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才发微博,有人问我,到底该怎么刷牙。有一种观点说,饭后立即刷牙的习惯对牙齿有害。饭后特别是吃了酸性饮料等,牙冠表面的珐琅质变松软,这时刷牙,会对珐琅质造成损害,他们说饭后1~2小时刷牙为宜。果真是这样吗?到底什么时候刷牙好呢?
我个人认为“饭后1~2小时再刷牙”的主张和做法,是不利于护齿防龋的,哪怕是先漱口,在等一个小时后刷牙。理由如下:
一、不利于预防龋齿。龋齿发生的病因虽较复杂,但与下列因素有密切关系:
1.食物残渣(尤其是含糖量较高的食物)长时间滞留在牙面上,给致龋菌提供了营养物质。
2.口腔卫生差,细菌菌斑容易在牙面短时间内快速形成并附着。
3.如果牙齿本身钙化质量差,四环素牙或者氟斑牙等。滞留在牙齿窝沟和牙缝里的食物残渣,一经牙菌斑上的致龋菌(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等)作用,就会发酵产酸,腐蚀牙齿脱矿(脱磷、脱钙),形成龋齿。那么,牙菌斑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牙菌斑是普遍存在于口腔内、黏附在牙齿表面的一层软而不定形的细菌斑块。它是由细菌与唾液中的黏蛋白形成的基质和食物残汁混合而成。用荧光剂在特殊灯光照射下下方可显影。研究发现,牙菌斑在饭后1小时已经开始形成。1毫克菌斑内,所含的细菌达2亿多个,它们可利用食物残渣中的糖产生乳酸,腐蚀牙齿脱矿而致龋病。饭后1~2小时再来刷牙,不但不方便,容易忘记,而且牙菌斑的损害已经开始,并且不容易清除掉了。
二、饭后立即刷牙不会损害珐琅质,更不会造成牙本质过敏。
牙齿的珐琅质(牙釉质)是含无机盐(钙盐)高达96%的半透明钙化组织,是人体中最硬的一种组织,它的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在通常情况下,饮食中所含的酸度,是不会使珐琅质被腐蚀并松软的。如果进食的食物酸度真的很高,那首先要担心的是会不会灼伤食道了,而且就算可以使珐琅质变松软,那么,进食后的时间越长,附着在牙面上的酸性物质对珐琅质的酸蚀作用不是也越强吗?怎么会说,过了1个小时珐琅质会重新恢复呢?
再说牙本质过敏症的原因。凡使牙本质外露的牙病,如龋齿、牙釉质过度磨损、不正确的刷牙造成牙颈部楔状缺损、外伤性牙折或牙微裂、牙龈萎缩致牙颈部暴露等,都可以引起吃东西时牙齿酸、痛、敏感等过敏症状。而饭后立即刷牙不会使牙冠的珐琅质减少,自然牙本质也不会外露,过敏症也不可能发生。
三、目前所用的牙刷是软毛磨头的,牙膏多为碱性,对牙齿、牙龈无损伤。临床上所见的牙齿咬合面珐琅质磨损,与饭后立即刷牙无关,而与喜欢咀嚼硬食物或夜间磨牙等问题有关。与刷牙有关的牙颈部楔状缺损,原因之一是此处为珐琅质的薄弱区;原因之二是选用很硬的毛刷,不正确的横向拉锯式刷牙所致,与饭后或饮用酸性饮料后马上刷牙无关。
所以,还是建议大家坚持“三三三”原则,每天刷三次牙,餐后3分钟内刷牙,每次3分钟。每一个平面刷够20下,就能有白白的小牙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