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结墨缘 笔写春秋
在我国电力文学艺术的殿堂里,胡承海以其大手笔的的书法、美术作品而赫赫有名。其实,根植于电力的他,先是在我国书画界的名气,后被我们发觉,大为惊叹我们电力行业亦会有书画大家!
其实,早先在承海众多的书画作品里,就有许多是这位艺术家精心书画自己熟悉的电力生活。电力这片沃土成为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我喜欢他的字,他的画,因为其画藏岁月,雅人心;其字显品性,得清逸。非常感慨的是他竟能在繁忙的基层领导岗位上,出色地工作,又能在艺术的领域里自由地徜徉。打心眼里说,承海有这样的艺术成果我由衷的高兴!
承海从军营到电力,到负责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一路走来,都留下了执著敬业、无私奉献的深深印记。企业业绩可以见证,企业管理可以见证,企业文化更能见证!承海说得好: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企业成熟的重要标志。确实如此!可以说他摸爬滚打发展起来的企业,无处不闪现着他睿智的思想火花和高雅的文化品位。由此,我对承海又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
文化强国。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书画也正是由于作为民族艺术瑰宝之一,成为多少艺术家终身不懈地追求!在这个意义上,承海已不仅仅是一个书法家美术家,而且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者,一个具有“大爱”的艺术家!
我为我们电力有这样的艺术家而骄傲!
衷心希望我国电力行业多涌现出像承海这样的艺术家,为电力企业文化铸就辉煌,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添墨加彩。
承海的今天,是一个绚丽多彩的今天!承海的未来也必定是一个不可限量的未来。
衷心希望我国电力行业多涌现出像承海这样的艺术家,为电力企业文化铸就辉煌,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添墨加彩。
承海的今天,是一个绚丽多彩的今天!承海的未来也必定是一个不可限量的未来。
义欲婉而正 辞欲隐而显
胡承海及其书画味韵
胡承海,安康人士。灵性山水,秀丽景色,使其气趣超群,意达志远。他自幼喜好书画,寡欲而业进,琢砚而呕心。后从戎当兵,仍不改初志,习字逸情,绘画抒意,白昼握枪操练,夜晚榻拥书眠,渐入艺门。而后以军人之身,攻入西安美术学院,经系统学习,名师指点技艺大长。转业地方,从政十余年间,更不舍昼夜,袛修自勤,日新月进,终成大名。其为人处事,和而不霸,文而不骄。骨清而气华,品洁而平实。虽食不追丰,物无新潮,然每有赈灾扶贫、济困帮学之义举,必应之、比达之。谦乃其为人之德,礼乃其为人之道。
观胡承海书画,气酣而畅味,神逸而至韵,大美之矣。立意之美。立意,书画之魂魄也。立为抒发,意为心境。书画虽为绘写,实乃绘心;虽为画之秀,实乃心之美。艺术不是玄妙无极之梦幻,而是艺术家用心智及感情培育出的爱之果实。故真正的艺术家,对立意没有不察不慎的。胡承海乃画坛大家,于此更是殚精竭虑。无论书法之整篇、条幅、斗方、对联、册页、扇面,或绘画之山水、风光、树木、果实、鱼虫、细草,皆以正立意,新奇不枉,出彩不怪,人品之写照也。、
笔墨之美。笔墨,书画之语言也。语言有拙语与巧语之分,有浪言与雅言之别。拙语浪言令人不愉,巧语雅言让人心悦。故而,书画家苦苦锤炼笔墨,目的在于使其作品令观者心旷神怡。胡承海之书法,结作散淡,布局自然,无论点划线条之轻重、粗细、长短、正斜、曲直、燥润,或是搭配组合之疏密、聚散、虚实、开合,都单纯凝练,凡味万端。而绘画,无论是色彩之映照,形态之夸张,或是山水之深远,莽原之重叠,皆悦人耳目令人醉心,何乎哉?笔墨使之然也。
味趣之美。味趣,书画之涵养也。无味则无蕴,无趣则无神。无味无趣之书画,俗品矣。胡承海书法常以逆锋入笔,沉雄、洒脱、奔放、自由;而绘画多以皴法行进,大气、磅礴、幽渺、神秘。故而味趣交融,物我合一。中国书法不同于西方写字,中国绘画不同于西洋美术,其最大之差别就在于味趣为上,魂归于诗。胡承海作品,此点尤为显矣。不防诸君将《秦岭山行记》、《嘶馨》、《临潼明珠》等,细细品之。
含蓄之美。含蓄,书画之蕴藉也。宋人严羽曰:“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何欤?含蓄乃耳。胡承海之书画,时时隐直,处处内敛。书法藏神于骨,藏魂于形,藏情于筋,藏气于腹,精神而不狰狑,娇媚而不柔软。绘画藏壮于雅,藏浓于淡,藏山于虚,藏水于渺,雄健而不苍莽,交融而不迷乱。正所谓,取绘风骚书画事,难买丹诚意趣含。
现在胡承海书画有了功名,然并不满足止矣,其深知“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荀子《儒效》)。故书斋取名为“半山堂”。半山之意,乃以己人一半,与“半”字而合,即为伴。“半山”者,“伴山”也,以山为伴,静虚之。另焉有登半山而不攀绝顶之矣,故双暗含静虚而奋为,成功之备要也。祝承海先生,早早登上“一览众山小”之高峰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