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肖持刚 通讯员 席方园 夏利萍
4 C# E/ v0 R' h; ^9 T: J+ n, I4 g5 o( n2 [
户县以开展“把群众放心上,视群众为亲人”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努力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使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幸福。6 T: h- M7 l+ W6 |; }" Y
' Z* A. |% F2 } l& b0 ?8 S8 x “村村通”通到画乡农民心坎里
! h$ ?" E0 l' p
/ d& p/ }, q( K, d3 C. J: D “以前从县城回村里没有直达车,都是家里人骑电动车去县城接我,现在自己直接坐公交车回家,方便多了!”在户县甘河镇朱王村,一位刚刚从西安打工回来的杨大姐指着自己乘坐的公交车说。: S L1 V+ b$ e3 `# r1 X) [* W
8 Y _% p9 m/ M: t/ c% E2 { “看看咱村里的人,出门是水泥路,进城坐公交车,不比那些个城里人差啥!”户县石井镇阿姑泉村张师傅指着刚刚开走的公交车说道。如今在户县,像这样真正享受着通村公交带来实惠的老百姓比比皆是。客运站、候车亭,让农民群众离城市不再遥远,在他们眼中,一辆辆穿行在乡间的通村公交连着百姓的心,满装幸福和欢笑,载着他们驶向充满希望的新生活。9 ^" N. ?, t. I* N5 L
4 |7 @/ C4 e" m6 E0 B; S 为了让农民群众能共享发展成果,户县县委县政府想群众所想,结合县域公路建设起步早、路网发达、建设标准高的有利条件,对所有通村客运线路、车辆、班次、时间等旅客运输要素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调整和统筹安排。户县至郭清(涝峪)线路的开通,结束了户县最后一个边远山区行政村不通班车的历史。大王至甘河客运线路开通了户县首条镇与镇、村与村的客运班线,通村客运迈上了新的台阶。户县汽车北站到牡丹园“812路”公交的开通,标志着户县“公车公营”模式的正式推行。截至2010年底,户县乡镇、行政村客车通达率100%,率先在全市实现了“路通车通”的目标,通村客运真正把公交车开到了农村百姓的家门口,老百姓不但坐得起车、能坐上车,还能享受到贴心的服务。8 z6 S: I: k" G
8 H7 R4 V1 {, t/ K
温暖安居工程“暖”了贫困百姓的心
$ p( S8 q* [' _1 V) y
8 E/ l- v6 G, m* {" e “如今农村盖个像样的一层房,也得8万多,靠我一人,就是忙一辈子也盖不起新房,现在能免费住上新房,真的很感谢政府。”8月19日,当家住户县天桥镇胡家庄的低保户谭双印从户县相关领导手中接过住房钥匙时,这位老实的庄稼汉激动万分地说道。
, W) p' y* Q( Q( d3 w+ `1 h
( s- H* H* s4 S 近年来,户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特困群众住房难问题,先后实施了广厦工程、危房改造工程、灾后重建工程等,解决了一批贫困群众的住房问题。8 i5 o. r$ _; z, V* _- Z. E
, ]; `) Y/ o& m0 U% H 年初,为了解决农村个别无能力建房特困户住房问题,户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农村温暖安居工程,先后投资942.2万元,由县上统一筹资、统一设计图纸、统一组织施工、统一组织验收,为农村152户特困群众建新房,让他们免费住新家,并将其列入2011年县委、县政府为群众办的十件实事之一。这一重大民生工程的实施,得到了全县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也是户县真心服务群众系列惠民工程的一个缩影。
! a1 v8 T/ t, N1 l6 Z, d3 D' N+ C0 |, e2 T/ E* o1 @) }8 I1 K
“今年我们还有1000套保障房在开工建设,民生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后我们要不断加大投入,全面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户县县委书记陆晓延在全县温暖安居工程交钥匙仪式上说,“让每一名画乡群众在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的历程中,实实在在感受到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 K: s2 u u8 i
/ k a: C5 E+ v: b1 ^5 S
作者:肖持刚 席方园 夏利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