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县余下镇沈家营村新农保工作侧记
10月9日,秋日的暖阳下,户县余下镇沈家营村的杨玉兰老人正和老妹子王淑梅晒太阳。红润的面庞、丝丝华发、耳间亮闪闪的金耳
环,配一件蓝绿色的盘花扣唐装,让杨玉兰老人显得格外精神。一问,
她已85岁高龄了。她说:“现在,我也有了养老金,日子越过越幸福,
人家都说我不像八十,像七十几岁的人,真是越活越年轻了!”
沈家营村位于户县余下镇东南方向,3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813
人。随着城镇的扩张,村里的耕地所剩无几,目前,人均只有4分地。
为了生计,村民一多半都在经商或在市场贩菜。
虽然大家手里的活钱不少,日子也都过得去,但老人们心里还是
不安稳,六七十岁的人,还能在自家地里务个庄稼,种些菜,补贴一
下家用,年龄大了,干不动,光能看个门,吃喝还要人伺候,就怕给
儿女添负担。
据村支书宫平智说,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有117人,其中,80岁
以上的有15个。
“要让每一个农村老人更有尊严地生活!” 国家推行的新型农
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像一声春雷,回响在三秦大地的各个角落。
2010年10月1日,户县被定为国家新农保试点县,正式推行新农
保制度。这下,沈家营村老人们的担忧随着新制度的实施“烟消云散”
了。
户县南依秦岭,北临渭水,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搞新农保,首
要的就是资金保障。按说,列入国家试点县后,符合领取条件人员每
人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全部由中央财政全额补助,可是,作为省会
城市,西安市根据自身情况,将全市新农保养老金标准定在了80元/
月,如此一来,对于户县来说,每人每月还有25元的缺口。这还不包
括群众参保时,由县上支付的“入口”补贴。
2010年,户县全年的财政收入仅仅3.7亿元。面对本身就很窘迫
的“吃饭财政”,县长张永潮语气坚定地表示:“再困难,我们也要
举全县之力,把新农保做起来,让每一个老百姓享受到国家的普惠政
策!”
今年1月份,户县3000多万元的新农保资金一次性拨付到位。
在沈家营村,除过学生和在外参保的村民,共有599人参保(16
—59岁),领取养老金人数达117人,参保率100%。
有了80元的养老金,82岁的张继民高兴地说:“这下能在娃们跟
前‘装人’了。现在,给家里买葡萄、买梨,给孙子买个文具,都有
钱了,一家人过得乐乐呵呵地。”
“为了攒点钱,我在地里种了些猕猴桃,可是,年景不好,桃长
不好就卖不上价钱,自从月月领上了养老金,再也不用看老天爷的脸
色了!”65岁的沈宪坤老人一脸自豪。
村支书宫平智说,都说人老了舍不得花钱,现在,农民种粮有补
贴,看病有新农合,有了养老金,再也不是可怜巴巴地攒钱了,大家
都说,该花就花,有党的好政策,可要把身体弄得美美地,要好好地
生活呢!
(本报记者 李艳 实习生 水冰晖)
相关链接: 2010年底前我省有37个县区纳入国家新农保试点范
围,从今年7月起新增42个县纳入国家试点范围,且城镇居民社会养
老保险试点与新农保同步纳入国家试点范围,共79个县区。目前全省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55元/人月,最高120元/人月。
截至目前,省上共下拨各试点县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补助资金18
8922.797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基础养老金补助资金121280万元,
省财政负担基础养老金31023万元,省财政负担缴费补贴36619.7977
万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