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救常识--受伤 2 Z) r! Y3 j% i% D
8 Y. G$ D! d0 c. r8 e9 z- ?, ^ 1、外伤 :
$ ^, D" w1 D; p* d1 G1 l
, m/ I2 D7 ]) S9 \% {* }. ~ 人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的组织撕裂或损害。引起外伤的原因很多,根据有无伤口,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大类。
) X- [, E+ z: L3 \: T
" Q; J+ o& f7 e+ ~ 1-①、闭合性外伤:由钝力造成,无皮肤、体表粘膜破裂,常见的有挫伤和扭伤。
& p' t4 F# a2 |4 E4 x/ X
6 k" R; P Y* S/ N O! S* j5 u 1-①-a、挫伤:钝力打击所致的皮肤和皮下软组织损伤,皮肤无裂口,伤部青紫,皮下瘀 血、肿胀、压痛。轻者可用伤湿止痛膏外贴受伤区。对胸腹部挫伤及头部挫伤,应考虑有无深部血肿或内脏损伤出血,宜到医院观察诊断。 % Q/ R- a9 l5 D2 y# V
5 O' r. S8 a2 R8 X9 I2 u/ y 1-①-b、扭伤:扭伤常发生在踝部、腰部、颈部及手腕等处。扭伤的一般处理原则是让患者安定情绪,固定受伤部位,用冷湿布敷盖患处。手足扭伤者可抬高患部。颈部、腰部扭伤者在搬运时不可移动患部。扭伤常伴有关节脱位或骨折,宜立即到医院诊疗。另外,扭伤后无论轻重,不可即刻洗澡、胡乱按摩,须送医院治疗。扭伤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局部封闭(用0.25%~0.5%普鲁卡因)、药物外敷内服、理疗等。
, V a, S4 X( ~' c9 `. s j0 l2 w$ ?7 ?( {6 D6 R' k! e" i# q
1-②、开放性外伤:多数由锐器和火器所造成,少数可由钝力造成,常有皮肤、体表粘膜破裂。
$ j' D3 \0 `5 Z% T M# M) B7 ?2 \6 V% J0 B: S
1-②-a、割伤:浅的伤口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拭干后,以碘酊或酒精消毒、止血,或以“好得快”喷雾剂喷于伤口,然后包扎,一般都能较快痊愈。对较小伤口外用“创可贴”即可。对较深的伤口,应立即压迫止血,速到医院行清创术,视伤情进行缝合修补等。刀伤伤口不可涂抹软膏之类的药物,否则伤口难愈合。
& h- v7 Q& }+ r3 R$ m
7 _+ V! M$ a3 J& r. ` 1-②-b、刺伤:宜先将伤口消毒干净,用经灭菌过的针及镊子,将异物取出,再消毒后包扎伤口。异物留在体内易化脓感染,对伤口小、出血少者,宜在伤口挤压出一些血液比较好,指甲的刺伤不易处理,可先将指甲剪成V字型口,将刺拔出,或到医院处理。若被针、金属片等刺伤而留于体内,应到医院在X光下取出。深的伤口可能有深部重要组织损伤,常并发感染,可予抗炎药物治疗。不洁物的刺伤要预防破伤风的发生,宜到医院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9 t+ t1 P- x9 c" u# M* r) I) L6 r6 g5 U( J0 E8 {
1-③外伤总的处理原则:
) M G3 @1 u+ t0 N( _ b+ \6 `' A, G$ @. c
对大量出血的患者,宜首先采取止血方法;对切割伤、刺伤等小伤口,若能挤出少量血液反而能排出细菌和尘垢;对伤口宜用清洁的水洗净,对无法彻底清洁的伤口,须用清洁的布覆盖其表面,不可直接用棉花、卫生纸覆盖。
5 a$ z5 m5 c' @/ u5 G6 c( Z$ Q5 T6 D, b) A! P9 f" h
2、烫伤: ; ^; o: x7 {2 k8 n- X- |
7 T1 h3 \! [. N3 \. O
烫伤可分为烧伤和水烫伤两种类型。除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开水和火焰、蒸气等高温灼伤外,还包括工业上的强酸、强碱等化学灼伤,电流、放射线和核能等物理灼伤。面积愈大,深度愈深,对全身和局部的影响也愈大、愈严重。 * _/ a' J) W5 X* _% B
; G, x1 n; C) ]5 ]! a 2-①、烫伤的程度:烫伤可分为
: \0 a% z$ Q' O* }& x( G7 e4 p5 y- @6 u: V" Y7 X* a7 D4 R/ _
一度烫伤(红斑性,皮肤变红,并有火辣辣的刺痛感);
! T- g7 P) N6 u. g, a* j0 s9 C9 p: E% k0 `3 P3 N8 Y4 f
二度烫伤(水泡性,患处产生水泡); 0 O$ S. f/ G/ U$ |' p3 ^. C. f1 n9 j
$ C1 q8 y+ S9 i
三度烫伤(坏死性,皮肤剥落),对局部较小面积轻度烫伤,可在家中施治,在清洁创面后,可外涂京万红、美宝润湿烧伤膏等。对大面积烫伤,宜尽早送医院治疗。 + _7 p- K' w9 D. f. v7 A( S9 R
9 I! b- _0 |. }5 l b6 K
2-②、烫伤的处理: 7 n ?. q$ a) L7 L
j) ^, B6 w4 {# w- T 烫伤处理的原则是首先除去热源,迅速离开现场,用各种灭火方法,如水浸、水淋、就地卧倒翻滚等,立即将湿衣服脱去或剪破衣服淋冷水,肢体浸泡在冷水中,直到疼痛消失为止。还可用湿毛巾或床单盖在伤处,再往上喷洒冷水。不要弄破水泡。
( I; U5 Q( O8 e0 q
# Z6 V" e5 C- F/ Z4 v 烫伤的创面处理最为重要,先剃除伤区及其附近的毛发,剪除过长的指甲。创面周围健康皮肤用肥皂水及清水洗净,再用0.1%新洁尔灭液或75%酒精擦洗消毒。创面用等渗盐水清洗,去除创面上的异物、污垢等。保护小水泡勿损破,大水泡可用注射空针抽出血泡液,或在低位剪破放出水泡液。已破的水泡或污染较重者,应剪除泡皮,创面用纱布轻轻辗开,上面覆盖一层液体石蜡纱布或薄层凡士林油纱布,外加多层脱脂纱布及棉垫,用绷带均匀加压包扎。烫伤还可采用包扎疗法、暴露疗法等。
& _+ E- x. _+ Y8 j: I5 }/ V: R+ F
% E! _+ [( A& M; C' f 烫伤常易并发感染,故宜加用抗菌素,还可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 k a& z* y) o1 |; |6 G" f+ N% U. u/ u* Y
大面积烫伤的治疗护理要求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往往遗留广泛疤痕,造成严重的畸形和功能障碍。所以务必注意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对居民、儿童的防火教育,在工矿企业要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并制订严格的防火管理制度。
& h0 ?$ A; ~ a- }; R3、冻伤:
' f7 g# u; K7 K# i) a
+ Z, U3 K3 b4 g j/ K- [" m) A5 c 是机体由于暴露在寒冷环境中过久而形成的损伤。冻伤可分为局部和全身两种:局部冻伤好发于指、趾、鼻尖、耳廓、脸颊等暴露部位,而且容易在同一部位复发。
z* w$ Q# J/ `; z7 i$ i8 B$ w- c) ^4 [ Y* H
3-①、冻伤的程度: ( m% j0 L0 J- z* S0 Z$ D
. J5 q$ e4 w1 c8 k 第一度(红斑性):冻伤部皮肤从苍白变为斑块状紫蓝色,以后转为红、肿、充血。并有痒、痛、麻木等现象。约5~7天症状消失,不留疤痕。
$ K1 h" y" R$ q% P* Y1 D
8 \+ |+ s+ V+ z7 [8 e, g* h 第二度(水泡性):冻伤部除红肿外,尚可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局部剧痛,对冷、热、针刺感觉不敏感。2~3周后水泡干枯形成干痂,痂皮脱落时,有薄的新皮覆盖创面。 : K1 e: U5 z0 K- r# S+ U
8 u0 {* \' t8 A/ u# Z
第三度:轻的局限于皮肤,皮肤从苍白变紫而黑,伤部周围皮肤肿胀并可有水泡,大多有剧痛。坏死组织脱落后创面愈合需二个月以上,且形成疤痕。
6 H+ e8 J3 V# c& k; Z) X6 z. I, l. s! }% {, ~5 m% F3 {
3-②、全身冻伤:全身冻伤时,除体表血管收缩、皮肤苍白外,伤者出现寒战以增加机体发热、维持体内温度。但当体温继续下降时,伤者就感觉疲乏,瞌睡。再进一步就神志迟钝,常出现幻觉。若不及时治疗,就会危及生命。 3 t' w- K" q. i9 q m) M. f2 _9 J
! s6 t' {3 ~- J) _/ v 3-③、冻伤的处理: 9 G* q. B3 J, _3 }
2 G; X: F" K4 v' i! O1 d" m2 a
发生冻伤后,伤部要迅速复温,可将伤部浸泡在清洁温水中,并在5~7分钟内加温到37~42℃左右。冻伤的肢体宜稍抬高,以消退水肿。第一、二度冻伤予保暖包扎。第三度冻伤宜由医疗单位进行消毒、包扎、预防感染和创面处理。全身性冻伤复温后,由于全身组织和脏器均有损害,仍可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心肾功能损害,所以应住院抢救。 . |) }2 Z/ w0 u) Q/ y) [( d
( e' m4 F! _/ V
冻伤发生后,治疗就较困难,所以应以预防为主。在严寒下工作的人员应注意防寒、防湿、衣着鞋袜要松紧适当并保持干燥。暴露部分宜涂油膏,减少散热。并戴口罩、手套、耳罩等。户外作业时应适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此外,要有足够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并注意营养。冷库内应有报警装置,以防意外。 ( v6 x6 ?5 Q7 v% j* B8 L, W+ v
: ?) ]0 z2 @9 O+ O/ \% p- l9 N 4、毒蛇咬伤: ) ]' e* F2 P0 i- A4 b& r
' h0 H s7 K9 M& C2 Q7 b+ I4 M3 r 毒蛇具有毒腺,能分泌毒素。毒蛇咬人时,毒液腺受压,毒液就通过毒牙注入伤口。 / a! n; @/ U; H7 h
: k' x. R/ k( k/ |3 ]$ Q2 c0 P
毒蛇的毒液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3 b' c( |8 h9 R2 j6 m3 Q7 h7 O' h8 A; S+ X- x
①神经毒,能使延髓中枢和肌肉迅速瘫痪; % c) Q! t$ z) a; l3 z( K. ?% T
6 {1 s. }% ?* b- z2 h0 {
②血循毒,能使血液不凝固,引起出血和溶血,还可使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丧失。如不及时抢救,均可造成死亡。
& A, G( S1 b% m6 B' m$ N
8 @4 J' t* i) C/ t/ r: Q/ z0 { 4-①、毒蛇的种类: + [7 H9 D+ g6 q ], M% t# k T
) s* [5 w" v F 我国毒蛇有眼镜蛇科、蝰蛇科、蝮蛇科以及海蛇科多种,所含的毒液性质不同,故被咬者所出现的病理变化和症状也不尽相同。 P: @8 L3 z/ z8 d$ @
: u; [4 R% p$ ?" C U+ X, ~ 蝮蛇科蛇(包括蝮蛇、五步蛇、烙铁头、竹叶青等)的毒液属于血循毒,破咬处剧痛、红肿,并自伤口不断流出血水。被咬者出冷汗、恶心、昏厥,多处出血如鼻出血、眼结膜出血、皮下出血、 呕血、咯血和尿血等,最后发生循外衰竭而死亡。咬伤到死亡相隔2~7天不等。
5 D( t ~ g2 f/ h5 H$ k
3 `& B! m P! h! c1 \* p6 ~6 I4 d& U 眼镜蛇科蛇(包括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等)的毒液属于神经毒,被咬处局部初起有灼痛,后来感觉麻木,以后出现上眼皮下垂、走路不稳、四肢无力、头重下垂、流涎、恶心、呕吐、吞咽困难、言语不清;继之出现四肢瘫痪、呼吸微弱、自觉窒息,最后可因呼吸中枢麻痹和心力衰竭死亡。从咬伤到死亡相隔半小时到30小时不等。
8 F7 D2 c% S& H
% ~: E$ Y+ U; N8 l8 w: h6 p& @" C- | 辨别哪一类毒液引起的症状,在治疗上有重要。
3 P* V# c" r3 S' J$ `& \% R! c# q" R* t6 Y! ~' j* y
4-②、毒蛇咬伤的处理:
( X( E) _ W6 @0 T
! L' P$ a' ]8 ?! Y 毒蛇咬伤的急救原则是及早防止毒素扩散和吸收,尽可能地减少局部损害。蛇毒在3~5分钟即被吸收,故急救越早越好。
8 I1 `2 N' \6 P; b4 ` j' W8 U' R7 B( @7 _& f
4-②-a、绑扎伤肢:在咬伤肢体近侧约5~10厘米处用止血带或橡胶带等绑扎,以阻止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然后用手挤压伤口周围或口吸(口腔粘膜破溃者忌吸),将毒液排除体外。
0 A1 h/ E$ P2 P3 g% \6 O
, q$ e' D" U; Q 4-②-b、冲洗伤口:先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周围皮肤,再用生理盐水、0.1%高锰酸钾或净水反复冲洗伤口。 $ S2 h L: O0 J* H* b& K2 g
- N0 h0 p" R# l/ r) s9 P 4-②-c、局部降温:先将伤肢浸于4~7℃冷水中3~4小时,然后改用冰袋,可减少毒素吸收速度,降低毒素中酶的活力。 ' l/ d: L; J) o1 c& @
, l) W) d1 u# d+ { 4-②-d、排毒:咬伤在24小时以内者,以牙痕为中心切开伤口成“十”或“艹”形,使毒液流出,亦可用吸奶器或拔火罐吸吮毒液。但口不宜过深,以免损伤血管。若有蛇牙残留宜立即取出。切开或吸吮应及早进行,否则效果不明显。 ' h) U+ j7 D9 ?, p* V
$ R, L5 d, @& o9 O 4-②-e、药物治疗:常用的解毒抗毒药有上海蛇药(口服,第1次20毫升,后改为每6小时10毫升),南通蛇药(首次20片用烧酒30毫升加温开水服下,以后每6小时l0片)等,还可用半枝莲60克、白花蛇舌草60克、七叶一枝花9克、紫花地丁60克水煎内服外敷。抗蛇毒血清每次lO毫升与生理盐水20毫升静脉注射,或7.5毫升创口附近肌注。国产蝮蛇抗毒素专治腹蛇咬伤,对竹叶青咬伤也有一定疗效。还可以应用激素、利尿剂及支持疗法,对本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 x6 O6 s& Y, o$ m' e% A; j( ?3 ]0 o
4-③、毒蛇咬伤的预防:
$ }( ]6 H2 |& F# |
; @) U& ~0 v0 i; ]5 I 预防蛇咬伤主要在于野外工作者的加强防护。从被咬处的齿痕,可判定咬人的蛇有无毒牙,对诊断是否毒蛇咬伤很有帮助。无毒的蛇咬人后留下一排整齐的齿痕;有毒的蛇咬人后除留下一般的齿痕外,另有两颗毒牙的齿痕,较一般的无毒蛇齿痕大而深。咬伤处如无毒蛇齿痕,或15分钟后无红肿及疼痛,则可能为无毒蛇咬伤,暂不需治疗。如不易区别有毒或无毒蛇咬伤时,应一律按毒蛇咬伤处理,以免失去抢救时机。
8 a, A, `7 m. Z1 `; Y2 N+ {- K5、狗咬伤:
3 Q" D- O+ T3 y% f' x) e4 C; Z
$ f& _3 p* q( f' }. B 狗咬伤一般分为疯狗(狂犬)咬伤和一般狗咬伤,狂犬咬伤以6~8月份多见,狂犬多具有性情突变,狂躁易怒,狂吠,暴躁时咬人,或虽安静无暴躁现象,但不进食,逐渐消瘦,肌肉麻痹瘫痪而死亡的持点。
4 d+ h U8 T& `# ?9 p0 {
& l# z0 x+ T4 n5 j 狗咬伤后应立即冲洗伤口,先用20%肥皂水和大量清水反复冲洗伤口,也可用醋冲洗,并进行必要的清创,然后用0.1%新洁而灭冲洗。再用浓硝酸或浓的炭酸、碘酒烧灼伤口。若疑为疯狗咬伤,宜尽早到医院诊治,注射狂犬疫苗预防狂犬病发生。还可视病情注射抗菌素或破伤风抗毒素血清。 7 M' m1 N& M1 _6 w; c7 X% W0 O
8 { B9 e4 u( ^* |# ~8 M
6、蜂螫伤:
) R$ m# }; A3 \$ W7 A8 J# p8 {
+ X! _6 a @2 a+ Q 蜜蜂或黄蜂螫伤(尾刺刺入皮内),一般只表现局部红肿疼痛,多无全身症状,数小时后即自行消退。若被成群蜂螫伤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或死亡,有时可发生血红蛋白尿,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过敏病人则易出现荨麻疹、水肿、哮喘或过敏性休克。
% t( }9 k9 A: ?1 ^& H6 r9 i. U2 k5 E( X
蜜蜂螫伤可用弱碱性溶液(如3%氨水、肥皂水、淡石灰水等)外敷,以中和酸性中毒,也可以红花油、风油精、花露水等外搽局部;黄蜂螫伤可用弱酸性溶液(如醋)中和,用小针挑拔或纱布擦拭,取出蜂刺。局部症状较重者,可以火罐拔毒和局部封闭疗法,并予止痛剂。全身症状较重者宜速到医院就诊。对蜂群螫伤或伤口已有化脓迹象者,宜加用抗菌素。 & f, q. j5 J. r
" O! p( }- d+ U8 f2 q) W
7、蜈蚣咬伤:
$ K N; z4 y' ]) b% o$ i0 a( }4 u2 ?+ h. }8 @
蜈蚣咬伤后,局部表现有急性炎症和痛、痒,有的可见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甚至谵语、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状。
; B# m& M" x, q/ \$ A: ~1 R4 T+ W$ x1 M
蜈蚣咬伤后,应立即用弱碱性溶液(如肥皂水、淡石灰水等)洗涤伤口和冷敷,或用等量雄黄、枯矾研末以浓茶或烧酒调匀敷伤口,亦可用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有全身症状者宜速到医院治疗。
& E' p- Y' e, Y) \* V2 P# u& f7 P0 E& r1 b. \' m$ h
8、猫鼠咬伤: 4 D2 O/ n# r/ I
2 N2 X6 s+ Y1 r4 F% i0 ~0 h
被猫鼠咬伤后局部多出现红肿疼痛,严重时累及淋巴管、淋巴结而引起淋巴管炎、淋巴结炎或蜂窝组织炎。 . B8 a; W# N- Y+ }* d
5 g: Z. {# V: v% d7 O! U& Q" ~* E 咬伤部位在四肢时,可暂结止血带,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并用5%石炭酸或硝酸将局部腐蚀。症状较重者宜到医院治疗。 + Z0 G1 r I/ w$ I! Z8 A; E& Y3 O
4 k8 r! V: F1 T8 Z* \4 u7 v
9、其他毒虫咬伤: 3 ^) R, \! O- `. i
( d/ e8 K3 o9 K 蝎和毒蜘蛛咬伤在日常生活中亦可见到。 0 s. _. W8 R8 A7 o7 \
: w( `8 ^7 ]$ [8 N. t3 w2 T; x 蝎螫伤局部可见大片红肿、剧痛,重者可出现寒战、发热、恶心、呕吐、舌和肌肉强直、流涎、头痛、昏睡、盗汗、呼吸增快、脉搏细弱等,儿童被螫伤后,严重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毒蜘蛛咬伤者局部苍白、发红或出现荨麻疹,重者可发生局部组织坏死或全身症状。
& Z$ O: t, t0 j0 U/ F9 |" ]0 N* U5 V1 C. E& L& h( K9 |$ H2 H5 w
两者的处理原则同毒蛇咬伤相同,伤后立即在近心端包扎,冷敷、封闭疗法、口服或局部外用蛇药片。同时冲洗伤口,吸吮排毒,全身症状明显者宜找医生诊治。
# H% q$ U5 z, G) M
! U. z" _0 P" r2 K- J 10、外耳道异物:
, ?( e) o+ O' p& x1 S
& T" f" W' ?. O B1 r 一般的外耳道异物有玩具、豆类、纽扣、石子、纸卷等,多发生于小孩。常表现出疼痛,耳鸣或眩晕,较大的异物或谷物迥水后胀大,常有听力减退。若异物未伤及鼓膜和外耳道壁,可无明显自觉症状。
$ F( R/ y# a( s6 {
4 k% g) e/ G P8 m0 Y L: j 对于外耳道异物,一般以到医院耳鼻喉科诊疗为佳,切忌乱掏,以免损伤耳膜。 / x' A! Q' ]" x) @& @
# {# {9 g4 v2 e( ^" |( v! s
对外耳道异物,宜视异物性状择法除去。圆形质硬的异物可用耳钩针,经异物周围细小间隙放入,绕过异物深面将其钩出,切忌将异物推至深部。豆类、花生仁可先淌入酒精,使之缩小,再钩出或掏出。扁形或棒状异物可用耳镊夹出。小泥块或泥沙,可用温开水冲洗,或用挖耳勺或小匙细心挖取。对活蚊蝇小虫入耳,可用蘸有乙醚或氯仿的怖签接触虫体,也可用酒精或油类灌满外耳道,待将蚊虫杀死后用夹子取出或用水冲出。 1 H3 I% h ^$ n/ C8 U* U: }" X$ p
& E% }' q+ D* C: J3 @
小儿吵闹乱动不合作时,可在全身麻醉下取出异物。对光滑的异物,宜小心钩取,防止向内推入。 # R% y+ P' {2 @; D
' U) O" a4 W. G. }. R6 q& w1 f; g
11、眼外伤:
- c" [) { h: O) y: \! y* ?" x" w9 n7 u+ u( M6 e! _) W3 ?& t- P
眼外伤在致盲原因中占有重要地位。眼组织遭到破坏后不易修复或重建,视功能的破坏往往难以避免,严重时会引起失明。但是,眼外伤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劳动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重视劳动卫生保护,并教育儿童不要玩弄刀、剪和锐利玩具,眼外伤的发生可大大减少。
$ c- V A- o3 L2 y+ c! o
& l" q/ N3 [% g U e" ?+ @1 ] 11-①、眼睑、结膜撕裂伤:
8 p# _; o5 X/ V4 P+ Q. ^5 W/ b# g
眼睑撕裂伤 眼睑受伤的机会较多。它的处理原则与一般外科基本相同。如止血、清创、缝合、抗炎等。但由于眼睑本身血液供应丰富,愈合能力强,只要及时将受伤的组织对齐缝合,防止感染常可获得满意的愈合,不需要也不应该作大块的组织切除,否则眼睑的疤痕收缩可能造成睑外翻,引起睑闭合不全而危害角膜安全。 & M5 K1 j- d7 R9 C
- S+ j' S! W& S" S" m$ G 结膜撕裂伤 结膜撕裂时应警惕合并巩膜裂伤的可能性,注意仔细检查伤口,若伴有结膜下出血者,应特别注意。较小的结膜伤口,对合良好者,无需缝合;较大的撕裂伤,特别是裂口不齐或伴有筋膜脱出时,则必须缝合。 I" _4 [ U2 h& N
9 J4 d: y7 G: F 11-②、角结膜异物:
% t+ h3 j9 M2 `' T8 d, \* y" {# `$ e$ H6 d6 J5 g) P
角膜异物是眼外伤中最常见的角膜损伤。工厂中多为金属性异物如铁屑、铜末;农村中则以谷粒、麦芒、尘粒等较多见。 1 o& C9 K; n6 C
: T1 o( F- n" p
异物感、疼痛以及反射性流泪是角膜异物的主要症状。切不可用手揉擦,以免异物刺入角膜深部反而不易取出。一般说,角膜异物较易发现,但细小的异物,则需仔细检查才能找到。异物应尽早取除(铁屑在角膜上停留数小时后即可形成锈斑),但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免发生感染。术后应加用抗生素眼膏包扎,直到角膜伤口完全愈合为止。 / x, Z: N3 ^) e# s. l, d
) W& j- E6 Q, E
结膜异物常附在上睑结膜面,尤其多见于睑板下沟的部位,故必须翻转上睑进行检查。较大的异物可隐藏在穹窿部结膜囊内,故应充分暴露上穹窿部。
! S/ c- k; ] j0 p, H3 Q; s) e
' ]$ f3 d1 {" `! G: X6 h 结膜异物可用蘸有生理盐水的棉棒揩除之,也可用清洁的手帕将其揩去。 ! c4 x' d% J3 S! l
11-③、穿孔伤: ) S6 l' B- F i0 l) c; C+ M# `% N; U
1 N& E# q$ n, r) i' S
眼球壁被锐器或异物穿破,称为穿孔伤。造成穿孔伤的原因很多,如小刀、剪子、铅丝等刺伤,或敲击金属物件时碎屑穿入眼内等。
6 J( @0 [/ b. f. h7 |. p! X3 B% K
/ L$ L7 m2 }7 E/ p* S; I+ o0 D 眼球穿孔后,易受外界细菌侵袭,引起眼内感染。临床的变化多种多样,轻的表现为虹睫炎,前房积脓,重的可以是眼内容炎以致全眼球炎。新鲜的穿孔伤,程度一时较难确定,即使伤势严重,有时经积极抢救,还可以恢复一定视力,所以不应贸然摘除眼球。同时也要注意健眼的安全,预防发生交感性眼炎。总之,事故一经发生,应尽量争取及早缝合修补伤口,不容许有眼内容物嵌在伤口内或脱出眼外的情况。怀疑眼内有异物时,应进一步作X线摄片检查,确有异物存留者,应尽早手术取出。 ; s6 n& C2 A" B6 K5 n% V/ H
' J3 G8 G; O) z6 G
在修补缝合后,球结膜下应常规注射抗生素。若有眼内感染可能者,应在手术后的一周内,使用足量的抗生素。阿托品扩瞳以防止虹膜粘连,应列为常规。伤口较深又有被泥土等脏物污染时,除注射抗生素外,还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 Y; B, R+ W- L% ^' \- t+ R6 Z* N5 _( t! P. q
11-④、迟钝伤:
6 H5 D' U0 g- S; W6 O3 n, _8 a
# P. y# ^' k( i0 Y, M# i& f 眼球受到外力撞击致伤,但没有破裂,称迟钝伤,如遭受各种物体冲撞、拳头、弹弓、球类等的击伤等。根据暴力大小,伤势可轻可重。如眼睑血肿,结膜下出血,多半会自行消退,一般不需特别治疗。角膜上皮脱落时,应涂消炎眼膏包扎,以防感染。伤势较重时,可能发生前房出血,瞳孔扩大,虹膜根部断裂,造成瞳孔变形,晶状体脱位,玻璃体出血,脉络膜撕裂,视网膜水肿,出血等,视力可能高度受损。迟钝伤的程度不能单凭眼外部的表现就下结论,应该详细检查,作出全面估计,并根据受伤轻重程度而给以适当的处理。
# y& p; M1 n& Y: W" F9 K1 n
, {$ U& h- w9 j- D! f j 前房出血是眼球迟钝伤员常见的症状,出血多时,可充满全部前房而看不到瞳孔,虹膜,导致眼压升高;出血少时,只是积在前房下部呈一水平。 8 S6 P! v o9 s7 Q
6 w+ E6 p; {! |) n$ e: u9 ~ 少量的前房出血,只需适当休息,取半卧位,使血液沉积于前房下方,不遮盖瞳孔;双眼包扎,减少眼球活动,适当应用止血药,如止血敏,安络血,维生素C、K及中草药等,很快会自行吸收。有继发性青光眼时,可内服醋氮酰胺或甘油等。如出血过多,眼压升高,经药物治疗未见吸收者,观察3~5天后,可行前房切开、放血、冲洗,以免形成角膜血染。视网膜损伤时应口服激素,以减轻外伤反应对组织的进一步损害。
0 h) D- H! \# O B/ j2 Q( n& A) W( A. |* C. f# |
11-⑤、烧灼伤:
, G- x: F3 w, @" h- c( q6 K
0 E* \; B& V. w( V8 h/ E 烧灼伤可能由强酸、强碱,高热的蒸汽或液体等冲溅眼部而发生。后果严重,应及时治疗。治疗方法如下:
) v5 T9 X( }. Z% n/ r' U
+ M3 U6 B0 D' I! O 11-⑤-a、当眼遭到酸碱等化学物质灼伤后,在现场的人员应立即用大量清水(井水、河水、自来水)将患眼冲洗,越快越好,越彻底越好。 / _7 s3 C$ _, f5 m
* r- ~7 |- R, p. P" Z5 I' m3 w" v# A 11-⑤-b、如结膜囊内有固体化学物质,用镊子或棉签将其取出后再冲洗。
7 r" w) F8 T7 j9 ~7 N; k4 b8 k5 W( U! `0 x& e$ P- i
11-⑤-c、局部涂用抗生素眼膏,每日4~6次。 0 D N! E" A4 L, x1 Q
- n# `( P+ j. ~' |; L, U 11-⑤-d、伤势较重者用1%阿托品药水或眼膏扩瞳,每日2~3次。
' g0 |9 t/ g' [% v# { W: u- Y
, U' n1 R: }4 s* R0 t. K- e: N 11-⑤-e、严重病例,特别有球结膜苍白和坏死现象时,应作结膜下冲洗。
3 B8 S- d7 }0 \1 ?" w0 j* [
; m9 G, s5 y! B: |3 w8 w0 ^6 t 11-⑤-f、对较重的碱性灼伤可在结膜下注射维生素C 0.5~1毫升或注射自血0.5~1毫升(抽自己静脉血0.5~l毫升立立即注射于结膜下)。 $ S' q; L* }* n5 Z, H& N! d5 s
5 T# B' {# A6 B9 i& k; c+ ~* U 11-⑤-g、严重烧伤后,眼球结膜可能产生粘连,故应经常用十分光滑的消毒玻璃棒分离,注意勿损伤角膜。
0 O1 v0 q* t$ ~4 o6 i! v
1 G# }+ P0 V/ O/ l6 Q 11-⑤-h、对角膜、结膜有大面积坏死且伴有严重刺激症状者,应予以口服激素类药物。
; d/ M9 C7 `* ?5 G0 y& b1 u! H
( f# G( x9 B: D 11-⑤-i、如结膜坏死较重,估计不能恢复者,应将其切除,用口唇粘膜来修补。 ( V8 K4 o4 s) Q, }
1 S/ @9 I6 Q6 T2 ^/ p 12、呼吸道异物(异物梗喉):
/ m3 @9 `- }% B! f" X- K
- F( \6 ?) K" |1 s. I0 h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不注意,异物误入喉、气管或支气管内即导致呼吸道异物,异物仅梗塞或卡于喉部称之为异物梗喉。本病症十分危急,多发生于儿童,亦可偶见于成人,如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可在短时间内发生窒息而危及生命。
* N3 q/ O9 N$ B: Z& Q+ U" b E& W8 g0 s7 G6 G% S- y& m
呼吸道异物种类较多,最常见的有西瓜子、花生米、黄豆、蚕豆等,异物梗喉最为常见的是鱼刺、肉骨等。
" h5 r4 u+ i% c! \8 Z+ e
* r) O8 O# C; q# {# p6 x 12-①、症状:异物误入呼吸道后,可立即出现剧烈呛咳,小儿或伴见大哭大闹,还可伴有憋气、口唇青紫等症,根据异物停留部位而产生不同症状。异物嵌顿喉部则可见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症,异物较大时可致窒息而迅速死亡。异物停留于气管(尤以右支气管异物多见)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咳嗽或呼吸不畅。异物停留于支气管内,阵发性咳嗽和呼吸困难症状可减轻,因异物刺激支气管粘膜可致发热、多痰等症。鱼刺卡喉时主要表现为咽喉部不适,吞咽困难,疼痛等症。 2 s! q, o2 F' ]0 K" \0 L( s" U! w
2 [$ j1 i8 J$ l6 h$ d. e; U+ X2 R( ^5 k 12-②、呼吸道异物的处理:一旦发生呼吸道误入异物,应尽快送医院诊治,情况危急而就医不及时,可将患儿倒立,轻拍其背部,其梗于喉、气管之异物有可能借助咳嗽反射而排出。怀疑有异物误入呼吸道也应速到医院诊治。喉部异物可在直接喉镜照视下钳出异物,鱼刺卡喉时不可误将其向内推入,民间喝醋对软化鱼刺似有一定效果。气管异物可在直接喉镜或支气管镜照视下钳除。支气管异物需经支气管镜取出,或打开胸腔取出。对有窒息征兆者,宜尽早行气管切开术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再设法取出异物。 " H2 i& L, V/ m$ d! l+ \
# l4 V1 R1 o: t! F. l5 C: c4 e
12-③、呼吸道异物的预防:
6 A) A1 b' M; ]/ a. _- H# B- g5 G5 C; a5 D: g2 x: f- O! ]
12-③-a、最好不要给五岁以下儿童吃瓜子、花生、豆类等食物。吃西瓜时可先去掉瓜子。进食避免谈笑、哭闹或打骂小儿。要改掉边走边玩边进食的不良习惯,以免一旦跌交后啼哭,将口中食物吸入下呼吸道。要细心照看小儿,教育年龄稍大的儿童,勿给幼儿喂吃瓜子、花生、豆类等食物。也要提防小儿自己拿取上述食物。
2 O* N8 |$ \3 M5 ~$ n! ~% N! ]! ~1 [
12-③-b、教育儿童不要把小玩具放在口中,发现儿童口中含有东西时要及时设法取出。但切不可强行夺取,以免哭闹后吸入。
& O7 I5 `% @ d# ?8 _! b
Q; g0 }9 ^2 \1 x$ V0 J3 Y' F 12-③-c、成年人应改掉工作时把针、钉等物咬在嘴里的习惯,以防发生意外。对于昏迷或全麻后未清醒的病人,要细心护理:预先取下已摇动的假牙,呕吐时,头应转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入下呼吸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