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2-26 07: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外漂泊几十年. r$ |: Y7 E0 Z! c( t9 F, @* x) ~5 b
0 |4 C- x6 W* {' ~ 秦腔底韵在心间( P) ^& N7 h, S9 ]" ?& S
! c2 G4 n9 j( y6 ^ F! H& Y 脱下军装换戏装
4 l2 a% H' ~+ N+ E5 e6 k0 X L Y1 W3 [
深圳从此有秦腔2 }) \* Z9 c9 g' U; |
5 D9 c7 g& f6 E" S
杨卫国,张建昌,刘建龙,王振荣,冯志军等同志,经过十几年的军人生崖,在改革开放的大潮,83年集体转业深圳,在特区开发的初级阶段,他们不仅是深圳的开拓者,孺子牛,还是把秦腔艺术填充在深圳初期文化沙漠之中。他们在工余饭后,用板胡,二胡,笛子,弹奏人生的乐章。从此工棚里,临时家属院,板房里没有了寂寞。陕西人,西北五省爱好秦腔的老戏友和凑热闹的外省人被那高亢婉转的秦腔调子冲散了一天的疲劳,给二万转业深圳的西北籍官兵带来快乐。$ {% ^7 W0 [( O: ^/ I+ }0 m
j( R2 [/ C; V$ G
春节战友汇聚一堂 L/ h" ]# S& g; A
1 V* v3 }. \. N- X! T9 [ 喜气洋洋唱着秦腔4 @& u5 J( q: j$ L0 u
- p8 Z9 w2 |+ l9 q# V6 K
身在异乡思念故乡2 J, ?) ^( }, c; |: f G
6 E& M9 R: u+ {8 h/ J$ ^ 台上台下都是乡党6 {5 O) E4 \5 I
8 p% ]: m; t5 l ^" K 随着深圳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深圳秦之声的几位老同志,根据现有的演奏道具,大家各自出资购置。 锣,鼓,板。刘建龙同志自购大提琴,洋琴,花了3000多元。王振荣老同志,将秦腔曲谱手抄了几十本,供大家演练。这几位老同志从小在家乡就受秦人文化熏陶。尤其是秦腔的旋律,使他们热爱终身。 F. [9 c B# l4 D! }1 w
) j- C) ], G+ b
张建昌是原师部宣传队指导员,又在转业后建业公司担任工会主席,是一位吹,拉,弹,唱的行家高手。戏迷们说:“深圳秦腔,离不开老张。”/ i' y/ L2 v$ M( k1 t
/ g9 w- k; n! o& _8 r# S* x: a
多年来,不论是节假日,还是战友,乡党聚会日。都能听到秦人的声音。秦腔戏迷们说:秦岭不倒秦腔在,渭水不干秦韵长。七十二行行压行,唯独秦腔行最强。3 N" v' S* a+ a
7 h, [0 O9 P6 I6 I9 m' P 西北人深圳创业个个都行
) P3 w# s: o1 ^' s
$ e4 N! V& T% w 秦声秦韵慰乡党思乡之情5 G! l D- m/ V# X/ N# }
8 S( [; B7 b: s/ j
有一个 图片(这是演出背景,有深圳地王大厦,西安大雁塔。)
( z5 j2 e8 X6 s& Y% x0 {9 I* k$ J: E/ F! _, L* Y$ Q
在近几年随着对深圳秦之声认识不断扩大,五十多人的行伍中,有年长78岁的老退休干部,有20岁的打工一族,有80后的大学毕业生。他们为秦腔能给西北乡党带来一顿文化大餐,分别从广州,东莞,惠州等地。风雨无阻,赶到排练场地。也是吼一声秦腔,忘掉所有惆怅。在黄冈公园,洪湖公园,荔枝公园,园博园,为广大戏迷演出,最难忘的是2002年年三十在习仲勋老人的家里,为习近平副主席家人送上秦人的祝福。习近平特别指明“老杨,给我们唱一段梁秋燕。”随着眉户的主旋律,扮演梁秋燕的主演王秋霞女士登场,赢得习老一家人的阵阵掌声。2 u& p6 i2 m0 B$ t& x8 o
0 ?+ J, g, E z S9 X0 Z* x" Q) ?2 j% [
重在参与贵在恒
$ I4 `# ~6 T+ `+ L
8 c/ w) X3 G2 b) F& j 又见岭南沐秦风" _" Z/ G" A. b' @7 V: Z5 f# n
+ w H# x7 \9 Y* x7 {; E6 ?
贤罢空怀羡鱼意( s4 Y: D8 O R2 m6 m/ ]) w( Z
: @- n5 ]! U; I$ _3 Y. G1 I; X6 E
塞外何曾有此意* i4 u$ m; E% c5 ?% j8 B1 r5 _
R- L- R$ T5 z4 t8 S
深圳秦之声为何几十年来一直活跃在深圳西北人心中,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和谐的戏迷团体,每一个戏迷都有一种包容,奉献的心情。虽然大家都在经济和时间上有付出,没有回报,但无怨无悔。每一天唱到结束的时间,还有的戏迷总觉得没过瘾。有时候单独几个人在一起,吃吃小灶。酷暑拦不住,台风大雨挡不住!因为他们这一群人太爱深圳秦之声。
8 b9 B( c) j' R; h! C! p2 D
6 b1 p4 ]! Q$ a; H% u( u0 }" Y" y 南国深圳秦之声
9 E! O3 l6 C/ f9 F2 i% z. a- o5 N9 w+ K$ R
秦腔网上亦有名- H" S9 o! P1 f
3 h! F" Z2 q8 K1 E5 j- u 周末戏迷喜相逢
6 `* S3 k7 `2 |0 Z$ H7 s2 S# r8 ~9 W1 M. f/ ?+ l$ x
一板秦腔慰乡亲
2 ^$ t; d" m6 p7 ?: g* g
! ]% I, {! c7 l1 O) A, e 开场一段梁秋燕(一段唱腔,阳春天儿)
* e/ F. ^: i7 A1 e7 l+ l. u, e% k$ m; y, S2 [0 m
紧接桂花来纺线(一段唱腔,血泪仇); w _& W3 l |% E: T6 V, t. M2 [7 v
3 J2 e1 N8 a# T9 m: _ 相聚一堂笑满堂
4 |9 @/ \! y$ [
3 o# J2 U5 l; j2 A, I) F 身在他乡有秦腔" i* \8 v( x( M2 g
6 b1 ]1 O z# ]6 j$ t
深圳秦之声为了提高自己,在中国秦腔俱乐部的戏迷团体有了自己网站。古调新生,深圳碎娃每周及时的将活动内容发在网上。受到全国网上戏迷团体的观注,跟贴上网络绎不绝。
4 G: t, c# b1 |+ n Q& t+ p/ f x- a
2010年元月,在深圳宣传部文化局举办的戏聚星期六的活动中,配合秦腔剧种名人李淑芳,在深圳大剧院演播厅演出一下午,整个剧场座无虚席,掌声阵阵,一浪高过一浪。庆祝陕西籍69年入伍四十年和在深圳转业30年的活动中,又配合西安宏雷秦腔团演出6场,陕西同乡促进会,老会长吴桂贤(原国务院副总理)在会上讲秦腔也是促进会的纽带,把陕西人能聚在一起,是个好事。
7 G; d( ]! C7 q0 j H, g! B( Q% M. G$ E- n" D' c. s, {
在深圳秦之声的队伍中,有退休干部,转业军人,公安干警。有乡村老人,也有80后大学生,有工程师,有医生,还有唯一一位西藏籍人名叫扎西朗杰,他的演出声情并茂,眼神传情,入木三分。虽然大部分常年不在深圳,但一回深圳就来深圳秦之声这个家。因为大家对深圳秦之声有特殊的感情,也可以叫“秦腔缘”。是秦声,秦韵勾勒了一个特殊的团队。大家热爱这个团队,支持这个团队!1 F: C2 V4 U8 w |9 b8 |7 r- q) N3 Y
8 f+ ?7 l7 @4 w3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