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信息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森林防火
查看: 6069|回复: 0

户县历史大事记略(1950-1976)

[复制链接]

176

主题

31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666

论坛元老新人进步奖幽默大师灌水天才靓妹or帅哥

发表于 2009-10-21 20: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猪猪 于 2009-10-21 21:04 编辑

1949年
    5月2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部队在中共户县党组织的配合下,进驻户县城。户县解放。
    25日 在相承北街城隍庙召开群众大会,讲党的政策,安定民心。
    5月下旬 西北贸易公司在户县设立周户贸易公司。
    5月23日 黎明,户县游击队向驻栗园坡国民党咸阳自卫团和咸阳专属警察局部分武装发起进攻,俘敌团长一名。
    5月30日 午夜,国民党十六军简编四十七团,围攻曹家堡,守城游击队四十余人将敌击退。
    6月1日 户县人民政府成立,县长曹希文、副县长张振。
    3日 中共户县县委成立,并召开党员、干部大会,县委书记刘泽西宣布县、区两级党政干部名单。对国民党乡、村政权进行接管,开展支前、反霸。剿匪工作。
    10日 拂晓,国民党十六军简编四十七团,由涝峪直扑户县县城,行至辛栗村时,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全部歼灭。
    20日前后 新建立的周户贸易公司对外营业;旧币废除,人民币开始流通,市场交易恢复正常。
    7月 中共户县县委举办地方干部训练班,有工、农、知识分子、妇女和部分原地下党员共280人参加学习。
    9月10日 中共户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党代会)召开。
    10月18日 户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召开。
冬,将原户县卫生院改为户县人民卫生院。
全县对山区花柳病进行普查,并给查出的2966名患者进行免费治疗。
     户县解放后,邮电局新增100门市话交换机一台,30门长途电话交换机一台,实现了区区(当时设7区)通电话。
各乡、村开始办冬学和夜校。
1950年
    1月1日 户县人民银行成立。
    6月 户县妇女联合会成立。
    7月 户县工商业联合会成立。
     9月13日 在第一区第八乡曲抱村进行土地改革试点。后全县分三批进行。11月开始,到1952年6月结束。
     11月 由于美国侵略者向我国东北边境进犯,全县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户县各界组织一百多个宣传队,深入农村进行宣传,1443名青壮年参加志愿军赴朝作战。全县捐献鞋袜48960双,人民币26738元。
     冬,全县开展镇压反革命分子运动。
     年底,户县供销合作社成立。
     全年向国家交售商品粮1361万斤,平均每人64斤。
     农村组织起112个季节性互助组(也叫变工队)。
     全县认购胜利折实公债929264元。
1951年
     5月底 镇压反革命运动深入展开,全县清查出土匪、恶霸、特务、反动党团骨干分子和反动会道门头子共584人。
     12月6日到1952年5月31日,全县进行查田定产,补定地主60户,丈量全县土地为497995亩,定出常年产量,颁发了@@@@有证。
1952年
     2月1日 开始“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际经济情报)运动。
     8月 成立公费医疗管理委员会,全县职工干部实行公费医疗。
     11月22日到1953年2月26日 分三期在全县开展整党运动。
中共户县县委成立统一战线工作部。
1953年
     3月 开展宣传贯彻婚姻法运动。
    4月 中国新民主义青年团户县委员会成立。
    4月15日至5月15日 开展取缔“一贯道”等反动会道门运动。
     10月 户县工会正式成立,会员1294人,基层工会组织31个。
     11月 开始进行粮食“统购统销”。
冬,开展党在过度时期总路线的宣传教育。
鲁家寨贾玉龙互助组建立起户县第一个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户县供销合作社由上海购进十轮大卡车两辆,这是户县最早购置的货运汽车。
     个体医生组织起来成立联合诊所,截止1957年共成立41个。
1954年
    2月至5月 全县第一次举行普遍选举。
    5月28日 召开了户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国家对棉花和棉布实行“统购统销”。9月14日布票全部发放到户,开始实行定量凭证供应。
     陕西户县师范学校停办,教师们和学生并入陕西省西安师范。
1955年
     新人民币开始发行,面额有1元、2元、3元、5元、10元、1角、2角、5角、1分、2分、5分等11种。新人民币发行后,将1949年6月开始在户县流通使用的旧人民币全部兑换收回。(新币一元折合旧币一万元)
     6月 根据陕西省人民委员会通知,户县人民政府改称户县人民委员会。
     7月 开始肃反审干。1958年底结束。参加肃反审干的干部、职工、中小学教师、医生、私方人员、民主人士和区乡干部7647人,通过审查,对429人的历史问题做了结论。所做结论人员中,叛变的1人,国民党员99人,三青团员97人,反动会道门8人,敌军警宪35人,特务1人,参加特务外围组织1人,普通反革命132人,伪造历史、隐瞒政治问题的1人,其他54人。
     户县养牛达21712头,比1950年增长58%,为历史最高水平。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公私合营、合作、代销、经销的已占全县总共商户的77.08%,从业人员占总人数的80.9%。
1956年
     3月1日 西安至户县余下镇铁路线修通,全长45公里,户县境内18公里。
     夏,持续降雨月余,其中6月份降雨20天,共降水250.72毫米,加之气温高,全县绝大多数小麦在穗上生芽。
     6月 全县私营商业工作者,敲锣打鼓,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仅8天时间,就基本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和合作化。
     8月 户县科学技术协会成立。
     9月16日 《户县报》刊行。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户县支行成立。
     实验毛白杨扦插育苗成功。
     百货、棉花、专卖、食品、油脂、煤建、木材、饮食服务、纺织品、文化用品等10个县级专业公司分别成立。
     未解决试产发个猪肉供应紧张状况,户县实行生猪派养派购。
全县重新评定了工资级别。户县小学教师工资改革后,平均每人月工资为42.1元,比改革前增长21.5%。
    治愈黑热病患者1105人,黑热病基本消灭。天花。疟疾病彻底消灭。
1957年
     人民币金币1分、2分、5分开始发行。
     元月 户县国营拖拉机站建立,有职工49人。
春,陕西省工业厅将原沣桥砖瓦厂户县制砖队交给户县经营,有职工20余人,为户县第一个地方国营全民所有制企业。
     5月13日 涝峪发生“中国仁义救命军”反革命暴乱事件,当即全部被歼灭。
     7月16日 涝河发洪,流量904秒立方。漫流天桥乡,淹没县西关地区。部分洪水从西韩村沿老河古道流经大王镇南投入新河。涝店以北漫流元村各滩投入渭河。全县一百多个村庄过了水,倒房百余间,淹地10万亩。
      8月 户县整风和反右派斗争开始。到1958年3月16日结束。全县参加整风运动的干部、职工2797人,受社会主义教育的中学生3745人,工人3389人。运动分为大鸣大放、反击右派、整改和个人总结四个阶段。全县共贴出大字报37941张,提出各种意见58609条。全县共划定右派分子60名。
      下半年开始精简机构,下放干部。第一批全县下方干部1128名;第二批(1958年元月底)撤销合并了28个单位和部门,下放干部365人。
      秋,惠安化工厂和户县热电厂投产。
      试用惠安化工厂废水进行农田灌溉,常用水引量0.7秒立方,设计灌田38500亩,实灌溉26900亩。初灌时增产效果显著,连续灌溉五、六年后,地下益虫被毒杀,引起土壤板结,影响产量提高。
       户县第一座混合结构的商业局宿办楼竣工,面积1521平方米。
户县老城四街开始安装路灯。
       户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成立,下设三个区站,技术干部15人。
       在东内门顺城巷建立简易电影放映站,690个座位。
       户县人民出版社建立,编制5人,编辑出版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文化、科技等各类书籍,1959年底撤销。
      全县建成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363个。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7.88%,入社人口占农业总人口的98.08%;入社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97.76%
1958年
      4月5 日 平川地区组织一万多人上山,修田、筑坝、造林,开展治山运动。
     5月 全县办起农业中学96所。由于缺乏经验,时办时停,1959年全县只剩下4所。
     5月 执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办地方工业。到年底,全县办起工厂4160个。由于盲目兴办,一哄而起,多数工厂很快下马,如氮肥厂只打了一眼井就停办。
     7月8日 中共户县县委召开夺取农业大丰收万人誓师大会,要求竖立“大跃进”思想,提出当年实现粮食亩产1000斤,棉花亩产皮棉120斤,并号召夺取亩产万金粮。结果全部落空。
秋收、秋播前后,县上提出,苦战20天,全县深翻土地46万亩,深度在1尺以上,有的翻到2至3尺深。190亩“卫星田”(设想产量最高田块)翻到5尺深,在“只有高密度,才有高产量”的口号下,每亩要求下种籽30斤到50斤。“丰产田”、“卫星田”下种量百斤以上。最后造成严重减产。
     暑期,成立户县大学,设文、理两科,属半工半读性质,1962年停办。
     7月到10月上旬 岩山各乡动员了二万五千多人,连续治山。
     8月 举办了全县第一届全民运动会。
     8月 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后,只十多天时间,全县在原有高级社的基础上,建起城关、大王、涝店、祖庵、秦渡、太平、余下、涝峪8个人民公社。少数自耕户“一步登天”,也都成为人民公社社员。全县加入人民公社的农户占总农户数的99.9%,实现了全县人民公社化。公社成为政社合一组织。公社下设管理区,高级社改为生产大队。
     9月 创办户县农业技术学校,招收学生两班(农艺、蓄牧兽医)。1959年9月停办。
     10月4日 《陕西日报》头版以“户县――我省第一个玉米‘千斤县’”为标题,报道了户县22.6万亩玉米,平均亩产1013斤的“跃进实绩”。这年每亩玉米实际产量为270斤。
      10月5日 在“钢铁元帅升帐”口号下,分给户县的任务是炼钢160吨,炼生铁1000吨。全县上下一起动员,每天出动十万多人,用军事化“大兵团”作战方式,大炼钢铁。全县先后办起炼钢炉15座,土高炉513座,自风炼铁炉483座,共炼出生铁1404吨,其中烧结铁1264吨,炼钢89吨,超额完成任务。事后,全县把所炼的烧结铁集中交给县农械厂。这些生铁,大多是烧结的矿渣,根本不能用。
“大跃进”以后,以割“资本主义尾巴”为名,几次将社员个人在房前屋后栽植的树木实行作价归集体,或无偿收没。
省直属水利工作队与涝惠渠管理局合并,成立户县水利局。
户县农村开始通电。首先通电的是余下公社的西屯、灵山寺、沈家营3个大队。7月,县城机关单位和部分居民也开始通电。全年照明用电量为19776千瓦。
       全县城乡开展壁画活动,培养了三十多名美术骨干,促进了农民画的诞生和发展。
      开展新民歌运动,涌现出一千二百多名诗歌作者。经常坚持写作的有一百八十多人。农民诗人李强华,一人就写诗一千多首。
制定了户县文教工作十四条。国家办学与群众办学并举,全县90%的学龄儿童入了学。
       1323个生产队通了广播,广播普及率为84%。
全县人口达284800人,出生率上升到30.06‰。出现了人口增长的第一个高峰。
      年底,全县农村办起公共食堂1652个,其中常年的1634个,农忙季节性的18个。参加食堂的户数40579户,占总农户82.65%。
由于粮食不够吃,搞“瓜菜代”,有的群众患浮肿病,抵触情绪很大。1961年5月,中央制定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下达后,公共食堂全部解散。
商业部门为支援工农业生产“大跃进”和“钢铁元帅升帐”,开展了大购大销运动,致使一些单位追求高指标,盲目采购,给国家造成了四十余万元的重大损失。
1959年
1月 户县气象站成立,每日向外发布气象预报。
7月 城关、秦渡、大王、祖庵、余下、涝店六个集镇建立了基层市场管理委员会,赵王镇、庞光镇、太平口、涝峪口、甘峪口五处建立了初级市场。
7月24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户县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召开了第一届全体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8月 各专业公司由县商业局直接领导,商业局变为政企合一机构。
9月20日 户县开始“反右倾”斗争。参加学习的党员1143人,有8人被错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1961年6月全部甄别平反,取消了处分。
户县新建师范学校一所,地址在县城南关。1962年春停办。
户县开始普查妇女子宫脱垂病,共查出患者一千一百多例、及时给予治疗。
户县兵役局改为户县人民武装部。
户县财贸管理体制实行“两放、三统、一包”。(下放人员、下放资金;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流动资金管理;财政包干)把国家在农村的基层商业机构和人员全部下放给人民公社。由于“瞎指挥”、“共产风”,商业流通和经营管理出现混乱,大量赊销商品,挪用商业资金。不到半年,又把下放给公社的基层商业仍收回归商业局管理。
1960年
7月 共改造私房(对私有出租房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410户,房屋1969间,52592平方米。
全县8个公社安装了会议电话机、电话交换机;42个管理区安装了小交换机;485个大队安装了电话。县、社、管理区均能召开电话会议。
农村邮路发展为20条,总长度为695公里,实现了平川村村逐日通邮,山区大队通邮。
146名西医、西药人员分别学习中医中药。
冬,中共户县县委根据中央关于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以下简称八字方针),重点纠正“一平二调”(平均主义,无偿调用生产队及社员个人财物)的错误。1961年1月到4月,对平调公社、生产队现今以及劳动工分、牲畜、农具、房产、粮食、家禽等进行了退赔。退赔折价5047446元,土地10164亩。
给部分右派分子摘掉帽子。
1961年
5月至6月间 撤销了管理区,把8个人民公社划分为21个公社(镇),部分大队规模也做了响应调整。
7月8日 成立了户县卫生防疫站。
7月 落实退赔了一批总值为444624元的平调款。县财政先后又下拨363446元,作为大炼钢铁、水利、建筑、修缮等方面的平调退赔。
户县农村对粮食分配采取按劳分配加照顾、基本劳动日保基本口粮、基本口粮加奖励、人劳比例分配等四种分配形式。
8个公社卫生院改为中心医院,把原来管理区的22个卫生所合并成立了14个公社卫生院,共有职工259人。
10月 《户县报》停刊。
由于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扫盲机构撤销,专职人员调作其他工作。
对儿童营养不良。蛔虫病进行普查,共查出小儿营养不良228例,蛔虫病23166例,及时进行了治疗。
农村人民公社下放核算单位,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制度,自留地开始下放,市场逐渐开放,允许社员经营家庭副业。
1962年
4月初 出现晚霜冻,小麦受害,严重者麦叶焦黑枯萎。由于及时抢救,雨水及时,夏季仍获得较好收成。
5月10日 户县城关公社七一大队支部书记贾生财、大队长赵振离、文书杨伟名等三位党员,由杨伟名执笔写了题为《当前形势怀感》的文章,以专函方式送达各级党委(31个单位)。但是受到毛主席的批评,并在县内多次组织批判。“文化大革命”中,杨伟名夫妇含冤自杀身亡。
8月 成立关中供电局户县供电所,编制73人。
1963年
3月1日 县以上97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了“新”(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运动。
7月21日到10月17日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精神,在全县抽调县、设干部153人,用了3个月时间,在城关公社进行了社教试点。冬季,又根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即后十条)的精神抽调县、社干部和农村积极分子384人,组成社教工作团,在5个公社进行试点。其余公社开展面上的社教。社教中,不少农村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
户县教育工作继续贯彻“八字”方针,控制教育事业的发展。全年净减教职工431人。小学在校生由1961年的49613人降为40688人。
12月起,全县建立了62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共有调解人员520名。1958年,各大队曾建立了5至7人的调解组织。这些组织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得到恢复。据1980到1081年两年统计,调处民间纠纷5285件。
年底,全县共精简国家职工干部1781人,行政事业单位基本退到了1956年的定员标准。城镇部分居民也下放到农村。
1964年
1月1日 中国农业银行户县支行成立。
3月11日至13日 县上召开了学习毛泽东著作先进单位和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9月 涝店公社曹家滩办起了第一所耕读小学,年底全县耕读小学增加到33所,学生2219人。
10月 由中共户县县委书记带领二百多名县、社干部和积极分子,参加长安县社教。
冬季,户县管坪、化中、八里坪等大队首先响应毛泽东关于“农业学大寨”的口号,开始了“学大寨精神,走大寨道路”的运动,组织农田基建专业队,开山炸石修梯田。
11月 举行户县第一次农民运动会。
户县人民防空委员会成立。
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
户县农民画分别到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新西兰、西德、瑞典、挪威、丹麦等国巡回展出。
1965年
1月14日 中共中央制定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此后,城乡社教运动(简称“四清”,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1月18日 召开户县贫下中农协会会员代表第一次会议。
3月 中共户县县委决定以光明公社鲁家寨等6个大队为户县大寨式的重点社队。
夏,中国美术协会领导人蔡若虹、华君武、力群来户县指导美术工作。
冬季到1966年下半年,全县面上“四清”继续进行。“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部结束。
冬,中共户县县委提出“学大寨,赶澄城,掀起农田基本建设新高潮”,同时强调要贯彻“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生产为中心,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
开办半耕半读医学专科学校,招收46名学员。
耕读小学发展到241所,97%以上的学龄儿童(连同全日制学校在内)入了学。
全县共办起农业中学30所,另外还有14所半农半医的卫生班,在校学生2949名。“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部停办。
1966年
5月 “文化大革命”开始,学生向领导和教师张贴大字报,成立了“红卫兵”组织,杀向社会,大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成批师生外出串连,学校停课。
6月10日户县第一中学贴出了“横扫一切”的户县第一张大字报。
6月 户县体育场建成,面积为4.4万平方米。
8月14日下午 户县一中三百多名学生与集训会教师展开辩论。
8月16日 中共户县县委出大字报,明确表态:“户县一中学生14日的行动是革命的”。
8月中旬后 各学校、各单位、各村队相继成立“红卫兵”及名目繁多的战斗队,相互串连,揪斗干部,到处抄家,大批党员、干部和党外群众遭到打击、迫害,学校停课,工厂不能正常生产,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11月后 “文化大革命”进入高潮,“造反派”组织“踢开党委闹革命”,全县各级党组织陷于瘫痪。
公社管理委员会被夺权,由“造反派”组成的生产领导班子掌权。
户县磷肥厂建成投产。
1967年
上海“一月风暴”后,户县各级“造反派”组织实行联合夺权,县、社各级领导机构均被夺权,各级领导干部被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受到批判、斗争和人身迫害。其后,各“造反派”在西安“工总”和“工联”的影响和宣传授意下,也分成对立的两大派,并在“文攻武卫”的口号蛊惑下,开始武斗。
1月23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户部队和户县人民武装部派出一百多名代表,进驻县委和事企业、文教单位,执行“三支(支工、支农、支左)、两军(军管、军训)”任务。
3月 户县人民政府被“造反派”夺了权,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抓革命、促生产领导小组”,领导户县的革命和生产。
4月 户县自来水厂开始供水。
1968年
3月4日 所谓的军、干、群三结合的户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下设六个组,编制干部49人。各社镇、各企业、事业单位和大队也陆续成立了革命委员会。
3月6日 学校恢复闹革命,实行大联合、三结合,各校成立革命委员会。
4月后 各单位及农村社对都设有“忠”字堂,每日早晚,会前,上工前,家家户户都要进行“敬祝”活动。
5月 将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有贫下中农管理,中学交公社管理。小学教师待遇改为工分加补贴,实行民办公助,吃农业粮。
5月25日 县上成立了“群众专政指挥部”,公社、大队和事企业单位也都成了“专政队”或“专政组”,对被审查的干部、群众和原定五类分子(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分子)当作“死老虎”统统揪出,采取罚、关、打、骂等手段,进行逼、供、信。
6月8日 户县革命委员会政工组、文革组主持革命批判展览,绘制了县、社镇七十多位领导干部的所谓“群丑图”进行展览。
秋,将补订漏划地主、富农成分,进行民主革命补课,列为清理阶级队伍的一项主要内容,在全县掀起补订地主、富农成分突击运动。户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了七人组成的审批小组(有时组内二、三人也可以进行审批)。仅54天时间,全县就补订地主、富农1540户。
10月中旬 干部下放劳动,办“五·七”干校。在户县革命委员会的统一组织下,分别建立了华林湾、腊家滩两个连队,共计280人,其中批斗对象64人。
12月5日 “户县五·七干校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干校在腊家滩集中“整修”后,全面进入“清理阶级队伍”阶段。被怀疑、审查和专政的对象,占到总人数的30%左右。
12月21日 《人民日报》刊登了甘肃省会宁县居民提出的“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成立吃闲饭”的报道和编者按后,户县成立了城镇居民下放办公室,随即开始下放居民。
1969年
年初,动员县城、余下和其他集镇居民606户2433人下放农村。粉碎“四人帮”后,由1978年下半年开始到1983年底,对动员下放到县内外农村落户的居民,全部被收转为城镇户口。
9月 陆续解放了一大批干部。批斗任务告一段落,“五·七”干校解散。
年底,补订地富成分增至1734户,相当于土地改革全县划定地富成分户数的一倍半。
1970年
1月31日和2月5日 中央连续发出《关于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的指示》、《关于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指示》和《关于反对铺张浪费的通知》(简称3、5、6号文件)三个文件。贯彻这三个文件叫“一打三反”运动。运动中,先后揭发所谓反革命案件662起,定案处理的483人,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的333人;查出贪污盗窃的有1306人,投机倒把的有849人,共贪污盗窃现今764196元,粮食、粮票109785斤,布票12483尺,投机倒把牟利348144元(其中数额在千元至万元的278人,万元以上的1人)。1972年以后,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对“一打三反”运动中定案的材料,重新进行了复查。原定材料基本被推倒,没收的现金和实物,又退还给本人,受法纪、政纪处分的也大部分予以平反,出现了“一风吹”的偏向。
10月起 在海南岛繁殖玉米自交系(同时制少量种籽)。截止1981年共育种11次,育种地1885亩,产种子43万斤。
10月 中央北方地区农业会议后,户县革命委员会总结户县粮食产量23年来“四起四落”的经验教训(详见农业志),提出户县农业5年的奋斗目标。
全县共建起6个供电站,线路长度307539公里。
恢复信访办公室,归县革命委员会办事处领导(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开始,信访机构曾一度撤销)。
全县办起合作医疗站448个。有余缺乏经验,管理不善,1973年全县只剩下57个。
1971年
元月 陕西省人民银行在户县召开财物工作经验交流会,掀起全省学习户县新向大队民主理财的经验。
各集镇改为十天一集,不久改为逢星期日一集。
秋,户县革命委员会成了“三批一清”(批极左思想、批资产阶级派性、批无政府主义,清查“五·一六”分子)办公室。参加运动的有县机关、事企业单位共56个,4068人。对“文化大革命”中搞武斗,搞打、砸、抢、抄、抓,一集“文化大革命”以来出现的怪事、“鬼事”,进行揭发批判,点出了一批典型的人和事。从12月份起,集中围剿资产阶级派性,摆表现、查危害、挖根源,使资产阶级派性活动有所收殓。
下半年,基层供销合作社行政业务工作划归县商业局领导。
12月11日起 在全县范围内开张了“批林整风”运动。
全年出生人数为12342人,出现人口增长的第三次高峰,全县人口开始超过40万。
12月开始 分期分批调查处理“清队”、“一打三反”等运动的遗留问题。
有115个生产队把自留地划给社员自耕。
1972年
元月 县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总结“学大寨”经验,提出“狠抓钢线拚命干,一年誓夺八一三”(粮食亩产八百斤,棉花亩产一百斤,每户养猪三头)的口号。
3月 各大队成立了“青年之家”(也称“青年民兵之家”)作为公社、大队负责农村体育活动的机构。
3月1日 在余下公社东屯到庞光公社四府,长5公里、宽1公里的地区内,降落了鄠县四十多年来从未见过的一次冰雹,大的有核桃大。受灾面积达36141亩,其中有4178亩颗粒未收。
8月 根据中央指示,部队“三支两军”机构撤销,人员陆续调回部队。
恢复县文教局,恢复高中考试制度和正常的教学秩序。但不久又开始批判“教育战线上的资本主义回潮”,教育又一次遭到破坏。
建立县、社、大队、生产队四级农科网。全县共建立公社农技站18个,大队科研站358个。
1973年
年初 重新建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户县委员会和户县妇女联合会。
春,3000吨合成氨氮肥试车投产,当年生产化肥2600吨,合格率达79%以上。
棉花获得户县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丰收,亩产超过百斤,总产112648担。
12月 户县成立外事组(1979年改称外事办公室)。
1974年
1月18日 “批林批孔”开始。斗争矛头被指向由周恩来亲自指导起草的《陕西省委会报会传达纲领》,引向县委和县级一大批中层领导干部,提出所谓:“迎头痛击资产阶级右倾势力”的口号。8月24日至9月7日,召开有168人参加的户县革命委员会第十五次全体委员扩大会议,搞“批林批孔”,“反复辟回潮”,“翻”“三批一清”的案。会上主要联系所谓“修正主义路线”在户县的表现,解决户县革命委员会的“右倾”错误,解决对待“文化大革命”和“革命造反派”等“新生事物”的态度问题,一些领导干部再次遭到批判打击,使全县工作又一次陷入混乱。
各学校被迫组织学习“白卷英雄”(张铁生)、“一个小学生的日记”,清查户县的“马振抚中学事件”,批判“教育战线上的资本主义回潮”,致使刚恢复不久的教学秩序有一次遭到破坏。
“评法批儒”,有余中央没有文件,在户县尚未搞起便自行结束。
春,贿选案动员沿渭河4个公社一万余人治理渭河,25天便完成沙堤16公里,拉沙土120万立方米,拉块石十万余方。
推行“小靳庄经验”,全县共办“政治夜校”162所,学员6030人。其中扫盲只有一个班,学员仅20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二医院派出三十多人的一支医疗队,奔赴户县出血热重病区宋村公社进行防治,效果良好。
人民美术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各自出版了《户县农民画》专辑。陕西省人民出版社还出版了《户县农民画》画片。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专门拍摄了《户县农民绘新天》影片专辑。户县农民画在哈尔滨、呼和浩特、合肥、上海、昆明、乌鲁木齐、太原、西安等八大城市巡回展出。
1975年
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学习“小靳庄经验”,培养理论骨干,全县理论队伍大站到14900人。
在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户县被列为全国一年要建成的大寨县之一。
12月 中共户县县委、户县革命委员会提出了户县田园化规划。
各学校学习朝阳农学院的“经验”,大搞开门办学,厂校挂勾,农教对流,学校师生多半时间参加了劳动。
1976年
元旦前后 “反击右倾翻案风”在户县开始,按照报刊上有关口径和基调,批判“三项指示为纲”(三项指示是:学习理论、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但广大干部和群众私下议论纷纷说,看不到“三项指示为纲”错在什么地方,运动开展不起来。4月5日,天安门广场事件发生后,“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上升为“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这一运动才告结束。
5月中旬 全县各公社集中进行整党整风。
8月 四川松藩地震,波及户县。共计两次;第一次8月16日下午10时左右;第二次8月23日上午11时左右。户县有震感,无破坏。
10月18日 粉碎了王洪文、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反革命集团,消息通过广播、报刊发出后,全县从城镇到乡村,到处敲锣打鼓,鞭炮齐鸣,载歌载舞,热烈欢呼这一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10月23日 中共户县县委、户县革命委员会在县体育场设立中心会场,在大王、秦渡、祖庵、余下设四个分会场,召开了有10万军民参加的户县庆祝粉碎“四人帮”胜利大会。
户县职工业余教育事业开始恢复,县上成立了职工业余学校,各系统办学44所,有学员5527名。
户县农民画展览馆建成。
户县图书馆成立。
新建户县电影院完工,设座椅1100个。
10月 创办“户县赤脚医生大学”,为农村培养初中级卫生员108名。
全县484个生产大队全部实现合作医疗。“赤脚医生”(多指乡村医生)发展到1311人。
中共户县县委决定,抽调七年制以上学校领导人员132名,下乡住队,参加农业学大寨运动,进行基本路线教育。
中共户县县委按照大寨县的六条标准,评定出光明公社等13个公社为大寨社,177个大队为大寨队,还评出学大寨英雄947名,模范8196名。
12月在全国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上,户县被评为大寨县。
12月10日 中共中央批发了王洪文、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反党集团罪证材料后,县级单位和各社队纷纷召开批判会,开展“揭、批、查”工作,清算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活动给户县带来的灾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