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公文为新闻:通讯员上稿不再难
E( h) ~2 a! ~《新闻软实力:通讯员赢得媒体之道》,变公文为新闻,帮通讯员朋友成功打造稿件上版“绿色通道”。
# d/ L! C' a: |★选材更轻松:公文新闻“互化心法”,轻松从公文中提炼新闻
8 a: c8 w9 ]7 x+ C6 z- K★选题更精准:按图索“绩”,从最新政策法规中寻找报道线索
7 B2 X' s8 S# M1 k6 M1 I, o8 V★创作更简单:独创“三段式”写作法,全能创“新”大法
' R8 l) L; C1 _5 s1 ~. m★投稿更有效:成品原则,从编辑视角完成投稿前细节“质检”4 I" |2 i5 {8 E8 c0 h2 q' o
★传播更有力:“以偏概全”,提炼最新、最吸引读者的信息
% U9 z- t- h8 P详情请登录www.xczjw.org.cn(宣传之家网)% g! ~( I* [" b
9 U! G) A" q8 T1 O# A( w
联系电话:010-59792366
2 V: R, f% _' S l' H
* P2 [3 p# P1 W3 s5 T
) P1 I9 ?* d4 h) ]
5 f4 |- \$ o8 U) D6 ~ h写在前面的话
9 N; C( j0 Z4 c; r8 [ m* E
! [" z/ O. L3 y. B7 Z6 t8 h“书很好懂,新闻原来这样简单!”本书付梓前,笔者将书稿邮给了几位相熟的通讯员朋友,这是其中一位朋友给我的意见。
% y6 J1 x. Z) F; l! B# |" {% h这样的反馈,很令笔者欣慰。可以说,这是笔者写作本书的原动力,也是本书的唯一目标:让新闻更简单,让通讯员更轻松。
k) q5 }+ H3 a- m% k这样的目标能否达成,还有待通讯员读完本书后的新闻写作实践来检验。8 {1 J& o, v4 i9 O
软实力:通讯员价值重估% {5 f N: S/ g2 W Y
随着博客等自媒体形态的兴起,人人皆是传播者,而散布于各行各业的通讯员,势将成为信息传播的中流砥柱。信息时代,通讯员的价值有待重估!
6 O# W% l. u# V: k+ J对媒体而言,通讯员是媒体竞争的“助跑器”。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和成本,直接决定了新时期的媒体生存;而专业、高效的通讯员队伍,有助于媒体先发制人,占得信息获取的先机,直接影响媒体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成本。1 _% [* ^2 j' }% t
通讯员的广泛参与,不仅可以扩大媒体的信息源,而且能为媒体的运营带来成本优势。未来媒体的竞争,是内容与成本的综合较量,即谁能以最小成本,获取、选择、加工出最有价值的内容。/ q: W# k1 j( c( h
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而言,通讯员一定程度上是各自单位公众形象的“代言人”。无论我们正视与否,新闻已经渗透并影响组织运行、发展的每一个环节。由新闻宣传营造的发展“软环境”,不仅决定组织的公众形象,而且日益成为左右其竞争格局的“软实力”。
, |7 x* U( }" b" g对编辑个人而言,通讯员是源源不断的“供货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与通讯员“交情”的广度与深度,制约着编辑自身发展“空间”的广度与深度。
# j' \4 |( i) C# \% g随着信息的极大丰富,媒体越来越专业化、小众化、个性化。通讯员兼具一线专业人员与新闻宣传人员的双重身份,在信息的分众传播阶段,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让通讯员更加训练有素,既是媒体竞争的需要,也是营造通讯员所在单位发展“软环境”的需要。
( Y4 G: [, O& _! s. p宣传之道:新闻写作“基本路线”* g7 B& o) f' }* A$ k6 [
通讯员是一种重要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的发挥,有赖于让实用新闻法则“武装”通讯员。这正是本书的使命所在:以简单、实用的法则让新闻变得更简单、更有效。( `" J* n3 X, m1 w, u
严格地说,本书不是一本正统的新闻学教程,仅是一本实用主义的新闻宣传指南。它借用了某些新闻学的基本原理,融合了现行的新闻实践规则,力求在“原则”与“规则”间达致平衡,帮助通讯员快速而轻松地赢得编辑、赢得媒体、赢得公众。! _9 z4 X: ?" y& p( `4 N
新闻写作“基本路线”便是实用主义指导下的产物。通讯员新闻写作应坚持一个中心(以提升机构、地区公众形象力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报道的读者取向),遵循四项基本原则(政策指向原则、未知信息原则、读者偏好原则、方便编辑原则)。
; i4 J* Q$ D; M' i/ _0 j通讯员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会发现“基本路线”贯彻始终,渗透于本书的每个章节。在领会“基本路线”精神的前提下,通讯员对新闻的判断、选择、写作,还应做到以下三方面:4 f6 J6 u3 A! c/ U8 P. {1 r& n
一、早,做到捷足先“登”。对重大突发新闻事件、常规节假日和纪念日报道,受发稿时间、内容趋同等限制,稿件最早与编辑见面,被录用的几率越大。
3 X0 n" M( G. R) i5 Y; s& U8 g二、新,做到人无我有。通讯员遇到新闻事件时,必须对事件进行横向比较,以判断事件的新颖程度。. W' p; w& h4 G# a
三、独,做到人有我独。对常规新闻事件,通讯员要善于“去同求异”,寻找事件的特点,“独”孤求胜。
( U; o( o+ `& l5 `* F! L' l. ^% r( a; @公文新闻化:让通讯员更轻松' x+ o# D, U) ~/ W
很多通讯员是所在单位的公文写作能手,但却不善于写新闻。事实上,新闻与公文都是“说话”的艺术,二者存在互通之处。3 O: o: g0 l/ }6 N3 o. W
新闻与公文二者不能“兼得”,主要原因在通讯员混淆了新闻与公文的传播功能:新闻是向公众“说话”,必须坚持读者取向,说公众喜欢、关注、感兴趣的话;公文是向上级“说话”,必须坚持领导取向,说领导喜欢、关注、感兴趣的话。
3 @1 v% `# d. e0 |. l1 S深入剖析拟投稿媒体定位读者的阅读偏好,并从本单位实践中获取、选择、加工读者偏好的信息,是提高通讯员新闻制造力的核心。许多读者偏好的信息,往往在公文中“深藏不露”。
. P% c" }+ S' M6 Y' n% [' \掌握公文新闻化的实用技能,从公文中寻找读者偏好的信息,并用读者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重新呈现,是让新闻更简单、让通讯员更轻松的最佳捷径。
$ ?' V' E$ U2 e+ K2 L
7 V8 t1 w% c/ r! x/ H目 录3 L' ^) \# Q5 Q2 V- n
& c# W0 G$ W, C u$ ^* d上 篇 新闻入门:了解软实力 / 9
1 {, B0 K7 n y5 h" H2 F第一章 什么是新闻:用未知吸引读者 / 11
% ?/ t4 p" _, s. V* B* Z1.1 未知性:新闻的核心价值 / 11
8 y' F1 y4 w! b6 c1.1.1 “多数阅者”与读者定位
- Q, |. f$ V) v% g5 T. |1 J1.1.2 “未知为王”与“时效为后”" f" P% P& C X/ F0 v m2 ^
1.1.3 新闻相关性与“应知”、“欲知”
. Q+ e1 Y- I& s2 O# ~- Y1.2 “五性”:读者“欲知”的决定因素 / 14, W% q/ [0 f& H/ p- i- @# X1 f; D0 D
1.2.1 新闻价值叠加原则 & H* \( I; ]6 N' h" ~! t6 U
1.2.2 模拟新闻价值叠加
. g8 y0 n E/ J# E4 l/ u q1.3 新闻“五毒”:“欲知”的“灭火器” / 221 {2 r k( P$ \/ m# W$ T6 K
1.3.1 新闻“五毒”的“毒性分析”
6 W# Q! h5 ~; z* f8 q8 [1.3.2 新闻“冗余度”9 [( o2 l" Q# r- ~
1.4 新闻效用与读者偏好 / 311 W4 R; x; u' Y) {! X
1.4.1 新闻效用:最大限度增加未知信息含量
; J+ |" t0 t* r1.4.2 阅读成本: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须兼顾 4 V8 g- g/ N2 d& c+ @: i
1.4.3 阅读偏好=新闻效用―阅读成本=单位时间阅读效用
3 h9 I6 C$ |7 a1.5 新闻:忠于事实的宣传 / 33
! `2 z2 ]( h z4 d+ K1.5.1 新闻真实性
# c& M: m8 k, D) D8 r! r1.5.2 新闻失实 ; y5 ~; l, S5 d/ ?/ i9 I1 x3 ]
1.5.3 新闻真实、客观、平衡之道
: A$ \" [! j6 P! V1.6 新闻跨学科比较 / 388 ]6 j( o$ k$ g* } _( u
1.6.1 新闻不是哲学
& t1 u8 D4 D6 @: Q! p. O+ P+ h1.6.2 新闻不是历史
' r$ b( \ F( |1 w. O2 T/ p! Y1.6.3 新闻不是文学
a9 L- m7 N& r1 b0 {: f1.6.4 新闻不是宣传
+ T- `/ K( H, {3 O- \& F( o+ z) s第二章 新闻哪里来:政策导向与阅读偏好 / 41
( P0 D. x$ @! M; z* e+ O2 `9 `' |' K2.1 以小见大:小单位也能出大新闻 / 42$ h8 D2 ~: F- K* k
2.1.1 深入挖掘生活中的“小”1 i" x( L& ?. P+ C
2.1.2 化大为小:分解法表现主题 ' G. `0 O6 H: D9 A' P
2.2 “见风使墨”:把握政策、舆论动向 / 47" ^* Q: n# A% N) {3 e
2.2.1 从党代会报告把握报道方向% X6 p9 v9 X0 ?( j( c# `7 `
2.2.2 从政府工作报告寻找报道线索
5 ~# j8 X7 I1 [0 U+ B2.2.3 从部门工作报告把握报道重点9 i2 B% F2 G: @3 S1 r
2.2.4 从最新政策法规把握报道尺度 3 \1 D' n/ \* h% R2 }
2.2.5 从简报通知了解创新实践和最新精神5 }5 W2 U' @; J% t( d
2.3 体察“行情”:了解行业动态、社会热点 / 67
, I1 b* g: U5 E0 w, `- C6 p2.3.1 从报纸头版监测舆论重点
( h. s1 B5 `3 C& ~0 L2 t2.3.2 行业媒体的专业视角
* j' ~! G8 X% l2 J" {0 l$ g) S2.3.3 从头版新闻挖掘报道线索
- U" l( P5 B3 o) _( c! o2.3.4 五类常见报道宣传策略
. J8 Q* q% ]( q3 [& S2.4 “走”为上计:深入现场采访 / 79
/ g; ?" ~" ]( d8 E4 ~/ h& v% _2.4.1 开拓信源:了解哪些现场值得深入 6 s( ^* Z6 H& x1 ~2 g. F5 I
2.4.2 拟定提纲:明确采访内容和对象 8 f; ^ r3 a$ s% T6 C# _0 h
2.4.3 深入现场:挖掘欲知、未知的有用信息
& K+ ~0 a4 j0 k' b/ X* X2.5 弃“旧”图“新”:提炼新闻信息 / 81
' _. k" s6 V) M, F! T2.5.1 “五性”:新闻价值排序原则 - `: C A; Q3 Y; H6 v$ C4 S
2.5.2 方向与深度:判断哪些信息适合宣传. n( @( P' ~$ Y: C; D0 [
2.5.3 “削稿适版”:依投稿媒体不同区别选择信息
; w, J$ G" v/ r, l下 篇 新闻采写:制造软实力 / 85 r8 w+ d# u, _. L1 ~* A. l6 M
第三章 题好一半文:读题时代的标题制作 / 87
+ A1 n4 `6 {4 x2 M9 k- b% Q: s7 z3.1 标题的效用与类型 / 87, U# [2 l5 B6 B0 p9 }' K1 j7 x1 D
3.1.1 标题的效用
, l. O; B8 |- E m) q3.1.2 标题的类型2 w, X9 w: o: n: E
3.1.3 标题的结构 ; y& x! ?( a2 Z ~
3.2 好标题的标准 / 97. f: z( d/ f1 ~( x1 ~
3.2.1标题的基本要求# D- l* @1 U4 B; {/ l* A: O6 X0 N
3.2.2 好标题的“质量标准”
. C" b' k* S/ I" v/ J: C& \3.3 标题制作方法 / 103
# S' D, ~2 R" i9 |& [! Z5 ]3.3.1 标题制作五大原则 * ?& C$ a# U, j d' V
3.3.2 标题制作五大步骤
* m P, M, p* i5 o4 E' V3.3.3 新闻标题制作实例 # N5 t0 t% x9 ]% j! s
3.3.4 各类消息标题制作技巧
4 E2 C; h B; [5 L5 L* |3.3.5 通讯类标题常见类型分析
' K" [5 C4 F1 w- r1 U+ d/ o, F3.4 标题修辞艺术 / 120
; [/ t1 ?# X% T0 i- v: Q3.5 标题制作规范与禁忌 / 1231 d& z+ P; F# }( F$ |
3.5.1 新闻标题十大规范 - v' v( }6 | D# T. L& n
3.5.2 新闻标题十大禁忌 6 Q8 ^3 t' c% J$ \" c3 I
第四章 消息写作:学会依信息价值排序 / 130
/ S' D2 r# X* @4 E, y2 l4.1 常见消息种类及结构形式 / 132
$ |+ o8 g) M% H) X4.1.1 常见消息种类
9 f* u" B# J/ s& e5 l: y/ Y4.1.2 消息结构形式
6 |" y3 f. `, f) G4.2 导语:好花摆在显眼处 / 137/ Q# ^4 |, d$ Z
4.2.1 导语的分类0 {. l1 L# }+ x9 U1 }8 w% M c
4.2.2 标题与导语功能的一致性 ' w* ^( T6 | H$ w/ Z6 D: v* l
4.2.3 导语写作原则与技巧 : q% h- [, C: N2 G4 N% m* F6 g, A
4.3 主体:坚持用事实“说话”/ 144. g$ K. y; a. u4 {' |, z! C
4.3.1 主体的两大主要功能
8 |" ^/ @- v7 T$ j4.3.2 主体写作注意事项
% b8 i% f/ J# W" ?4.3.3 新闻背景材料的运用
p5 d0 G. f$ |( M) D" s4.3.4 结尾:不可或缺的“升华”
5 j9 }" V" e, R4.3.5 消息写作“三忌”
& c# I" x" ]8 t1 i3 q+ X4.4 消息写作实战 / 151. k! U7 Y2 P+ S& g5 r8 r
4.4.1 消息选题原则
3 O0 v+ o: d, m' i& S+ p4.4.2 消息写作原则
; g; n" x; I$ R0 c/ c( J4.4.3 消息写作步骤:一篇消息稿的诞生
5 F) f) W! ]7 k Y/ l, e4.5 如何把政务信息变消息 / 160
0 L0 I1 i9 n$ k% P- E0 d4.5.1“三段式”信息提炼法
8 I, X. r( @, `4.5.2 政务信息转化“四字诀”) `8 ^- K4 V0 q# d R
4.5.3 消息写作禁忌" a" c8 l" k& J; R* U, j
4.5.4 通讯员常用消息类型点评 % y; A$ ]) z F3 ?& R
4.6 网络消息写作技巧 / 173
& O4 ]" a6 n f/ i/ x: o, P4.6.1网络消息八大特征
' \# A2 a: q8 N3 u* d4.6.2网络消息写作实例
# W! b# E, Z: X8 \" n4.6.3网络消息写作参考资料" [1 @3 r, S4 w1 |
第五章 通讯采写:“大题”须“小做” / 186
_/ B% Q2 D* @/ u! C5.1 常见通讯种类 / 186
/ t/ X6 I* E- F: I5.1.1 人物通讯
9 i* o! ~; Z j8 ^6 }5.1.2 工作通讯
% \. J. g( L; A0 `/ |- F, J5.1.3 读者来信 7 Z4 i3 X9 p, J
5.2 “以下反上”:通讯主题的提炼 / 201
* w0 P6 J# L6 V5.2.1 紧跟最新政策文件提炼主题
1 d& L+ Q1 N$ Z5 k5.2.2 围绕最新舆论热点挖掘主题
+ A# n1 W/ t& n+ R8 F3 W. M+ ~0 x7 i2 V; u5.2.3 深入重大突发事件寻找主题 ( Z( m" Y. u3 \, e- c3 Q7 C
5.3 视觉化:让通讯“有血有肉” / 206) s$ D2 b$ `9 G9 O
5.3.1 主题事件化 ) s5 |8 V( H6 P/ \1 G) f: N6 q7 k
5.3.2 事件片断化
8 G- l$ k' ?6 P" t* x5.3.3 片断冲突化
# S; t' O- E3 [% @) u, L1 I5.3.4 冲突人物化 5 q6 c8 D& S2 [0 ^8 Y7 n
5.4 主题+提纲+素材:通讯写作三部曲 / 211
' X+ i% a' e" ?8 y, R6 @) B( I5.4.1 确定主题和报道提纲
4 f* F; [9 L3 u- h, I- ?" N7 |5.4.2 依据提纲将报告材料“四化”
1 y- _3 V$ V& E( B5.4.3 提炼通讯标题和小标题 ; {% L( U) o6 H( h
5.4.4 撰写通讯开头
9 Z: c' y8 B+ D, Y5.4.5 整理成文 ; x7 h6 M- P" B- b5 R
5.5 一图胜千言:新闻图片拍摄法则 / 225
4 U4 \% r* N/ c" f/ C8 W3 o5.5.1 真实:图片拍摄首要法则 2 `/ O; W$ r4 ^$ M& h/ e. _# N7 m
5.5.2 图片价值判断:新闻价值+图片质量 8 L5 A; i# m" G" |! I8 g: x
5.5.3 胸有成“图”:善于预判关键瞬间
1 D, M* r. w3 d+ h! Z; r4 R第六章 如何投稿:以方便编辑为中心 / 230* s- c7 Q$ J- ~
6.1 读报:深入了解媒体风格 / 230
4 E7 C- E4 t" @0 q' o6.1.1 通讯员莫当“标题读者” W% l) E5 ?7 l9 e1 f) c/ I& Q% l& f
6.1.2 扬长避短:学会比较性阅读
! `& e" H' X2 x0 z" _6.1.3 见贤思齐:边阅读边模仿 # c0 K; K# v" `9 |/ m' z; F
6.2 编辑有话说:稿件如何赢得编辑 / 232
# G, w; z5 `; J+ | w1 H1 i6.2.1 常规稿件:文字干净,基本不用修改可直接上版
, X5 j: i% x" R, p5 s0 t% G0 t. k+ f4 `6.2.2 重点稿件:内容契合报道重心
) m+ H- s" |( q. H& N$ a9 M5 J5 Q% R6.2.3 标题精彩的稿件' v' z' C% d, X" E
6.3 重视投稿细节:让编辑轻松审阅、整理稿件 / 233
* r+ q( t/ r6 I. E2 b6.3.1 坚持“一稿一投”8 p5 _# O) n6 c. e/ s' c J! p
6.3.2 打造稿件“识别系统”7 a: h8 {/ U% H, U" D6 }
6.3.3 图片投稿技巧
- J; t& F' f o+ Z$ k2 v6.4 质检:依据版面要求改稿 / 235
6 n8 T) w: Y, }5 M6.4.1 稿件内容修改细则 8 Z. |4 X% n0 b8 r
6.4.2 了解媒体常见体例
% ^5 d6 r3 J, z8 b/ X# f6.4.3 稿件修改实例 4 Q4 W* u. d& i" o
6.5 通讯员改稿参考资料 / 2418 m, b' b. L4 z- W
6.5.1 新闻报道禁用词
9 a6 L7 y+ \$ N6.5.2 第四届全国行业报质检差错分析
( F8 b) e( Q4 y6.5.3 媒体通用规范用法 9 X( u, {6 o0 \. t* z5 s6 g7 r
后记 / 258
; t( S7 ?5 a4 S# K v关于第二版 / 259) T0 f8 t% u: Z
+ v+ ^ c, R6 r8 r" c
后 记# o/ d5 T T( Y/ o: K$ {
本书的完稿,有太多人需要感谢,但也有太多人无法一一致谢。特别是一直默默支持、期待书稿问世的通讯员朋友。4 E! u3 n# {) H% G4 |3 n; u+ T
编者遇到很多通讯员朋友,文字功底强,政策水平高,写公文、写报告都是好手。遗憾的是,囿于多种原因,很多通讯员朋友难以得到全面、系统、实用的专业训练,一遇到新闻写作,就显得力不从心、无所适从。宣传目标与宣传实力间的鸿沟,越拉越大。4 l6 I, V& u5 ^& I% l
事实上,通讯员并非力量不够,而是没能找准发力方向。做文如做菜,无论是公文还是新闻,只要了解了“顾客”口味,懂得“用火”、“用料”,定能做出可口的饭菜。& I$ J6 e$ u6 o, F, W: j) A$ l: [
所不同的是,新闻是湘菜,简单、辛辣;公文如粤菜,华丽、清淡。用粤菜的操作手法制作湘菜,事倍功半也就不足为奇了。9 G4 U5 B4 R! A. z6 T) U" U
作为媒体编辑,我们为通讯员的热情所感动,更为通讯员的迷茫而感伤。让通讯员掌握新闻写作“基本路线”,学会从公文中发现新闻、从报告中发掘报道,由“公文大厨”变身“新闻大厨”,轻松实现公文与新闻的双向互化,是《新闻软实力》的目标。
$ I6 W/ X+ r2 ^9 C为着这一目标,《新闻软实力》需要不断汲取通讯员朋友的批评、建议和智慧,竭力打造持续开放、滚动完善的新闻实务指南。' t% j3 i7 R% j: x/ B4 J! Z
书稿中哪些地方还比较粗浅?通讯员欲知的新闻技巧有哪些没有覆盖?您写作过程中有哪些好的技巧可以分享?如此等等。我们敞开怀抱欢迎您的“拍砖”,以不断丰富、提高我们的《新闻软实力》。
) X( i0 r7 X' g) S" J. X5 z我们的QQ:139922366,期待与您共同分享实时、实用的新闻操作实务。 I3 J$ N {4 ^/ [ O
/ S: T2 h7 A; D0 p
; p4 j" t% }! @3 d编 者 d2 Q' Z; o. ]5 C: ?+ k
6 g# _) c3 Q, F. j关于第二版: [+ M+ F" i4 w6 J+ b
本书第一版的问世,纯属无知者无畏,凭着一腔热情,一厢情愿地琢磨通讯员朋友需要,并力所能及地予以满足。
9 E1 A' `$ f+ W$ {第二版从修订到付印,很是惴惴不安。许多朋友提出了中肯的意见,笔者一一铭记。然能力、篇幅有限,无法一一满足,很多领域笔者也是一知半解,如一些朋友提出的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不敢擅自“弄斧”。( T/ `+ T5 D8 f: i7 {
笔者只能尽力而为,对第二版作了如下改进:增加了网络新闻写作相关内容,剖析了网络新闻与传统新闻的异同;对引用材料作了适当精简,尽量去除冗余信息;对部分文字、版式错漏进行了修订。6 m2 g* I' A* _ B( N1 m
“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是笔者一贯的信念。真诚希望通讯员朋友“多谈些问题”:新闻写作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本书存在的疏忽、遗漏、讹误等亟待改进的问题。 R8 f5 k+ e* V
苟日新,日日新。有了通讯员朋友的关心与支持、批评与指正,《新闻软实力》定当不断成长,迎来第三版、第四版……% h h. [- B& n+ k
3 i9 U+ X% J% y/ N, n. f
( b0 |; A6 w) E编 者
. K" b+ l2 f& F2010年3月3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