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 }; r+ g* I
李萃亭烈士陵园位于蒋村镇东寨村南农田里,距甘西小学约2公里,距户县县城约15公里,被当地尊为“先生坟”。陵园坐南朝北,背靠终南山,朝向周户大地。一条长52米、宽2米的通道由陵南直通陵园,通道两边冬青苍翠,两排银杏树郁郁葱葱,陵园内外四季泛绿,喻示烈士精神万古长青。! f! Q* A' G$ j5 c6 e+ Q
7 I" k+ ?2 R' S; O) C, w
“他毕生追求真理,爱国爱民,矢志教书育人,济世经邦,力主学以致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发展党的基础教育事业作出了宝贵贡献。”在户县党史研究室主任马宏利的讲述中,李萃亭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迹,呈现在我们眼前……
" Q+ R% ] ^# P; w- D
9 w r4 s6 |" C9 O) b, }9 a7 _ 李萃亭1883年出生于户县蒋村镇东寨(原周至县祖庵区东寨)一个书香世家,从小求学上进,爱国爱民,在当地颇有声望。民国初年,与胞兄创办静修学舍,设馆教学。1930年在蒋村自建校舍,从此有了固定校址,后改为私立甘西小学。
2 V. C+ @# S9 B4 d8 F o5 c& @ A! }
5 g) Y4 Y3 ^7 J/ d0 O; G0 O “九·一八”事变后,国是日蹙,他撰诗文多篇,疾呼民众奋起救国。红军北上抗日、爱国七君子事件和西安事变,他都积极声援。抗战爆发,他的救国热情更高,认定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希望,毅然将还在西安师范上学的儿子李光先送往延安,参加革命。
+ m6 F1 _- R( P6 l$ w4 m# \. \' P7 t
& {, x0 c9 U Y0 ~* p O 1939年10月,李萃亭不顾白色恐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主持的甘西小学,先后有共产党员多人执教,为革命培养、输送了许多优秀干部,成为周户地区地下党的一个战斗堡垒。1941年农历正月初四,李萃亭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下狱,备受摧残,坚贞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光荣献身。1945年中共七大期间,李萃亭的英名被载入《中国共产党烈士纪念册》。1988年,著名作家贾平凹为烈士题词:“周户伟者,终南贤人”。3 d( w& n# L2 f/ O& p) V5 D
1 a- r J" N/ {$ P( B- C* e
烈士牺牲后,当地人民将烈士骨骸安葬于此,1979年10月,户县革命委员会拓地建陵,刻石立碑。陵园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四周砌有围墙,陵园内有坟莹两座,一座为李萃亭之墓,一座为其兄李沉斋之墓。
# M" u6 |7 _4 f3 P! j* p N# x' X7 a- P' O/ Z4 k! I
马宏利说,多年来,甘西小学和李萃亭烈士陵园在革命传统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每年清明节,户县蒋村镇中小学及县内许多机关、单位、学校、团体等党员干部群众前来陵园拜谒烈士,敬献花圈。 # g& n# T4 O: F# k
(本文来源:西安日报8 g" u' B* e" 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