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河古镇,地处户县西北部。历史的足迹深深地烙在了这片土地上早在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甘河遗址、坳字遗址、东侯遗址三个母系氏族村落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原始氏族公社文化。公元前2069年,夏启伐有扈大战于甘,便在甘河流域。曾经的荣耀和光环只能说明它的过去,今日的发展才能振兴这个历史名镇。5 [- R1 i. `0 b1 O. v4 A0 w
& O: K0 U5 M4 W3 ?8 ^" D0 }( r 甘河镇距户县县城12公里,西与周至县毗邻,北和兴平市隔河相望,辖26个行政村,147个村民小组,6832户,3.1万人,总面积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065亩。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甘河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以干克难,在短短的几年内,全镇95%的村通上了安全干净的自来水、硬化了道路、修建了健身广场。甘河镇被授予“全省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展现了甘河人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精神风貌,如火如荼的发展变化使美丽的甘河耳目一新。2 Z; `5 k1 L- u9 ~: X" v
$ u+ z; t$ }3 e5 e 巧“装扮” 小城镇建设大发展
) ?5 D, m0 ]- \5 X1 y7 N
$ Z1 o& V; r7 v: T5 A) r+ y& {& R$ m 走进甘河,宽阔洁净的街道、鳞次栉比的建筑、绿草如茵的广场、流光溢彩的夜景都展现了近年来小城镇建设工作硬化、美化、亮化工程给这里带来的大变化。
- f' k3 e7 o) k* ?1 g
6 z4 K, @0 j8 f0 \% ?' Z 硬化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克服困难,大力实施镇区改造,先后投入220万元完成了镇区排水工程、镇区商业街、府前街东段的道路硬化工程,硬化道路15000平方米。在全县率先实施主干路油化工程,县道南北1号路、3号路、东西4号路过境段先后告别泥泞历史,变得平坦宽畅。积极组织沿线村组做好通村路段环境整治,培土种草,道路环境明显改善。晏平、朱王、宋村、胜利、东岩村的出村路档次高、效果好,连续3年代表县上接受省市交通部门的检查验收,获得好评。筹措资金30万元,组织相关村组投工投劳,打通镇南、镇北主干路8公里,方便了沿线群众的生活。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取代了坑坑洼洼的泥水路,宋村的燕稳稳激动地这样描述“以前我们最怕下雨天,泥路上一走一个坑,脚都能陷下去,车子更不敢骑,现在好了,在政府的关心下,我们也有柏油马路了,再也不怕下雨了。”
- m& u- h" Z9 y
3 m; Q6 Z0 o/ y# q% [ 美化扎实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倡导下,全镇环境整治工作风风火火开展起来,机关干部以身作则,拿着清扫工具,清理河道及主干路两旁的垃圾。投资12万元为各村配发垃圾清运三轮车80多辆,清洁工具、保洁员服装100多套。原本房前屋后污水横流、垃圾乱堆、臭气熏天、脏乱差是真实写照,可如今环境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街道有人扫、垃圾有处倒、日常有检查、经费有保障”的长效机制已经形成,环境面貌得到了实质性改善。绿化植树工程也全面实施。种植白杨树50000多株,大叶女贞5000多株,红叶李、枇杷、金桂等4000多株,绿化面积的不断提高,原本光秃秃的土地麦田旁,现在全是葱葱绿绿的树木花草,走在绿荫的水泥路上,村民们更是笑逐颜开。: t# N3 u+ |, w) @' j) e- O
7 F, h0 E0 x) Z/ ~
亮化路灯是城市里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基础设施,然而对许多农村村民来说,它还是一个梦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村民们的普遍生活。每到夜晚,村民们出去串门很不方便,夜生活相当单调贫乏。晚间乡村道路黑暗,盗窃、抢劫等治安案件时有发生。农民们渴望能象城里那样拥有明亮的夜晚。甘河镇投入80万元,新装太阳能路灯90盏,各村也陆续安装上了路灯,现在的甘河镇每到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时,再也不是漆黑一片了,路灯照亮了偏远的农村,带来了平静祥和。明亮的晚上,镇区洋溢着现代文明气息,白日繁荣的商业街又挤满了休闲娱乐的人群。“路灯亮了,我们农民的心亮堂了,我们农村也能像城市那样有明亮的路灯了。”甘河村民高生军看着盏盏路灯照亮了整个街道,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 X; ~7 F# |0 @- {9 I2 J% a1 R: A+ g, r* n- c4 o0 M
显特色 富民产业鼓起百姓钱袋子) g* M9 J/ J& I
5 {- V5 A5 e0 U& U 农业是甘河镇的支柱产业,小麦、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了一大批设施农业和现代农业。经过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开展多种经营,现在的农田里再也不是过去那种秋种玉米、夏播小麦,而是桃子西瓜连片、葡萄猕猴桃飘香。宋村的万亩猕猴桃基地,桥尚、马坊的千亩葡萄观光基地等一批现代农业的建设,给甘河镇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部分农民走上富裕增收的道路,带动全县周边乡镇的农户发展,增加收入。以甘塘禽业为龙头的肉鸡养殖,依靠西安现代新农业集团,按照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发展迅猛。以恒源养殖厂为龙头的肉猪养殖,更是带动了周边农户发展肉猪养殖。另外,西侯等村的手工织布、甘河村的鞋垫加工、东侯村的红薯秧苗繁育、西尧村蘑菇培育等也已形成规模,正在进一步发展壮大。# N) C( g$ Y( z' g8 |( e6 i4 ~
& l- ~0 O4 N9 o* _ 惠民生 社会事业幸福全甘河
% V9 N( Q, x4 G. r
8 Q2 ?, A) _* W& {# G “做幸福甘河人”,是甘河镇党委政府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让辖区群众过得更有尊严,生活得更加幸福,镇领导班子团结共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抓落实、求突破,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一是抓重点。先后承担县级重点项目10余个,猕猴桃基地建设项目、镇区建设项目、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土地整理项目进展顺利。二是育龙头。明确了符合甘河实际的招商方向,倡导“诚信、开明、高效”的作风,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创业环境。三是重民生。先后引进培育了四川伊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咸阳日兴隆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甘河农业产业优化升级。扎实做好民生工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惠及每一位甘河人,80岁以上老人月月领取生活津贴,组织残疾人学习培训,帮助残疾人就业,加强对低保户的救助、按时发放生活救济,人饮工程、维稳信访、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无不体现着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怀,无不彰显着和谐社会的巨大魅力。甘河人从细微处感受到了民生关怀,享受到了春天的幸福和美好,体会到了做“幸福的甘河人”,是一句实实在在的真话。: U! M5 w/ S- b; f+ a0 J
4 P" L8 C, V" B9 ^2 @8 M 此时,正值仲夏的甘河镇处处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村庄院落整齐有序,干部群众笑语喧哗,这片有着厚重历史的土地正在发生着多姿多彩的嬗变。户县建设西安市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的定位,更让三万甘河人民信心饱满。甘河镇党委政府将立足自身发展定位,精心谋划发展布局,充分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优化镇域经济发展格局,强化社会管理服务职能,让古老的甘河镇成为科学发展、和谐幸福的新甘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