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愿意被人耍弄?
2 f1 _% }# ]" Z! k; `3 w v% q/ U" b, H, U) Y
2 k* t( ~8 M+ ?( ]0 A
- v' }6 Z* W: q0 g' B" F, ~* M, Z/ Q1 o6 e' u
随便问谁是否愿意被别人耍弄,料定除了智障者外,答案不大会有什么不同。原因不仅仅在于人们对被耍后可能导致利益损失的担忧 ,更主要的是那种人格遭受欺辱时的感觉实在不好。就连街头卖艺者豢养的猴,若不是出于种种生存的需要和无奈,它们也不情愿被人牵着做出各种滑稽可笑的动作来。猴皆如此,人何以堪!
4 \2 Q1 l* f4 A( o3 [
& n3 e* E! \" I' {# s 然而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并不能有效地保证自己不被他人耍弄。许多自然界里看似简单的法则,一进入智商最高的人类社会中,就会被捯饬得错综复杂、迷雾重重。可别把自己估计的过高,能保证自己一生不被他人戏耍的高人,估计才被造物主列为下一个万年计划的设计构想。
& J( Z7 x1 B* g* ]) ]* d$ ~7 c$ | U( ~ ?6 a, f( d
如果说耍猴是一门手艺,那么耍人则称得上是一门“艺术”,高雅与否?暂且不在此议论。但无可争议的是,喜欢这门“艺术”的大有人在,造诣渊深者可谓如云。其门内据向分科、各有侧重,诸如“愚民系”、“蒙君系”、“同僚互算系”、“夫妻相安系”……不一而足,应有尽有。君不见历代草民如何被人玩于股掌,帝王、重臣如何被人蒙于谎言,倒也情有可原,毕竟去时已久,不曾亲历目睹。然就新中国的历史而言,仅从大跃进时领袖所遇到的尴尬,就足以显现出这种以不实陈述为“基础理论”的忽悠艺术,是具有何等的魅力!又怎难想象当初、乃至当今那些怀着不同情感、却有着相同热度的人们,是何等的不堪抵御他人戏耍!
: Y! z4 h$ ~; y; K1 P5 z3 E" J5 K/ f8 B" j
“大跃进”的第一年,我上了小学。在往返于学校和家的路上,需经过几个城郊村镇。随着识字的增多,街边墙上那些保留了二十余年的宣传标语,在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同时,也曾屡屡引起短暂的疑惑。虽然对“亩产万斤粮”的荒诞反应迟缓(伟大领袖尚且将信将疑,若说我一个毛孩子当时就有怀疑,岂不是找骂嘛!再说我那时根本就没有重量概念,)但是到了学会计算面积、体积和重量之后,就开始对一条硕大的白色标语产生质疑,并逐渐演变成反复的嘲笑。
5 M6 f2 b& v/ b; |( \/ E2 j$ g ~: L/ h, J: {9 ~; L
“苦干、实干、加巧干,每亩积肥一万担!”就是那条标语的内容,向毛主席保证,绝对一字不差!小学还没毕业的我,在最初的质疑之后,每次看到这条标语的时候,眼前就会浮现一幅虚构的场景:在红旗飘舞的农田里,成群的人民公社社员,挥汗如雨的挑着担子,将数百吨的“肥料”铺在地里——足足有三十多公分厚!这可能吗?用得着吗?就算需要并且能够做到,那么这高过了路面的稻田,又如何耕种?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花两分钟算算,按一担一百斤计,万担是啥概念?所以那条标语在后来的岁月里,就成了我一直延续至今的笑料,它不仅让我理解了什么叫做“吹牛不脸红”,也让我逐渐悟出了其他方面的许多道道。 跨越了一个大的历史空间,如今的人们非但没有脱离经常会被“忽悠”的危险地带,而且在许多方面,又面临着四面起风、八方来神的新威胁。且不去说那些食品、药品,也不去提那些数据和声明,更不去议论境外的那些个鸟事儿,单单就几天前那起牵动了亿万网民视线和感官的“乐清事件”,就让人有一种难以挥散的沮丧。下面就谈谈本人对“耍”与“被耍”现象的一番感言。/ r) w+ J5 s. t
- }9 h" ` [( G
时至今日,事件的性质已有了权威部门的初步认定。尽管第三方的调查还在进行,不少人也可以持各种想象能及的理由表示怀疑,也尽管不排除还有新的细节尚未发现,但我可以很有把握的认为:基本能排除“蓄意谋杀”的可能,最起码也不会像某些网贴所说“是被四、五个人摁在路上”,再由巨大的工程车“缓慢碾压”致死的那样。6 p* Q% C& |- ~ _3 R
2 {% K( C! A) |' D1 I
我之所以这样认为,并非是一种毫无根据、仅凭一种偏执情绪的“妄断,而是在观看了三张现场照片后,再借助一般常理和不足以夸耀的成人判断力而得出的,相信大多数情绪平静的人不至于会持太多的异议。
4 P! K H7 R( y7 E6 J5 Y. ?. V( ^/ ~2 v. @
大前天的早晨,当我在收音机里听到那条带有明显导向性描述的报道后,很难相信事件的真相,就是那些“据说”和现象罗列中所希望暗示的结论。我不否认当今社会中存在着各种谋杀的现实,尽管“阶级斗争”的那根弦早已不再紧绷,但是对这社会乃至世界复杂性的感悟,尤其是对人类在欲望之魔的蛊惑下所表现出的痴迷与疯狂程度的认识,还是具有一定的深度,所以当时就感到十分惊讶。
; N5 @" Y; b* g) S1 C8 g) N' {' o' n- v# j1 g$ n& |
首先是对“谋杀者”智商的如此低下表示惊讶。在影视片中时常展示的那些谋杀手段,难道都不及他们的这种方法高明?
, n" H( @" N( a' l. Y
& ]( h M5 P" R+ t: _ 其次是对“谋杀者”的疯狂表示惊讶。他们莫非都是一群疯子?。就连旧时的土匪、黑帮杀人,也常常会选个地方悄悄地进行,也不会毫不顾及民众的反应。就算这些“谋杀者”(不!应该叫“公开杀人者”)再有背景,倘若如此这般的当众作恶,想必他们的“靠山”也会毫不犹豫地送其伏法。毕竟这样的败事之徒太容易危及到自身的安全。
" d& l" Y. l# I3 }: Q, v, b( R4 v B3 J
三是对媒体如此偏爱型的速递功能和助推效应感到惊讶。可以理解迫于商业性竞争中的种种考虑,抢噱头只争朝夕,迎客需脱雅就俗,的确实属无奈,但在传递那些个带有明显导向性的事件描述、和有所取舍的现象罗列时,在真相未明之前,又何必还要绘声绘色地添油加醋!
, ? @1 X X5 {: m( z) w
6 K8 n9 f8 w$ M' g5 y5 e 最后是对媒体受众们如此敏感的神经和如此可燃的情绪状态表示惊讶。固然人们的喜怒哀乐完全应取决于自我的心理感受,旁人无权干涉,然而面对着每日天量般的媒体信息,如果不稍稍调整一下“处理器”的灵敏度,恐怕难免会时常体味到“猴”样的感觉,久而久之,迟早会被折磨得疲惫不堪——或麻木不仁,或喜怒无常、神经错乱
) n' n" {' L) o" O# K4 M
( h# e1 d8 [3 n : C& t2 @8 D% n. R
- G4 \8 w7 G' k4 B- ] p
都是一轮回,殊途一门归;苍天自有眼,躯壳能蒙谁!
$ U' X4 P" l6 s1 T8 p; E
8 q. Y7 Z U& n7 W" W: a: A# u ! c, ^( `& Z) ^* l
5 @1 c) z# S9 L% y# m
不是吗?数小时后在网上看到了三张照片,进一步增强了我的判断。从遇害者的体态和位置看,我无法理解那些“杀人者”为何要采取这样的方式完成“任务”(假设在光天化日之下,四、五个壮汉抬着‘有可能’挣扎和高声呼救的受害者往车轮下送是最佳手段)?可以用不幸者躯体俯卧车下、两臂前伸、头在左前轮外侧的场景,复原出一幅当时现场的虚构画面:五个彪形大汉两人抓手、两人抓脚、一人抱头,将受害者死死地摁在路上,注意!其中摁腿者必须与受害者呈90度角紧紧地俯卧地面!待汽车慢慢碾过后再爬出车底……0 y2 Y! J! P: ~; |5 z1 M
6 M$ T7 T h7 k5 V/ S' J 怎么样?天底下竟会有如此愚蠢且又疯狂胆大、丧心病狂的恶徒!他们就是想不起来,只须将受害者调转180度,就能很方便地在路边解决问题。您能信吗?可令人不解的是,就有为数可观的人们,在几段类似福尔摩斯的吆喝声中,悲愤地聚集在了正义广场之中……
. a/ T" t2 K8 D4 X
8 d2 ~' O- I7 t, o7 i& I5 i" ^ 不打算在此谈论许多值得深思和忧虑的话题,也不打算去分析许多带有复杂背景和必须警惕的问题,就算一切的一切都没有任何政治背景和认为的故意,纯属于一种传播中的“自然失真现象”,那么也不等于说,我们就无须防范这种无恶意的“信息耍弄”。
& i/ Z2 D% K$ Q1 Q) g! O) d8 K. R1 l, D# {3 Q* ?/ l% v1 z
相信许多人都做过这样的现场实验游戏:一屋子的人逐个轻声附耳传递一句话,当公布了原话和最后听话者报上的结果时,往往会令参与者哄堂大笑。因此,有效防止被人(也不一定是特定的人)戏耍的方法之一,就是不要轻率地敲击脑瓜里的接受确认键,更不要随便启动情绪开关。不妨多想想,多借助些世间常理推敲推敲,最好能尝试着变换几个观察与思考的角度,无须紧随着招摇过市者的吆喝声翩翩起舞,方能避免早早就被沸腾了的情绪支配得不知东南西北,以至于当某些人蹲在墙角处数着钱偷偷乐时,自己却不知站在哪片荒野中发呆...... 9 A! G8 F2 i |: D" K5 t* N0 j6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