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5-24 10: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 必须纠正英语教学在过度要求中的错误倾向》-鲍明道
我是学外语、译外语和教外语的,我们当时学的目的和现在教的目的是通过语言这一工具吸收别国先进的东西为我所用或把中国的东西介绍出去,一言而蔽之,是为了彼此交流和学习,即实用。人家也在学我们中文嘛,所以说学习外语本身没有错。不过,我也同情因过不了英语四级考试拿不到毕业文凭的同学 ,断送了他们专业的前程,埋没了多少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呀!世界上多少科学巨人就是因有一技之长成材的,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另外,我认为现在学外语的的教育思想有了问题,那就是脱离实际,成了为学习而学习,为毕业而学习,为评职称而学习,为谋职业而学习,为时髦而学习,完全背离学外语为了实用的宗旨。在这一点上教育部应引起重视,改变目前滥学英语的要求,滥用英语作为过关斩将的手段,其实能被斩的只是要通过全国统考外语的等级考试的学子,其他的不仅斩不了,还导致权力作假的风气,带来了严重的负面作用。特别是在评职称上,所谓的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甚至教授,特别是当官的评上了职称,按说都已过了外语关,而实际情况可不是这样,大多在弄虚作假,而且花样百出。有的是管理部门有意放关,叫我们外语老师去开培训班,他们既创了收又保他们过了关。把规定的几篇课文说一说,且译成了中文,有的就靠背译文过了关;有的干脆指定一篇外文译成中文,且可带回去译,结果是叫我们外语老师代译后上交而过了关。在高层这样弄虚作假,怎不败坏了风气!
现在的党政军都有这么一股不正之风,怎不使社会风气沦丧,高职称都能造假,难怪社会上到处都有假货了。现在连幼儿园、小学也要学英语,初中和高中更不用说了。笔者是为了国家建设的需要,连一个字母都不识的情况下保送到外语学院学习的,只学了三年出来就当翻译,口译笔译都能干,并成了外语的专家,在大学当外语系的头。
本人深深体会到,为了用而学,学则成,学而不用等于零,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就拿口语来说,过去留洋回国的,久不用就不会讲了,久不用连家乡话都不会讲也大有人在,更何况是外语了。说老实话,像我这样一辈子从事外语的,一段时间不用,口头也会生疏,上场时还得自我练习一番方行。至于其他专业所学的外语,大多以阅读本专业或写点论文摘要为主,就是留洋回来的大多也只限于此,即便回来之初会说一些,后来也变成哑巴了。有了英语的基础,到外面要用外语的环境下学会说并不困难,相反,如在国内学口语而不接触外国人,学了也没有用,出去连听都听不懂,也要在国外用外语的场合下适应一段后方行。美国唐人街,没有融入当地社会的不会英语的大有人在,就像我会两种外语却不会说所在地的方言一样。
外语从娃娃抓起的话值得商榷。我的孩子小时能跟着我说外语,甚至在大会上会朗诵外国诗歌,而现在呢,因转学了并用了其他外语,原先学的因长期不用,连字母都认不得了。现在外语学校满天飞,为了被上级业务部门批准就请有高职称的外语老师去当有其名无其实的假校长,批下来后就大赚其钱,真是误人子弟,说白了就是骗钱。现在高中不分青红皂白,把英语放到高得不适当的位置,而占去学生很多宝贵的时间,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为了应付高考过早分班,使理工学生,即便考入大学,对本国的历史和地理知之甚少,语文程度也不高,到毕业时,写出的论文不敢恭维,严重影响他们日后的著书立说的能力。
我承认,实事求是在外语教学的过度的要求中被扭曲了。但我无力扭转这一局面,因根子在教育部,而教育部的做法出于一个伟人邓的一句“应从娃娃抓起”的话。所以,我认为,教条主义害人不浅。破了毛主席的“凡”字,就不能破邓的“凡”字。同样应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修正。
——————————————————————————
鲍老师曾经是大学外语系主任,现为浙江外语协会秘书长。我们温习鲍老师的文章,应该对那些手握大权,鼓吹全民学英语的人有深刻反省,不要再执迷不悟,沾沾自喜于英语考试的巨大利益之中,而迷途不知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