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黄有用吗?
我们国家的“扫黄打非”工作历来没有停止过,只是最近因为高层领导的关注,使得扫黄一度不断掀起新高潮,此起彼伏,很是热闹。问题是,为什么“扫黄打非”工作年年搞,总是难断根?一个重要根源就是“和尚跑了庙常在”。
依笔者看来,黄祸之所以屡禁不止,有许多根深蒂固的原因。既有思维意识的默许,也有社会环境的宽容,更有广大市场的需求。利益链、需求链、运转链、存在链,环环相扣,相依相伴,渐渐成为“斩不断理还乱”的社会顽症、道德毒瘤。
虽然如今法制观念比过去增强了许多,但对道德的评判标准却退后了若干年。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不少先进的值得肯定的伦理意识与原则,在金钱至上、一切唯利的不良风气熏染下,被淡漠、遗忘、抛弃了,换来的是感情杯水主义、爱情快餐式、家庭虚幻化、性关系复杂化等等的后遗症。
虽然社会进步明显加快,但人际关系却越来越缺乏真心、缺失真情、缺少真诚,尤其是对曾经的谈虎色变的“作风问题”,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已经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少数人从反感到羡慕,从厌恶到参与,从反对到眼红……。这种环境氛围、这样宽容心态,岂能不助长黄色一片?
虽然市场化发展了经济,造就了辉煌,但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好逸恶劳的生活态度、沉湎声色的享乐主义等死灰复燃,且越演越烈。尽管近年来,已经对住宿地公开骚扰行为做了专项整治,情况大有好转,但依然是“莺歌燕舞”不断,“酒池肉林”不歇。
如此这般,实难一一历数。可见,扫黄打非并非没有成效,而是无法获得长效。究其产生的原因,不外有这样几种:
一是“流动大军多”。以往扫黄,多是一阵风,雨过天晴后,一切照旧。事实证明,运动式的“清扫”,极难有长效。加上各地活动时间不一,造成大量从业人员“南下北上”“东躲西藏”。即使抓了一些人,不是什么大罪,很快释放,很快归位。
二是“僧走庙还在”。“小姐”撵跑了,容纳、收留、放任、保护她们的土壤还在,一旦时过境迁,万事大吉后,难免不会换了门面重新开始。特别是不少地方拥有的“保护伞”、“黑势力”常常事前通报、事中纵容、事后庇护,给黄业复兴提供极大便利。
三是“笑贫不笑娼”。市场经济的利益至上,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沾染了金钱的铜臭味,越来越多的人唯利是图,只要能够挣钱,不管途径、不论手段,也让从业人员后备队伍源源不断。特别是逼良为娼的、拐卖妇女的、欺骗少女的等犯罪活动存在,打击力度效果总是事倍功半。
综上所述,扫黄不挖根,“驱僧不拆庙”,贻害无穷,祸害不尽。只有铲除再产生的土壤与氛围,只有打掉再复燃的温度与环境,才是标本兼治的最佳途径最优方法。 户县有小姐吗? 没用,越扫越多,越扫越贵!
人就是这样,越不让干啥就越好奇,就越要干啥!
有了嫖客,有了市场需求,自然就有了供给!
市场机制的两大支点:需求-供给 扫黄在短时期内,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的,但是长期以来还是要解决根本的问题,是社会问题《就业》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人们的生存是要有一定经济基础,说白了就是的钱字。在当今的社会如果没有钱你连一天也话不下去,要想过的好一些,就要拼命挣钱。希望大家一起来呼吁加强解决这社会问题的力度。光扫是不行的。 有没有吃皇粮去当小姐的? 户县的扫黄好像越扫越多了 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行业存在有其合理性
这几年不是强奸案件少了,花点钱搞定的事 谁愿意去冒险 恐怕现在也有“逼”良为娼的吧!没有钱、没有权、没有文凭、身单力薄、家庭姊妹又多,你说该怎么办。 现在都什么时代了,还想着扫哪门子黄呢?贪官污吏都有N个奶了,就不该老百姓嫖个妓吗?说是扫黄,还不是打压老百姓吗 说白了吧,这样“扫黄”是没用的。看看热闹吧了!
其一,社会就业压力大,很多人之前是不愿意做小姐的,没有办法,人要活着要吃饭啊,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普通女人,做什么能比做小姐的收入高啊!
解决办法:国家应该提高就业率,我想每个人都一份好的工作,能有稳定的收入,她会出来卖吗?
其二,中国几千年遗留下来的问题,现在根本不可能根治,既然不能根治,那我觉得我们国家不如让其合法化,提供法律保护,这样以来,一可防止艾滋病,梅毒的大量的传播,二保护这些女人合法权利!
其三,政府应该把精力放在民生投资上,减少贫穷人群!多关心人口结构给社会带来的压力!对鉴别“男女”的医院,要加大法律的打击力度!
其四,媒体应该多拍一些科教片,少放一些娱乐,有些甚至是低级趣味的娱乐!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