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毛求疵 之九 错聨難羞無名氏
吹毛求疵 之九错联难羞无名氏
鄠邑区书画街,是一条久负盛名的标志性的文化名街。门店栉比,琳琅满目。人文荟萃,文化繁荣。蚕耕斋主日前路过,发现有有一门店,装饰雅致,用材考究。门楣上匾‘福润满堂‘四字为王腾飞所书,门边有副金字刻挂的楹联,不知何人所撰?书法尚可,但楹联却极不合律。存在平仄,对仗,内容等诸多问题。实在可惜!作为楹联文化县,诗词之乡的文化名区,出现象这样不合规范的楹联作品有损声誉,实属不该。发此存照,大家共鉴之。
联云:
小借幽境避红尘,
隔邻添座焙香茗。
小借幽境避红尘,
古:仄仄平仄仄平平
今:仄仄平仄仄平平
隔邻添座焙香茗。
古:仄平平仄仄平仄
今:平平平仄仄平平
对联竟然不对仗,
语法结构不一样。
平仄失对又失替,
格律混乱无方向。
蚕耕斋主评曰。
沧浪斋主评曰:
小借幽境避红尘,
隔邻添座焙香茗。
这副联为七字联,形式应是律句,即按律句设置平仄对仗。一般有如下格式,
1,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2,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此联按通则六项基本原则要求来衡量,有如下问题:
一,上下联句内平仄失替,节奏点的“借、境、避”均为仄声,下联的“座、焙、茗”也是仄声。
二,上下联平仄失对。上下联相同位置节奏点的境和座、避和焙均为仄声。
三,上下联结构不对应。上联的小借和幽境均属偏正结构,下联的隔邻和添座均属动宾结构。“小借幽境”属动宾结构,而“隔邻添座”属并列结构。
四,上联尾字“尘”为平声,下联尾字“茗″为仄声,违犯了上仄起下平收的原则。
五,从内容上讲,上下联意脉有隔,逻辑不严密。
六,尾三字上下联均为仄平平。 {:7_875:} {:7_875:}{:7_875:}{:7_875:} 吹毛求疵 之九
病联难羞无名氏
鄠邑区书画街,是一条久负盛名的标志性的文化名街。门店栉比,琳琅满目。人文荟萃,文化繁荣。蚕耕斋主日前路过,发现有有一门店,装饰雅致,用材考究。门楣巨匾‘福润满堂‘四字为王腾飞所书,门边有副金字刻挂的楹联,不知何人所撰?内容尚可,书法不错,但楹联却极不合律。存在平仄,对仗,语词结构等诸多问题。实在可惜!作为楹联文化县,诗词之乡的文化名区,出现象这样不合规范的楹联作品有损声誉,实属不该。发此存照,大家共鉴之。
联云:
小借幽境避红尘,
隔邻添座焙香茗。
小借幽境避红尘,
古:仄仄平仄仄平平
今:仄仄平仄仄平平
隔邻添座焙香茗。
古:仄平平仄仄平仄
今:平平平仄仄平平
对联竟然不对仗,
语法结构不一样。
平仄失对又失替,
格律混乱无方向。
蚕耕斋主评曰。
华庭名士评曰:
小借幽境避红尘,
隔邻添座焙香茗。
联语意思不错,细想还有情味,但对仗明显不规范:“隔邻”与“小借”,动宾(动词-名词)对偏正(形容词-动词);“添座”与“幽境”,动宾(动词-名词)对偏正(形容词-名词)。上联结构总脉为状、谓、宾(前四字-状,第五字-谓,后两字-带定之宾),下联为连动式(“设”、“焙”为连动,前谓语“设”带状语-动宾结构之“隔邻”
,后谓语“焙”带宾语“香茗”,“香”为“茗”之定语。连动式、兼语式与状动式在有些语句中较难辨别,因为世间事物、现象近似类别间有中间状态在,如长正方形、多边形圆形.动植物、动雌雄性状等等,从概念上讲泾渭分明,具体事物则两样,自然物如此,语言作为意识形态产物的经验因素极浓的社会现象则更如此),再者“红”“香”虽俱为形容词,但意类异,故仍不算工。上下联皆省略了主语。可理解为客、主对语,主与为“我”,亦可理解为全由客介绍,下联主语则为“他”: (贤主人,)我想借您(这位高士)幽雅之境中一小小位置暂时避避俗世尘嚣!(主语十热情,我话音刚落,马上在早到客人座旁给我)设下座位(接着就殷勤)煮新茶,(须臾,一盞氤氲升腾的香茗就置于面前)。(既然你让我分析,就莫嫌啰嗦,莫乱发糟言) 门口挂联图时尚,附庸风雅招人逛。
错的对的都一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