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I3 Z4 ]. W& v( C) [* N z
踩着别人往上爬为人所不齿,这一类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一切手段。于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不顾,视正常的廉耻为草芥。这种人当然为人们所鄙视,视他为小人已经十分抬举,视他为粪土一点也不过分。) d* y6 I4 q5 u9 ^
2 c* h5 A, Y( s8 }5 {3 l" _: [
但在周三晚上业务学习时,听了唐校长的讲话,我对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又了新的理解。让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从而提升自己的品位,也是往上爬的一种方式。但这种方式不会损害他人的利益,相反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也促进了同伴的发展。这种往上爬不但不应抵制,相反我们还应积极提倡,踩得越高越好,爬得越快越好。; C2 W/ F/ t. o
) V( S$ B' @* U: l+ k" c7 X
唐校长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自己埋头苦干,那怕象芭蕾舞演员一样把脚尖绷得笔直,那高度还是很有限。如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怕你弓着腰,低着头,摇摇欲坠,还是比你原来的要高。站得高自然看得远,思维自然活跃,看问题自然清晰。
$ O) m( n Q# ]& S! t# }4 G9 `1 u S$ t
有一个东西踩爬起来肯定方便,古时候官宦人家骑马都有一个马登。所谓马登就是让佣人躬着腰趴在地上,让骑马的人作上马的台阶,这样上马就方便了许多。踩在任何一个物体上面都会比原来站得高,更不用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妨多借鉴他人的经验,不一定是要名人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你在学习的同时,那怕是在批判性的学习,你也会有所进步。你站在巨人肩膀上可以看得远,你站在矮人的肩膀上也会看得比原来远,即使你是站在一堆乱石之上,也一定会比原来的你看得远一些。
- U. ^1 Y5 V3 O$ Z# n1 `4 A/ I$ X3 J
踩着巨人的肩膀,俯瞰周围的世界,一切都是那样的豁然开朗。有时站上去后还弄不清楚自己要干什么,下一步自己应该怎么做。但你有了眼前的景色,甚至看到了外面的世界,那么你就有了自我反思、不断创新的本钱。多看了教育理论书籍,多翻一翻课程改革的理念,对自己的备课就会受益非浅。在看他人上课后是好是差也能说出个子丑寅卯,而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茫茫然。% X! P" F0 U* f. [7 K* n% K6 u) A
$ X; u9 e; p0 O/ o M本届“黄海潮”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往上爬的平台,共同参与、集体备课,就是踩着同伴的肩膀相互往上爬。在大家都想办法、出注意的过程中,不断地查阅资料,就是踩着巨人的肩膀往上爬。爬的最好结果就是能共同登上山顶,同享一览众山小的欢愉!
# w' C, Y' G+ e. v) T: O1 G( b$ K6 L* a9 V6 @7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