b8 c! W' d% Y5 J: E, F
1、投资600万元,建设商住楼3栋。5 U+ @8 G8 p4 _) ^- [* k
2、整合工业、商业资源,组建集团公司。) x2 c, q( ]7 G
3、完成城中村城镇化改造,与城镇建设完全并轨。
M5 | K/ a1 P4 b% s 4、完成引进落户2户,工业园区大型企业达5个。9 ]) K& j( ~: j4 B6 B& b
六、保障措施
( L; l1 P6 a; r0 e7 W) {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V( ]0 t) M9 d, B- U5 Q7 k
加强统一领导,建立任务明确、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成立沈家营村新农村示范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由县、镇与有关部门组成,负责示范村组织协调,项目策划和督促检查工作。工作小组由镇、村有关人员组成,负责具体规划的组织实施。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时召开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及时、全面掌握示范建设过程中的新情况、新特点,总结经验,提出对策意见,解决关键性问题。; ^# `5 @% M3 a ~
2、建立人才兴村机制。
6 ]# [. Z% P" g6 ^6 D9 _* m 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和吸引示范村建设实用人才,实施“人才兴村”战略,加强党组织建设,将一些优秀的人才吸纳到党组织中来,使其成为建设的领路人。多方式,多渠道,培养本村自己的能人,领头人,同时创造条件吸引更多人才参与本村新农村建设。
" k% H6 y X+ q 3、全民行动,全民参与。
" k1 a4 M ?- ]# z' h 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此项活动,整合相关资源,凝聚多方力量,调动各方积极性,全方位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努力开创示范村建设新局面。3 S- Q3 d1 k1 Y- }; Y
4、多方筹资,市场运作。
; R, d4 B5 U8 N 利用本村群众较好的经济基础条件,引导他们多向生产设施和公益性事业投资。探索投入和收益新途径,建立“谁投资、谁受益”新机制,提高投资积极性。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优化资金投向,确保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更大效益,形成新农村建设资金多方协助和稳定增长机制。
& ~ f, y" a j7 c#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