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 Y7 `# U( F6 t
/ M& m/ ^6 E1 k7 l5 v- z! W$ x 昨日第二届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在西安开幕,在户县木刻展区前围满了市民,有刻章的、问花纹的……确实很“火”。人群中间一位妇女不停的摆弄着手里的刻刀和木头,她就是“户县李氏木刻工艺”第五代传承人刘鹏鹂。刘鹏鹂是该工艺唯一传承人,一心想把此项技艺传承下去的她,却难寻传承人,面对困惑,刘鹏鹂想面向全国寻觅传承人。
$ r6 D8 b F9 S# ~( z 舅舅“捉”外甥女当传人
* ^0 K8 ~! R& \. s8 f. w: y 昨日下午,记者在博览会上的展区内,看到墙壁上除过《朱子家训》外最吸引人的就是挂了许多弹弓,不时的有人来看想买。刘鹏鹂指着墙上的《朱子家训》告诉记者:“这件作品不好刻,上面有103句话,103种不同的字体,103种不同的设计章法,非常细小。完成这件作品需要半年时间。”
& i# y5 J# f0 ? C$ t, D 她告诉记者,她的木刻技艺都是传自舅舅李文斌。李文斌是户县的文化名人,书法绘画均有建树。虽然是机械工程师,但他这个木匠世家走出的知识分子没有丢掉祖传的木刻技艺。6 y0 T0 E* f; @6 e( V6 O9 R# n; B
在刘鹏鹂16岁时,一次舅舅问她有什么爱好,她的一句“美术”就被正为木刻传人发愁的舅舅“捉”到家里学木刻去了。# m m+ z) U* |3 }
专心木刻多年
) G$ p) d5 d8 R2 ~0 n8 h 在舅舅家学了三年木刻后,刘鹏鹂进入了户县当地的一家漆器木器厂。几年后,又去了广州创业。到2001年的时候,有了一定资本积累的她回到户县办起了服装厂。在采访时,刘鹏鹂有些回避提及她的这段“辉煌”时光,一旁她的几个朋友给记者讲述了刘鹏鹂当年的风光。) ]1 C$ }; ^0 l1 g8 o% u
成了女老板的刘鹏鹂在忙于生意的时候也没有忘记木刻,她说,在当时资产也上了百万了,忙归忙,木刻没有丢。
6 C: R# X9 C* t6 c/ ~1 ]) f 非遗项目如今难寻传人
3 ~/ G+ V0 e. W% D" P& X5 P5 g" L; j 现在的“户县李氏木刻工艺”成为西安市第二批非遗保护项目。如今的刘鹏鹂已经成功转换角色,成为一个职业的木刻艺人了。不过,她现在又开始面临当年舅舅的苦恼,就是技艺传承的问题。刘鹏鹂是该工艺唯一传承人,这也是“户县李氏木刻”的无奈。0 t- k0 q+ C3 H
刘鹏鹂曾经考虑过传艺舅舅的孙子,让李氏木刻工艺重新姓李,可是依靠木刻谋生是很艰辛很清贫的,这让她暂时无法向舅舅的孙辈开口。刘鹏鹂说:“因为学习木刻很辛苦又清贫,现在的年轻人都想着如何挣更多的钱,所以没人想来学。我正四处寻觅传承人,全国各地,只要有人想学我就收他为徒,要将‘户县李氏木刻’这门传统的技艺传承下去。”) ]/ M4 M; W: b( l" y' v( t
户县李氏木刻工艺起源于1877年,经过四代人的传承和发展,已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和特色。其作品质感细腻、线条优美流畅,图案丰富多彩。2009年通过专家认证,以刘鹏鹂为技艺传承人的 “户县李氏木刻工艺”成为西安市第二批非遗保护项目。
* [, o5 b* I% @6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