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信息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森林防火
查看: 2468|回复: 0

往事回溯: 六 启蒙小学

[复制链接]

24

主题

24

帖子

286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2869

新人进步奖

发表于 2010-8-25 11: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往事回溯 ¬
一 故乡户县
二 老家牛东
三 故园往事
四 追思长辈1
五 追思长辈2
六 启蒙小学 ¬
在大牛东的南面有一个小池塘,我们经常去那里钓鱼,捞蝌蚪和采荷花。紧邻着池塘西边是我们村子的牛东小学,小学的教室大部分是用大牛东村子里原来的王家祠堂,孙家祠堂和临近的庙宇改造的,当时学校的名称叫做户县牛东完全小学。所谓完全小学就是有一到四年级的初级小学和五到六年级的高级小学,从初级小学升级到高级小学要淘汰一部分学生,我就是在这个小学里开始我的启蒙教育。学校的南面是一个操场,有一条小河叫做苍龙河,是从南面秦岭流出来的一条小溪水,苍龙河蜿蜒而流,从操场的南面流到操场的西面,河堤就成了我们小学的天然围墙,河的南面和西面就是农田。课间休息和课外活动时我们经常到小河边玩,抓小鱼和螃蟹,捞贝壳,挖沙坑。小河里有一种长着六条细长腿的小昆虫能在水面上飞快自由的跑来跑去,我们很难抓到它,户县人把它叫做“油葫芦”,它的学名叫什么现在我还不得而知。那时我一直在纳闷为什么它可以在水面上跑而沉不到水下,上中学物理课时才知道它是利用水面张力的缘故。有一次我正在河边玩,二表哥在河对面农田玉米地里喊我,他因为家里穷早就不上学了,他顺手从地里拔起一个萝卜给我扔了过来,我用河水把萝卜洗干净后就吃了起来。萝卜的味道虽然有些辣,但是哪个萝卜是我这一生中吃到的最好吃的水果,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吃水果,同样也是我最难忘的一次享受。 ¬
我小时候很笨,功课学不懂,尤其是不会做算术题,我做加减法时要扳手指头来帮忙,否则就计算不出来。记得有一次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了一道加法题让大家做,问那一位同学做完了请举手并说出答案来。我在下面用扳手指的方法计算,十个手指头不够用了就动员了脚指头,并暗自高兴找到了这个先进的计算办法,认为自己计算对了就很自信的向老师举手。老师让我在黑板上写出答案,我迅速的写出答案,可是答案却是错的,这是我第一次举手回答问题,结果却让人十分扫兴。在我读第三册时(相当于现在的二年级第一学期),有一次课间休息时我和大家在操场玩耍。因为玩的高兴,我没有听到上课铃声响,还一直在和读第一册的小孩子一起打闹,因为给第一册上课的老师迟到没有来上课,所以也没有老师来管这些和我玩耍的学生。十多分钟后给第一册上课的老师来了,他叫正在玩耍的学生回到教室上课,大家就停止玩耍跑回到教室。这时候操场除了我一个人没有其他玩耍的学生了,我就只好浑水摸鱼和第一册的学生一起到他们的教室上课。当时农村的小学管理混乱,教学设施也很简陋,一条长木板用两墩砖头支起来就是课桌,十几个学生拥挤的围坐在课桌旁边,学生坐的也是砖头砌的墩子,我和读第一册的学生挤在一起,老师也没有发现我不是那个班的学生。等下课以后,我立即跑回我们班,我们班里的同学和老师竟然也不知道我那一堂课没有来。后来我感觉到上学读书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就想逃学不去上课,但是却被爷爷逼迫着打着去了学校。大约在四年级的时候,我的智力才被开发出来了,感觉到学习十分轻松有趣,做算术题特别迅速准确,学习成绩开始变得十分优异,在班级里排名总是前一二名。在以后的中学,大学学习过程中,我就从来再没有感觉到学习是痛苦的。 ¬
我上小学时用的是毛笔和当地产的麻纸。把麻纸裁剪和折叠成适当的大小,码齐穿孔,再用麻纸纸条拧成的纸绳装订成作业本,这是当时小学生必须学会的功课。写大楷字时要用砚台和墨锭磨墨,这是当时我最不喜欢干但是又不得不干的一件差使,尤其是在春节前夕我爷爷要给自己家写对联和帮邻居写对联,就让我给他磨许多墨,磨得我手腕疼。描写大字用的模版叫做影格,是请毛笔字写得好的老先生写的,我的影格就是爷爷给我写的。影格里四横五纵共计二十个字,经常用的内容是一首儿歌:“一去二三里,沿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学生做作业要写小楷字,不用磨墨而用的是墨盒。美术课开始用铅笔练素描,学水彩画时就要用到毛笔和水彩。铅笔和水彩是在小贩那里买的。我们把卖文具的小贩叫书客,书客挑一个担子,担子两边的箱子里放有各种文具和图书,书客大概半个月或一个月来学校一次。每到书客来学校时学校就很热闹,大家都围着他买自己需要的文具。有些书客还会修理毛笔,主要是修理写小楷的狼毫小楷笔。我们小时候玩的玻璃弹球也是在书客那里买的,以后还能在书客那里买到小人书和小画片。当时物质条件差,纸张很贵,所以我们还用过石板和石笔写字,石板是一小块薄的黑色矩形石块,四周用木条镶边保护。石笔是一种切割成小细长条质地较软的石料,用它作笔可以在黑色石板上划出白色的痕迹来练习写字。有时候老师把学生叫到教室外面的院子里排好队,让每个学生手里拿一根小树枝作笔蹲下来在院子的硬土地面上面练习写字。老师就以学生所写字行的长短衡量所写字的多少来对学生进行比赛和评分。到我们上高小(五年级和六年级)时候才开始用上了钢笔,我们把它叫做水笔。在当时,对农村的孩子来说,钢笔是大家不敢向往的奢侈品,十分珍贵。小时候我们看电影“钢铁战士”,电影里有一个被敌军俘虏的志愿军小战士,敌军官利诱他写投降书,他说要用钢笔写,敌人给他送来了钢笔,他趁机用钢笔刺伤了敌军官的眼睛。这个电影使我从小对钢笔就有了更特殊的印象。 ¬
农村小学的作息时间表是要和当地农民的作息时间相适应的。学生们一般是在早晨五点多就要起床到学校上早读,八点多放学回家吃早饭,吃完早饭再到学校上课,中午一点多放学回家吃中午饭,午饭后再去到学校上课,六点多放学回家。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晚饭以后还要上晚自习,八点多放学回家睡觉。学生回家时学校要求同村子的学生一起结伴同行以便相互照顾,上学的时候我们也是和邻居的孩子一起结伴同行,距离学校远的村子里的学生就在学校住宿。从家里到学校的路是乡间的土路小道,下雨的时候路面就成了泥泞,十分难走。那时候没有胶鞋,就用木头做一双木屐,用麻绳捆绑在鞋底下来走泥泞的路面。但是这样就影响了走路的速度和增加了走路的困难,泥泞如果太大,木屐也就不能使用了,只有打赤脚走路。秋夏两季还可以赤脚在雨天的泥泞路面走路,冬天的雨夹雪天气就成了农村学生们上学的最大困难。到了六十年代,有了雨天穿的胶鞋,才解决了在雨天里上学的麻烦。农村学校里没有空调和暖气,夏天热了用书本当作扇子煽风取凉,冬天冷时,人体里最冷最不好受的地方就是脚尖,实在忍耐不了时,老师就让学生们集体跺跺脚。农村学生们的游戏和玩具是因陋就简,但是也很有趣。经常玩的游戏有打玻璃弹球,滚铁环和打尜。打玻璃弹球时要在一块平整的地面上挖三个距离相等的小坑,参加游戏的小孩要依次用大拇指把玻璃球弹蹦到小坑里,就像打高尔夫球一样。如果你能依次把玻璃球弹进了三个小坑,你就可以自由的用玻璃球追其他参赛者。滚铁环很简单,用一个废弃的水桶铁箍,再用一段粗铁丝弯一个滚铁环的工具,就可以一边走和跑一边让铁环滚动。打尜用的尜是把一个大约十公分长的小木棍的两端用小刀削尖,尜字就是对它形状的形象表示。玩的时候用一个小木板敲击尜的前端使它跳起来,等尜跳到空中以后迅速用小木板挥打它,让尜在空中飞跑得越远越好。学生们在学校学习玩耍,生活过得十分紧张和快乐,但是学生们还是盼望着放假回家。不过放假前的期末考试却让学生们十分头疼,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如果考试成绩不好就要留级,怎么向家长交代成了学生的最大麻烦。农村学校除了也放寒暑假外,还要在夏收和秋收农忙时候放两个时间较短的忙假,让学生回家去帮助父母收割庄稼。寒暑假的时间很长,学生们也帮助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但是主要还是玩耍,等学生们在家里玩腻了,就又盼望着要回学校去。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