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信息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森林防火
查看: 3044|回复: 0

卓信艺术家 · 马少君

[复制链接]

65

主题

65

帖子

748

积分

三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48
发表于 2015-3-5 13: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花中四君子”的梅兰竹菊,自古以“傲、幽、坚、淡”的个性及其“清华其外,淡泊其中,自强不息,不事媚俗”的特点,成为中国文人士大夫所钟爱的对象,更成为一种人格的品性和文化的象征。作为一种媒介,梅兰竹菊经常出现在咏物诗和文人画中。对于这种题材的选择,正是人们根源于对梅兰竹菊的审美人格和精神境界的神往,以此成为文人画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标本。在中国画史上,文人士大夫们以花鸟为媒,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表达内心对自然社会的认知及感悟,抒发自己内心独特的感受。因之,历代中国花鸟画名家辈出,其中不乏画梅兰竹菊的大家。如仲仁、王冕、陈老莲、李方膺的梅;赵孟坚、郑所南、文徵明的兰;夏昶、板桥的竹;陈淳、恽南田、徐文长、吴昌硕的菊。他们笔下的梅兰竹菊,或娇艳多姿,或冷峻野逸,或清高正气,或雅致娴静,无论是笔力雄健还是气势磅礴,但都对梅兰竹菊高标的格调进行了传神的描绘,凸现出不同时代不同的精神风貌。
欣赏当代长安画坛马少君先生的花鸟画,当能看出画家扎实的底工及绘画技巧,也可读出卓尔不凡的精神风貌与浓郁的生活气息。
马少君的梅与竹,深谙传统国画精髓,在对物象的具象描绘,没有走向文人画清、逸、简、淡之路,而是在笔力雄健和气势磅礴中寻找一种与时代相沟通的力量,体现出盛世文化的繁庶和博大。他的梅与竹,几乎皆取正势,以冲天向上遒劲的枝干,表现出梅、竹不屈、劲健、顽强的精神内涵,笔力雄健,墨色苍辣,使满树红梅迎寒怒放,尽显梅花之傲骨;而其竹,劲节挺拔,枝叶苍郁,墨色的浑厚与枝条的柔韧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幅式变化上,以竹子枝干的静和枝叶的动,形成一种虚实疏密、动静相依之态,从而表现出出竹子高标的风神。
单从画面构成,可看出少君先生认真、踏实的行事风格,也可看出他在梅兰竹菊风神的影响下,所形成的一股浩然正气,犹如先生的品格。其沉默、寡言、多思、善察、内敛,仿似他笔下梅兰竹菊的“傲、幽、坚、淡”。
因之,从画册中数十幅梅花和竹子的构成来看,他的作品可以用“傲、幽、坚、淡”来概括。其梅花,枝苍梅老,迎霜斗雪,一股清傲之气隐含画中;其竹子,劲节挺拔,冲天兀立,一副坚韧顽强之态呈现画面。他的画,纯正而不杂,画梅就是梅,画竹就是竹,没有所谓的混成一说,因之,画面纯净而满幅梅、竹悠然,幽静而与世无争。其品便淡然而超逸,灵动而洒脱,没有浮躁与张扬之气。或许有人说,其画面构成,太满太多,缺少灵动之气,但正是其画面的满与繁,才形成马少君独有的风格韵致,也使我们在满与繁中,看到其挺立于天地,而自迎风怒放,与世无争的幽淡心态。
他的竹,是具象的竹,他的梅,是具象的梅,但是巨象之中所孕育的抽象,却是画家以具象化抽象,以写实寄神韵。在表现形式上和运笔上,其以凝重的笔墨,浑厚的线条,凝结成雄浑豪迈、幽寂闲散的个性风格,表现出竹的坚挺和梅的孤傲。画家心随笔意,笔随心游,在一种凝重而沉着的情绪下,以浑厚的笔墨,将笔下的墨竹,表现的苍劲有致,豪迈爽朗。虽然他选择的题材尽管很传统,但他却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去表现,融合了时代精神和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传递出其不同的文化精神与内涵,将“春竹的盎然”、“夏竹的浪漫”、“秋竹的潇洒”、“冬竹的坚韧”表现的十分传神;将梅花的迎风傲雪,独立苍穹表现的风骨萧然。笔墨之闲之静,之淡之雅,刚柔相济,极具个人情怀,使每一个观者产生“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感觉。在优雅中享受一份自由和快乐,真实展现出一个自由而天真的精神境界。
诗书画的完美结合,构成了马少君的主要艺术特色。在画幅中,他的题诗题句,以娟秀的行书,或穿插或避让,或张敛或藏露,使书法能巧妙地连接整个画面,使之有机结合,构图新颖,章法奇特,令人耳目一新,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形式美。徐悲鸿曾这样评论郑板桥:“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天下之难得者。”
在这里,我无意把马少君先生与板桥先生相较,更无意于把他列为当代大家。但是少君先生不予世俗争虚名的个性风格,使我看到了其画面中所孕育着画家的孤傲高标的风神与挺拔、内敛、含蓄的格调,及他深厚的素养学识,在画面表现上也自有他独特之处。因之,在中国画所追求神韵和形美的基础之上,马少君当能拨开浮云,让自己迎寒怒放的梅花和坚挺峭拔的竹子,在笔下呈现出洒脱、磊落、雅逸不群的独特风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