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为工具学科,主要教会学生运用语言知识学会阅读与表达,即读写听说的能力。一般情况下高考作文是回避时政话题,这样可以考察学生语文实际能力。从应试角度分析,有利于作为选拔性考试的公平性。但我一直认为,高考语文不仅仅体现自身的工具性,但凡一个国家遭遇重大灾难时,我们不得不思考青年的历史担当与社会责任。这几年高考作文一直是这样一路走来,今年也不例我对外。
今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是这样的: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分析
作文材料分析,在疫情到来时,我们都受到友好邻邦的帮助;同样当领邦有灾难时,我们也会义无反顾的伸出援助之手。进而引发思考。引导考生聚焦中国抗疫精神,探究个人与社会、与国家、与世界的关系,进一步关注个人责任、文化认知、国家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激励考生关注生活、思考现实,启迪考生拓展思维,体悟民族精神,省察自我发展,加深对“四个自信”的理解。
立意:该题可从以下角度入手: 合作抗疫,共担风雨;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提升文化素养,提高表达水平。
1.从团结、合作角度构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 2.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角度构思。日本国民无论从捐赠,还是从引用诗歌的角度看,都传递出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观念。正所谓“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在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时代,共同努力有效遏制疫情扩散,才能护佑各国共同的福祉,才能带来人类共同的安宁。
3.从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构思。
4.从语言表达与文化素养角度构思。如何才能用优美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这不仅关乎文学素养,更关乎审美表达。这是从传统文化角度去解读!
素材化用:
事例一:中国和世界联手抗击疫情,风雨同舟,中国与世界在一起。经历了非典疫情,有“病毒猎手”之称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利普金与中国结下深厚友谊。如今,他再度来到中国,与中国同行携手遏制疫情。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暴发后,中国第一时间响应非洲国家呼吁,率先行动,紧急驰援;,这是世界面对风险挑战的应有态度,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释放的强大感召力。
事例二:《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是先秦诗歌,出自《诗经·秦风·无衣》。据《左传》记载,鲁定公四年,吴*队攻陷楚国的首府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于是一举击退了吴兵。
当然考生还要注意写作格式。很明显这是一篇中文演讲辞。一般考生都容易做到。
考前训练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材料一:邻国日本送来了大量抗疫物资。在这些物资上,频频有引经据典的句子,有取自日本国长屋王偈子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有取自《诗经·秦风·无衣》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最近的一批物资上的文字则引用了唐代诗人王昌龄《送柴侍御》中的一句“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甚至还化用《千字文》中的“同气连枝”写作了一首小诗——“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材料二:随着日本新冠肺炎疫情日趋严峻,当地民众开始重视疫情防控,口罩等防护物资处于断货状态。看到这种情况,在今年二月底的一天,一位中国女孩走上东京街头为日本人分发口罩,她头戴一个小鹿玩偶头套,手捧写着“来自武汉的报恩”日语字样的纸箱,不断从纸箱里掏出口罩分发给路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绝不是歪打正着,这里有着严密的系统的逻辑思考。全国一卷、二卷以及诸多省份的高考命题,都有着关注国家民族命运,体现新时期青年人的历史担当与责任的话题。后文专门分析。这里不做赘叙。 2020年7月7日 下午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