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为50元走百里卖麦秸 100公斤麦秸秆装车、上面覆盖着塑料膜,年近七旬的老人弓身穿行街头,拉着它们显得颇为吃力!6月16日下午,在郑州市嵩山南路,一位等活的民工目睹此景心头泛酸——老人的境况,极像父亲当年辛苦操持家庭。他赶紧掏钱买下麦秸,让老人回家。
3 A, \1 z9 y( g9 O/ [7 B) a3 p+ g3 w
9 I" b: P$ C) C( m+ B7 L% p" w+ Q O" d, d) M# O8 |
年近七旬老人徒步百里卖麦秸1 ?& y6 v2 N( F
7 Z# P' i4 I( k, @ t4 w" t
' `6 w4 X& U8 c+ Q, B! E' ` “商量了一二十分钟,老人勉强同意我收购麦秸。”6月16日下午5时30分,在嵩山南路与政通路交叉口,记者看到郭铁山和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合力拉着满架子车的麦秸,往路边树荫下停靠。满车麦秸上,覆盖着塑料膜,车身下方挂着一个自制的布袋子,里面装着饭锅、烤饼、水等。这些家当,是老人顶着烈日销售麦秸途中,饥饿时用来填肚子的。2 j! h) I9 V; m7 E; Y7 \
3 z" k0 L+ \- @5 f
老人皮肤黝黑,上身赤裸,一条泛黑的毛巾搭在肩上,额头上冒出汗水,就抓着毛巾抹一把。脚穿一双帆布鞋,鞋帮处缝了几个补丁。老人精神饱满,一开口说话就露出仅有的3颗牙,拿着郭铁山买的水,老人一口气喝下半瓶。
* T* f. U8 Z1 n1 k* S- Q/ f! l* d$ \4 h( D# N; i4 E& ~
据老人介绍,他叫张学武(音),今年68岁,是新郑市龙湖镇翟家寨村人,膝下没有儿女。两个胞弟,都成家了。6月16日早上,他把承包的责任田里收割过后的麦秸装上架子车,想拉到百里外的原阳县一造纸厂销售,“麦秸有100公斤,每公斤5毛钱。一个人除了填饱肚子,基本上不花啥钱。年龄大就会得病,手里得有点钱。”
% t4 m X9 b1 v5 Q6 ^' L6 D# T. k; r
: p6 q' R1 T5 l# z) d# h+ Q3 m% J7 Z% r' N* \) f5 M+ v1 B9 }
不忍老人受苦,民工执意买麦秸7 j4 `, p+ P* r' Q! V
. t0 m4 f+ F* M. D- {2 C
B- N- f$ r2 l1 b 老人叙述着身世,听得一旁的郭铁山直抹眼泪。“今儿个是父亲节。看到他那一幕,我再也坐不住了。”据郭铁山介绍,他今年41岁,是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台郭村人。平日里,和乡亲们聚在黄岗寺南三环立交桥下,等候建筑工活儿。活儿多的话,一天能挣100元左右。
- Y+ ~* p3 H& f5 F) L
; ~& \+ ?8 F1 W4 s* Z7 r2 ? 下午5时许,他们正等活的时候,这位老人拉着满车麦秸,沿嵩山南路蹒跚走来,向他打听去黄河大桥、原阳怎么走。“一车麦秸卖多少钱?你啥时候能走到?”获知麦秸要送往原阳造纸厂,郭铁山立即决定将其收购了,免得老人冒着高温,继续赶路。
: F; A* S6 W& R7 n
& S. V" O- ^$ ]) r0 N# Y “至少得给50块钱吧。”郭铁山提出买麦秸,老人不知其用意为何,流露出戒备表情。言毕,拉着架子车就要走。“我不能硬买。”郭铁山说,提出购买麦秸遭拒,他随即给老人买了几瓶矿泉水,“麦秸不买了,这些水您路上喝。”# a- b. k& |8 ^( v, V- X
i2 g- r: u4 p$ W; \- v# O! N. T5 s
“望着他的背影,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郭铁山动情地说,他兄妹6人,父母含辛茹苦操持这个家,把他们兄妹养育成人。4年前,父亲突然辞世,让他们兄妹感到很遗憾。“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最难过的事儿。”看着这位老人,父亲的影像浮现脑海,一股不可名状的力量促使他一定要伸手帮一把。于是,尽管已经给老人买过水,他还是决定放弃等活儿,“就是软磨硬泡,也得把麦秸买下。”
z; h% K- g0 J' ^2 o* y
5 s, l8 L1 Z; i1 K 追至嵩山南路与政通路交叉口,经过郭铁山多番做工作,老人最终同意出售麦秸。老人十分认真,称先把麦秸放至指定位置,而后再收钱。“这50元是麦秸钱,再多给你5块钱路上买饭吃,别光啃烤饼。”郭边付钱边称,这些麦秸对他来说,没有一点用处,但会尽心把它们处置好,防止被人引燃。2 Z# o7 A6 z! s& L+ v
4 ]7 ^3 Q, q, P
16日下午,新郑市龙湖镇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针对老人的生活状况,他们将联系民政部门酌情给予照顾。
2 S& ^8 T# P; E# O' C
; {+ M& ~, e% H6 S- N)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