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漂”一词从“北漂”脱胎而出。西安这座城市的万千寻梦者,努力把根扎进这座城市,辛酸苦辣,滋味自知。快过年了,那个叫做“老家”的温暖之地在召唤着他们回家。对于“西漂”一族来说,春节是暂别辛劳和回归亲情,也是为来年蓄积力量。于是,我们的视角转向了这群为了西安的美丽而默默付出的人们。 张维新今年31岁,河南三门峡市人,来西安已经11年了。10月17日晚上,记者在西影路张维新住所对其进行了采访。自称“资深西漂”的他对记者谈起了他十一年来的“西漂”感受—— ■记者 杨家辰! E4 z' e+ P( H# H+ d
艰难落脚 买个二手自行车为找工作,一天伙食费只有五块钱7 O; z$ }5 I3 w) t+ q7 U
2000年,大学毕业后我就来西安了。我大学是在河南读的,来西安是因为我媳妇——但是没有结婚,是女朋友,呵呵,她在西安读书并且想留在西安。我考虑到西安离我们老家不远,而且是省会城市,就业机会多,为了能和女朋友在一起,我就过来了,那是千禧年。其实之前我因为要去看我媳妇,也来过几次西安,印象比较好,感觉城市建设比郑州好,挺喜欢西安的。这就来了,从2000年到现在,十一年了。哎呀,快得很啊!“西漂”了十一年啊。
* Q/ I% S* k$ f7 v" h" o% J! X 一来西安,首先面临的就是找工作。房子问题倒好解决,我来之前我媳妇已经在城中村租了一间民房。落脚的地方算是有了。我记得一个月房租是整整一百元,就在原来北方乐园东面的那个何家村,现在村子已经拆了。6 [! g' s J0 n
我来西安之前,我媳妇的工作已经找到了,是一家医药公司。一进这个公司要去北京培训,我记不清多长时间了,大概有三四个月吧。我一去西安,我媳妇就走了。我一个人在西安,花了五十块钱在文艺路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就整天在西安城里面转,一是找工作,二是熟悉地形,没头苍蝇似的乱撞呢。
_3 C T# A2 V( r: D3 w6 t 我运气不好,再加上我这个人有点……咋说呢,有点自视清高吧。一般的工作看不上,好的工作轮不上我。就一直找不到工作,身上带的钱不多了,人特别紧张。我父母本来就不愿意我来西安,我父母是公务员,在我们当地认识的人还不少,按他们的意思是给我在三门峡找个好一点的单位,寻寻人就进去了。当时安排个人是很容易的,不像现在考公务员这么艰难。我来西安也是和父母顶了牛后出来的。家里人的意思就是,你先去西安看看,情况不好,赶紧往回走。
% k% M' |$ X9 ^" g' d 所以找不到工作,我是不敢给家里人说的,我给家里打电话说我找到工作了,待遇还不错。我媳妇也不断打电话问我找工作的事情,那时候手机还是双向收费,我说:“不敢老打电话了,再打手机就欠费了。”真的,当时一碗面才三块钱。但是我的伙食费一天才五块钱,不敢超支。呵呵,可怜得很呢。
" s+ J+ N3 c3 \' d5 P' F5 K 逐渐适应 要当西安人先学西安话,学的第一句是“户县大王香醋”5 a8 g% E( [0 Q; b
后来还是我媳妇给我介绍了一个熟人,一个非常热心的大姐,这才帮我找到了第一份工作。这个大姐是我媳妇大学期间给她的小孩做过家教。从这事情我发现中国还是个人情社会,有熟人还是好混一些。所以,从那以后,我就有了一个强烈的意识:人脉资源是财富。其实我们这些所谓的 “西漂”,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愿意多交朋友,因为在西安没有根基嘛。
& t. s @1 t/ c4 ^2 R; O: ]5 q6 Y 我的这份工作是一家旅行社的接待,坐办公室的。连合同都没有签,我就干上了。第一个月工资发到手是八百多。听着不多吧,在当时,钱还值钱,我还小惊喜了一下,起码在西安立足了啊。
! z, P6 c; U" i% p+ G 我感觉我的适应能力还是挺强的。到西安没几天我就会说陕西方言了。你猜我学的第一句陕西话是啥?哈哈,是“户县大王香醋”。我住的村子有个推车子卖醋的,天天喊这一句呢,我就学会了。要当西安人首先要说西安话,对不对?0 q' N6 e7 ]( S/ Y7 G
慢慢地熟悉西安了,路摸清了,朋友也认识了不少。我媳妇培训结束回到西安,我俩出去逛,路我比她熟,她说我待了几个月的比她待了几年的还强。我觉得吧,你既然已经选择了这个城市了,就要热爱它,认同它。我发现很多“西漂”,你问他是哪里人,东北来的说他是东北人,四川来的说他是四川人。我是河南三门峡的,但是别人问我,我就说我是西安人,我一来西安,我就自称西安人。虽然我户口不在这里,但是我人在这里,首先我自己要认为我是西安人。5 T( G* o$ D, m
艰苦岁月 没有住过城中村,就不算是个真正的“西漂”
' A# W1 T [- B: r 反正来了以后就没有打算回去,当然,以后想回老家也不可能了——现在要回老家进哪个单位,门都没有,难着呢。既然选择了在西安发展,但是刚开始浑浑噩噩的,不知道以后怎么发展。当时人瓜,眼光不长远。比如说买房子的事吧。当时要在西安买房子多便宜的,我和我媳妇的家里帮着凑点钱,轻轻松松就买了。但是人当时都不那么想,我父母在我们老家给我买了一套一百六十平米的房子。单位房,超级便宜,还想着我和我媳妇过几年就回去了。后来后悔了,房价疯长啊。, @+ G; f! y9 ~
我和我媳妇买房子都到2008年了。之前就一直租房子,先是在城中村住。住过何家村和黄雁村,那段时间我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很开心的。要买菜吃饭泡澡堂买东西一下楼就在村子里解决了。对了,我住何家村的时候,村里有个四川人做的回锅肉美得很,呵呵,以后再也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回锅肉。六块钱,满满一大盘的大片肉,香!
$ k/ t) N, U+ E) E 住城中村总体来说我觉得还能适应。你想,当时刚从学校出来,集体宿舍住惯了,就啥都能适应了。当然,现在你让我住城中村的民房去,那就不行了。夏天热死你,冬天冻死你。其实很多 “西漂”一族都有住城中村的经历。夸张一点说,没有住过城中村,你就不算是个真正的“西漂”。
1 R1 K+ m* _8 X" Q3 Z. e" }0 t+ i 渐入佳境 结了婚,买了房,但心里还是感觉有点漂
1 f4 {# e( D2 r5 m5 _; S3 f- d 2006年,我在旅行社的一个部门领导和他的一个朋友承包了一个项目,他们把我叫过去帮他们具体负责,于是我也算是有了第二份工作了。为了工作方便,就不住城中村了,租单元房,搬到文艺路去了,住宿和办公在一起。虽然挣钱不是很多,但是毕竟提高了好多了。关键是没有负担,没有结婚,没有小孩,我和我媳妇一个月合起来有五千多,挣的钱几乎都是存着买房呢。! X5 L# @& p8 L- c7 o
2008年,这一年真够忙活的。结婚和买房子这两件大事全解决了。但是我们也奔三的人了。两家父母都催我们赶紧结婚呢。我们结婚其实也就是补那个结婚证。婚礼在老家举行了一次,回西安后在西安又办了一次,毕竟现在的生活重心还是在西安。
% |) v, [2 ]% Y* E$ B& b, y 房子是从一个朋友那里转过来的,虽然是二手房,但是没有住过人。买房的钱是两家父母给了十万,我们拿了七万,银行还按揭了一些,就把房子买了。地段我挺满意的,离大雁塔北广场比较近。我父母来西安逛,也很喜欢周边的环境,一看喷泉啥的,觉得挺美,回家后跟亲戚朋友说我在西安最美的地方住着。我听着心里挺舒坦的,毕竟在西安打拼了这些年了,有了个不错的房子,心里还是感觉有些成就感。但是,做“西漂”久了,买了房,还是感觉有点漂呀。3 ?" F! P% K- Q/ ?6 |' E& b
从去年起,旅行社的事情因为一些原因,我退出不做了。今年我一直闲着,准备再找个事情做,想做生意给自己干。因为这么多年一直在旅游这个行业混,还是想做和这相关的事情。媳妇怀孕了,我要赶紧赚钱呀。
# p8 P" v% V) m6 Q9 a 来日方长 想把父母接到西安,再有个孩子,彻底结束“西漂”9 J2 {* k" Z; E2 p0 v& S
买房以后,我就想我的“西漂”生活结束了没有,没有。要结束“西漂”,首先要有房子,这个我有了。其次,西安户口,这个我没有。再次,要有孩子,而且孩子要在西安受教育,这个我也没有。第四,就是父母。过几年父母就退休了,我想把父母接到西安来,父母一来西安,我再有个娃,上有老下有小把我这么一拴,我就漂不动了。这四件事情全部解决了,我想我的“西漂”生活就彻底结束了。
# o, H3 I+ n# [. b( N. {9 K' C* V) s 今年春节还是要回家过的。在西安忙了一年了,回家看看父母,必须的。好的一点是我家和西安不是很远。三门峡市你知道不?就在陕西和河南的边上呢。最近几年回家还好一点,坐朋友顺车,不受春运那份罪了。今年我媳妇怀上了,三个月了,要是让她大包小包挤火车那是不敢想的。对了,刚才我说没有住过城中村,你就不算是个真正的“西漂”。呵呵,其实还应该有一句:没有经历过春运,你也不算是真正的“西漂”。( W4 U( t9 h) _5 X* V" n% Q" R
我不知道春节对于别人来说是什么,我觉得像我这样“西漂”的人,春节能让我暂时离开西安,然后退后一步来反思这一年来自己都干了些什么,计划明年要做些什么。总之,今天的漂是为了以后不再漂。一切都朝好的方面发展着,我想,给“西漂”生活画上个句号应该不远了吧。
- h" z* k5 ^& O% Y- k$ Z!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