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余下玉店 于 2010-9-19 15:31 编辑 , |# w& b9 v4 S8 T5 Z4 z
& m& n2 M2 y5 |7 h, E9 R3 u
第2页:八爪毒虫:吸血后比黄豆大,钻到人肉里抠不出来 1 M7 E1 k. v# j( G+ |9 e2 N! L
蜱:八爪毒虫 ' q. M& d5 C2 X( F4 a) k
2 _2 ?8 ^: i; i: U! A- u, r5 g' s
平时比芝麻大一点,吸血后比黄豆大,有八个爪,钻到人肉里,抠不出来。 * \% \8 T( `! |7 S& h# k9 x& `8 n
7 [' G) e$ b& f+ H# V% q 商城县伏山乡,位于大别山区。当地卫生院院长张晶介绍,商城是蜱虫重灾区,而伏山乡又是商城的重灾区。 $ f9 y) O) Y: g; f" e* `' F
3 y$ k: W4 h8 ^. W9 B% ?3 d* K- F 伏山乡南冲村李贤芳,也被蜱虫叮咬,但她不知道发生在何时何地。6月1日,她开始发烧、呕吐,吃不下饭,五脏六腑就像刀子在割。她去县人民医院,没医治好,又到信阳154医院,治疗半个月,血小板恢复正常。 % c3 q t; u* {8 m( h+ q
' `2 E0 h o+ o6 ?8 F 李贤芳庆幸,自己发现得早。她说,以前没听说过这种虫子,今年商城县被咬的很多,传言四起,有的说这种虫子很小,肉眼都看不见,在草里,有植物的地方就有,听说很多人都死了,现在都没人敢[size=+0]上山采茶下稻地干活。 ! g ^' J9 `* [9 P
/ R' g m1 _/ ]' R- R
雷呈琼见过这种虫子。她也是南冲村村民。她丈夫杨富是该村主任,同时也是一名村医。
1 `1 [& N) L$ ~8 F6 G0 G' g) v/ }3 \# {8 {; k7 K
今年7月31日,雷呈琼到院里摘菜,随后回家,卷起裤腿看电视。杨富看到她腿[size=+0]上叮着一只黑色虫子,只有芝麻粒大,用手扣,没扣掉,后用医疗镊子将其夹掉。当天,雷呈琼没事,4天后发烧,后在信阳治疗痊愈。 7 b- J6 G/ H8 U
! N9 `( B1 Z1 n* G3 l
8月24日下午,记者在下马河村火庙组,村头几个妇女主动要求去草丛里捉蜱虫给记者看,被制止。她们又在狗的身[size=+0]上扒,还是没找到。“这东西平时比芝麻大一点,吸了血胀大几十倍,比黄豆还大,有八个爪,钻到人肉里,抠都抠不出来。” & Q z2 G7 O+ O$ [ X( t
3 Z# V9 h( g% b* W 12岁的罗政还挽起衣服,给记者看他腰部被蜱虫咬伤的红肿痕迹。他的母亲腿[size=+0]上,有多处白色的点状伤疤,“都是蜱虫咬的,不过没发病。”
& {5 z$ g3 \" z# m, V/ f
8 X2 ?; c1 Z$ ]* d 村民们一旦发现蜱虫吸附在皮肤[size=+0]上,一般就是抠,还有人用烟头烧,据说蜱虫被烧后,会把八个爪从肉里拔出来。 4 C5 I* ~. c- x) y* C" Y9 j, D0 f
6 r% Z+ I. _: c5 Q
搜索发现,蜱虫在受到外界刺激后,会通过爪分泌更多毒素。[size=+0]上述办法,都难以保证第一时间取出蜱爪。
) E d g8 Y3 m$ T8 A
" w- D5 H0 T( f 商城县卫生局的宣传资料则建议人们找镊子夹出来。 1 a1 k( [3 g) { X2 Y+ W
& d. ~2 k: x& m ?4 ^- w 杨富说,商城蜱虫咬人,在2007年前后就有发生,但人数不多,咬后也没事,也就出现皮肤瘙痒,涂点清凉油就没事。从2009年开始,被咬人数增多,出现多名死亡个例。今年尤其多,若救治不及时,便可能会有危险。
0 W7 p2 e' [2 K
+ V* K: O$ \6 N& X6 }1 w 蜱“毒”传播谜团
. h: {1 B5 s; P
9 H# \ F8 S P+ ]$ v% \/ q! \0 { 蜱虫致命病原体仍未分离出,但已发现其具传染性,病患表示基层医院没按传染病法防护 ; k) }9 O/ e' q6 D& w* r4 Z
9 }7 [$ O8 u a9 a% G
今年夏天,商城县蜱虫暴发后,杨富从县卫生局领到相关宣传材料。材料介绍,蜱虫通常栖息于草丛与植物叶间,但材料并未提及,蜱虫携带的是什么病毒,又是如何传播。
" b) I5 h, d: o0 C) c8 b
. M" w' K j# p; D6 v3 ]$ k8 O 杨富听说,蜱虫最初是动物身[size=+0]上携带的,他很想知道,为什么今年会在人际传播?是否虫子有了变异? 7 }6 T0 f# j: h- w6 g7 U
) C: k: q' W+ y1 \9 i* n 对于杨富的这些疑惑,商城县卫生局纪委书记吴泽欣说,他也搞不清楚。目前只知道,蜱虫会传播一种“吞噬细胞无形体”,它会使血小板、白细胞减少。所以业界将这病称为“无形体病”。 . p" H) I" p+ e% ~0 ?
' \7 w- q% O: V! [- @" f0 Z
但迄今为止,只有美国和欧洲一个国家从蜱虫咬伤患者体内分离出病原体。所以在河南各级医院和疾控部门都将该病称为“疑似无形体病”。 & O. ?6 m+ k. C1 q
: N( @6 P, a% y 据商城县疾控中心主任余芳介绍,2008年,信阳五个县区曾出现疑似无形体病症,县疾控中心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以加强对该病的监测和[size=+0]上报。
# F* L9 ~5 Z: m. t0 T% ]# \. ]6 r9 q% D" ?# v
2009年5月,河南省成功申请到“河南省无形体病病原学、流行病学研究及其预防控制”项目,中澳专家联合攻关。 5 B4 k& d0 e5 y/ L9 W$ |. D) S
4 W3 F/ W' N [6 {( L
但是病原体一直没有分离出来。余芳说,[size=+0]上级专家出于严谨,目前已将此类病更名为“发热兼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 |0 D3 ]8 C" }+ I4 k* `
/ c7 a2 B5 z' B; a% J' s9 H 吴泽欣认为,该病的可怕之处在于,除了感染人群能诊治外,疾病的病原体以及传播途径,至今还是个谜。 9 ^2 {4 ]; Y7 ~/ b( Y" } v6 K
0 c2 C2 O; ^" o( H! S
吴玉涛有个结一直未解开。他未在父亲身[size=+0]上找到蜱虫叮咬的痕迹,也不知道父亲何时被虫咬,“我曾问他,他说想不起来了。” : I$ |2 O# R! Q/ R( Z8 s
( Q1 g5 h. H' j( L$ v. T6 m, g" f8 y
黄志菊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发病的。她说,在发病前,她一直在照顾婆婆季德芳。
`( F6 @6 b$ P3 ^( p, s, { z) Q ?% s% W$ b
□本报记者
: C" R) a+ S, |* ]9 A6 ]8 s/ s3 D t! G( k. _/ M
孙旭阳 黄玉浩 2 A8 G' y; I' T
& s, A' t* V8 w l8 m0 i3 t X 河南信阳报道 8 ]% b8 e, Y( o" N# g
c# a# V) Z; ~( X
“八爪小虫”夺命调查 - f: J' t; {# t3 E' H, Q2 M
6 P* _$ J' v- u' C J, s8 h8 U 河南商城县多名村民被蜱虫咬后死亡,国家疾控人员前往研究对策,该病称为无形体病,早发现可防可治 $ \2 w! w1 p k
) ~2 [9 D* P: S! s: K" V4 p 去年10月初,商城县鲇鱼山乡下马河村,68岁的季德芳患疑似无形体病死亡。在她出殡时,曾照顾过她的儿媳黄志菊因身体不适住了院。对症治疗后,黄志菊康复。 . M K$ w& k0 u3 A
3 Q7 j8 G& o! Y* A6 h, ~; g; V' Y 在季德芳去世的20天后,她的远房亲戚、同村49岁的妇联主任罗林英也因无形体病死亡。她死的第二天,曾照料她的二嫂突发高烧住院,按无形体病治后康复。 + p3 b# [2 \) e3 a
* ^+ a& [6 _- P* _, f7 f
两家患者的家属均对记者说,她们在商城县人民医院陪护病患时,医生并未叮嘱过,那种病具有传染性。 4 ~; J' c2 A b, r* t
, m' _% b0 i C6 _
记者了解到,卫生部于2008年2月19日,曾向各级卫生部门下发《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下简称“《指南》”)。 9 c x' V( |- J$ @4 i% j# C" j% G
& r" S- R! o5 Q& Z6 ]# {
其中指出,蜱虫咬的无形体病属于传染病,人对此病普遍易感,与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有感染的可能。
. D# ^1 x3 X' l$ ~9 H" n7 C& x$ I) A& ~, V6 m4 K- x
商城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德强表示,知道该《指南》,但对于[size=+0]上述两家患者家属的说法予以否认。他说,医院对于蜱虫患者都是按照传染病要求防护的。
6 r1 m% e- I s5 E. u$ G
) v+ ?& r' l- S8 K& f% ~1 c2 r2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