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如影随风 于 2010-11-9 00:24 编辑
9 m+ j! L& }8 t/ }1 h
; K' U0 s- i; e+ x9 O, \6 t6 H 时间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人们发明的计算时间的东西,比如年月日时分秒,不过是一个个的计量单位,现在人们往往把这些东西视同时间本身,直接称之为“时间”。金钱则是人们发明出来计算物质财富的单位,也并不等同于物质财富本身,虽然人们已经习惯于把“金钱”等同于物质财富。即使如此,时间与金钱仍然有着本质的区别,时间是生命的刻度尺,对于有生命的人来说,其意义远远大于金钱,绝不可能与金钱划上等号。
$ ]- g @7 W. \8 a4 M; n
( P) S4 \& p0 k 9 M+ f5 o" t$ M4 N, k
1 r" N% A* p5 K# Y. _& |0 d4 @, r8 l$ N. W, i/ ^1 e
9 y7 V9 `: \. O) Z9 O2 [* _: [ “时间就是金钱”云者,有人认为是在劝导人们珍惜时间,但这个比喻本身有着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这个劝导的功效也大打折扣。比如对于富二代,就没有任何效力,他们有的是钱。在他们眼里,最不值钱的东西就是金钱了,有时候他们可能什么都缺,但就是不缺钱。既然如此,又何必去珍惜时间呢?时间也不过就是金钱而已吗?因此,他们就泡妞、吸毒、飙车,就拼命消磨时间,就拼命浪费生命。其实,正是那些崇尚“时间就是金钱”理念并为他们服务的“导师”害了他们。
" O( K5 t6 v# b( ^% {% i0 [) ^, H+ ?8 k
! A; |' m4 P; u- x, ~' C0 @" W( g( y5 r9 A4 {# c. h
8 A. ?8 ?( O2 k1 w* x4 M) j8 }, D: b
* J; z. x) h1 o+ v 这样的误导既不是从今天开始,也不是从深圳开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用来奉劝人们努力读书的错误古训被人们奉行了千百年。结果当然是一样的,富家子弟已经既有“颜如玉”,又有“黄金屋”,何必费脑筋去读书呢?反正已经在手的“颜如玉”、“黄金屋”已经用不完了,再多又如何?不过可以让更多作风不正的西门庆们及狡诈凶悍的盗匪们惦记罢了。所以富家子弟也往往不喜读书,却更喜欢提笼架鸟、流连青楼。8 n ]& R) W1 X$ h$ n. E
- g# ~9 K/ K4 o5 T" z+ b$ N6 o
! N- Z0 o9 w% a5 A0 e
. c& e" d5 b$ V; x
* z8 g# z5 i# c1 n, C “金钱”、“黄金屋”、“颜如玉”之类的发明对于富人是没什么意义的了,那么对穷人毕竟还有些意义吧?也不尽然。我们看到的是,工人的时间变成了资本家的金钱,而工人得到的只是糊口费。当然,如果你认为那点可怜的票子可以称之为“金钱”的话,那也可以说“时间就是金钱”。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吗?!随你的便吧。与这句“今训”相联系的是“知识改变命运”,所以光记住这句“今训”还不够,还要用功读书。然而知识的确可以改变生活,但决改变不了命运。富人家的子弟有政府照顾,不是有专门的富二代培训班吗?他们一长大就可能有副总或老总的位子坐,而穷人家的孩子就算再厉害,也不过做他们的管家。企业是人家的,自然人家说了算,这一点暂且不论。公务员考试总应该公平了吧?知识在这里应该起作用了吧?非也,某地不是出现过选拔几名公务员,入围的全是领导的子弟这种事情吗?或者有人会说,那都是个别的,并不普遍,呵呵,我想潘金莲被捉奸在床时,或许也会说“我这是第一次”。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学得好不如生得好,不是如此吗?既然事实已经如此,却又搞出什么“时间就是金钱”、“知识改变命运”来骗人,呸!不要脸居然可以到这种程度么?
7 U/ _( P8 b' @; Z7 ]9 s$ i) R% ~5 {8 h2 a
9 U* X& q1 S* e2 @+ u3 c( v& m
+ ~6 `/ L/ n$ f' O- `, o
* z* U0 D" E; c0 y
# O N9 r. y* \ 更令人难解的是,重视时间并无差错,劝导人们珍惜时间并无差错,但为什么把金钱放到如此重要的地位直至与能和生命等同的时间并列起来呢?爱钱之心或许人皆有之,但爱钱如命的人真地比比皆是么?稍有阅历之人,大约都知道金钱大概是一个什么东西,但刚经世事的年轻人也懂得么?“时间就是金钱”这种“教导”究竟是“劝进”呢?还是“劝退”呢?
# J0 ~2 G, H; P' X! M9 g3 z#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