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人间本没有牡丹,当年玉帝为给盛世添彩,让大圣给人间帝都去送牡丹。可孙悟空偷吃仙桃后,口干舌燥,来到秦岭。顺风细听,泉水叮咚,金睛遥望,有一阿姑飘向泉旁。小孙暗叹:人间仙境,胜过天宫!饮过泉水,爱意汹涌,送枝牡丹,情定终生,直奔洛阳,又去取经,天宫仙女,不入眼中。
小孙真是:心中有爱,虎虎生风;一个筋斗,翻向太空。
牡丹园故由此而生,阿姑神泉故由此而得名。
传说,当年函谷关总兵伊喜见到紫气东来,老子骑青牛而至,便拜老子为师,辞官随老子沿秦岭终南山神仙路西行,昼行夜宿,不几日来到将军山下,只见此处祥云缭绕,四季如春,溪流纵横,鱼翔浅底,百鸟争鸣,龙飞凤舞,牡丹竞放,泉水叮咚,真乃世外桃源,老子抬头望时,只见一巨石十分奇异,如有人形,豹头环眼,铁面虬鬓,一手执剑,一手执扇,五蝠飞舞,正气浩然,不尽叹到:“道可道,非常道,宇宙造物,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欲观其妙,常有也,钟馗钟馗赐福镇宅,中榜得魁,真神也……。”洋洋洒洒五千言,由伊喜记录,世谓之《道德经》是也。
后老子与伊喜结草阿福泉,马放南山,老牛坡放牛,南山不老松下讲道,发现终南捷径后清凉山讲经,楼观台炼丹,铸南山铁案,享南山之寿,是谓道教之祖庭,钟馗之故里,天下第一福地也。
传说:唐贞观十三年,唐太宗为取得大乘真经,遍求贤才,唐玄奘毛遂自荐在帝前施礼道:“贫僧不才,原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唐王大喜,上前将御手扶起,道:“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玄奘顿首谢恩。唐王果是十分贤德,就去那寺里佛前,与玄奘拜了四拜,口称“御弟圣僧”。玄奘感谢不尽,道:“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顾如此?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随在佛前拈香,以此为誓。
待玄奘回到洪福寺里,众徒弟异口同声地道:“师父呵,尝闻人言,西天路远,更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无回,难保身命。”玄奘道:“我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终南福泉,钟馗有赐福驱魔之法,学之以用可也。”
是夜,玄奘披星戴月,沿神仙路过白马河直奔终南福泉钟馗故里,拜见钟馗行过大礼,道:“徒为唐王江山永固,受旨天竺取经,路途多妖魔,拜求天师之赐福驱魔大法。”礼毕,钟馗也不吝赐,如此这般教化一番,用福泉水沐浴净手后,赠予护身符一个,福泉水一盏,钟馗菜三道,钟馗酒上桌后,钟馗也不相让直饮至酣然。当宿安顿玄奘驻锡于金峰寺。
次早,唐王见了玄奘,先教收拾行囊马匹,通关文牒,然后着官人执壶酌酒。太宗举爵,玄奘谢恩,接了御酒,道:“陛下,酒乃僧家头一戒,贫僧自为人,不会饮酒。”太宗道:“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饮此一杯,以尽朕奉饯之意。”玄奘不敢不受。接了酒,方待要饮,只见太宗低头,将御指拾一撮尘土,弹入酒中。玄奘不解其意。太宗笑道:“御弟呵,这一去,到西天,几时可回?”玄奘成竹在胸道:“只在三年,径回上国。”太宗道:“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弟可进此酒: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玄奘方悟捻土之意,复谢恩饮尽,辞谢出关而去。
人道是:赐福驱魔法,胜过万卷经,逢凶必化吉,遇难定呈祥,纵有魔和难,皆可化为无。 传说:“刘海生来有仙根,生在户县曲抱村,玉帝将我亲封过,封我四方活财神,福泉之水撒人间,行走步步撒金钱,一变十来百变千,有福有财都是仙。” 这是流传在“道教祖庭”户县人中关于财神刘海的民谣。
相传刘海从小家贫,靠打柴养活着双目失明的老母。他干活勤快,为人老诚,对母亲也十分孝敬。
一日,刘海打柴回来,于村西小石桥边的阿福泉内偶遇一金蟾,生三只脚,背黄腹白,见他过来不躲不闪。刘海甚是稀奇,每次路过,都要和它戏耍一番,才肯离去。
年复一年,刘海长大了,担的柴也多了。有一次,他担柴下山,被一位年青女子挡住了去路。那女子说她叫梅姑,从小看刘海在这打柴,勤俭老诚,要与他下山结为夫妻。刘海先是不允,梅姑苦苦追求,恋恋不舍,逼得刘海无法,才答应回家和母亲商量后再说。
回到阿福泉家里,母亲听得此事,十分乐意。后来,刘海就答应了梅姑,一同下山结成夫妻。
梅姑来后,果然对母亲十分孝敬。不久,母亲去世,他们依然相亲相爱,刘海打柴回来也吃上了热腾腾的饭菜。高兴得他整天乐悠悠的。
这一天他又从桥边走过,想把自己的欣喜告诉那只金蟾,但朝桥下一看,金蟾却不见了。正疑虑间,有一跛足道人朝他走来,对他说:“刘海呀!听说你娶了个好媳妇,但她虽好,却不是人,是个狐狸精。”刘海不信,说他胡说八道,那道人嘿嘿一笑说:“你若不信,今日回家就装着肚子疼,她便给你一颗宝珠,你把这个宝珠吞下肚里,便知她是谁了。”说罢,道人不见了。
刘海怀着不安的心情回到家里,放下空柴担就声称肚子疼。梅姑百般抚慰并将王渼陂所赐,熬汤医治,都无济于事,她便转过身去,从嘴里吐出一颗宝珠,交给刘海,让他噙在嘴里。刘海得了宝珠,连忙爬起来就要朝肚里吞。梅姑看出破绽,经再三盘问,刘海才把遇见跛足道人的事告诉了梅姑。
梅姑听罢,对刘海说:“那跛足道人,是桥下的金蟾脱化,它与我同样修炼了五百年,同样有一颗宝珠,这宝珠就是修炼的仙丹。多年来,它欲夺我仙丹,凑成千年,急欲成仙,却未能得逞,如今又想破坏你我美好婚姻。”刘海这才恍然大悟,把宝珠还给梅姑,提起斧子,要去找金蟾算账,梅姑连忙拦住他,嘱咐道:“村头弥陀寺东边钟馗,我们耕读传家,钟馗武读传家有赐福驱魔大法,唐僧学了灵验,你去请教请教”,又把宝珠交给他,才把他送出门。
刘海来到石桥边,口念“赐福驱魔大法”,照着梅姑的嘱咐,拿出宝珠,刘海逗着它左转十八圈,右转十八圈,不一会那金蟾果然浑身哆嗦,心口作呕,吐出了宝珠似的仙丹来,刘海连忙将仙丹捡起吞下肚去。金蟾失去仙丹,失去法力,只得依附于刘海,刘海就让它吐出金灿灿的钱来,洒遍人间,接济苦难。
古《刘海打柴》一剧中,有“刘海生来有仙根,生在户县曲抱村。玉帝将我亲封过,封我四方活财神。”的自白,而且在《封神》剧中,自颂“刘海本是‘小八仙’,行走步步撒金钱。金钱撒在福地上,一变十来百变千,福泉之水撒人间,有福有财都是仙。” 的台词。刘海的故事被编成戏曲,广为流传。自古至今人们都尊刘海为“文财神”、“活财神”、“大财神”金蟾吐钱,就来源于这个传说。
传说:杨贵妃,原名杨芙蓉,小名玉环,道号太真,杨玉环天生丽质,姿色超群,性格婉顺,善解人意,精通音律,尤擅歌舞,并善弹琵琶。唐玄宗见她有倾城倾国之色,于天宝四年(745)选入宫中,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岁)。临潼骊山北麓华清池的“贵妃池”是杨贵妃专用的浴池,故又称“妃子汤”。
话说钟馗被唐玄宗封为“赐福镇宅圣君”后,由吴道子绘成《钟馗赐福镇宅图》悬于宫庭大内杨贵妃卧内,宫内盛传“赐福镇宅,唯真钟馗”“钟馗真神显,送来福禄寿禧安”,为祈福佑安,杨贵妃日日虔诚膜拜,檀香氤氲缭绕。整日面对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异,才华横溢、满腹经纶,正气浩然,刚直不阿,待人正直,肝胆相照的钟馗画像,贵妃不由日久生情,将钟馗视同自己唯一的知音和知已,时常与钟馗倾诉衷肠将心中的悲喜说与钟馗,还为钟馗弹琵琶,跳歌舞《霓裳羽夜曲》,设酒宴。
由于有真神钟馗相伴,杨贵妃气定神闲,无牵无挂,日渐丰满。
有一天,天降大雨,杨贵妃又君呀郎呀的祷念起来,这时旦见空中一道电闪雷鸣,钟馗显圣道“皇之妃,镇钟馗,莫妄为!” 铿铿作响,贵妃幡然悔悟,跪拜谢神。自此一后,贵妃更加敬重钟馗,称钟馗为“正人真君”一心事皇,再无二心。
为了报答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知遇之恩,后来钟馗托梦给周至县尉白居易,为红颜知己写下了千古绝唱《长恨歌》。 石为器骨为刀, 陆围猎水围鱼, 辛劳勤动,仍难果腹, 偶得天火,烧土为瓷,锅碗碟瓢,煎炸烹烤,不再茹毛, 烧铜为器,矛剑弓刀,耕种养殖,余肉余禾,不知何故, 瘟疫肆虐,原始人类,频临绝渺,母系族长,打碗破锅, 重烧碗碟,用后砸掉,自此以后,百病全消,众念神母, 设为圣典,砸碟打碗,祈福娱乐,健康幸福,方至今朝。 这个活动,原来是为了纪念中国最伟大的母亲——母系族长,据说用碗碟砸向各种运福,会财运、官运、桃花运、运运亨通,灵验无比。
传说:有只狐狸神通广大,欲偷杨贵妃西番所供香囊,遣小鬼去窃。唐王排宴与贵妃饮,舞象作乐。妃入浴,鬼偷囊;象精化秀士欲戏贵妃。钟馗显圣,吃小鬼,拘象精。皇见钟馗斩狐逐鬼有功,追赠状元,饬给神像,起盖庙宇,春秋二祭,封“赐福镇宅圣君”。
传说:钟馗原本是个英俊的镇宅圣君。有一次去捉拿一个住在山洞里的丑鬼。丑鬼被钟馗吃下肚里去,不但不会死,还会变脸子,即他的脸变成吃他的钟馗的脸,而吃他的钟馗的脸反而变成他的脸。丑鬼在钟馗的肚子里翻腾,使钟馗无法忍受,终于让其逃脱出来,丑鬼的脸变成了钟馗英俊的脸,而钟馗的脸却变成了丑鬼的丑陋的脸,自此一后,邪魅见了丑陋的钟馗便退避三舍,怕之又怕。
传说:钟馗原来是唐王跟前的一个大臣,由于爱好下棋,常与唐王对阵。每次都让棋,让唐王取胜,唐王因而不悦。一日,一妖怪来骚扰唐王未遂,钟馗便将其刺伤。唐王将钟馗留在身边,护佑平安,钟馗向唐王献计说:只要在前院挂着我手拿镇妖宝剑的像,妖怪就不敢来了。一次,钟馗在与唐王对奕时,精神萎糜,原来是他的魂在与妖怪搏斗,不一会得胜而归。后来,人们就仿照钟馗的样子,画钟馗像挂在家中或院内,用来赐福镇宅,一直延续至今。
传说:钟馗是一位巫师,他的职责是帮人家赐福镇宅,护福佑安。除夕夜,一变幻成人样的鬼来请他去除妖赶鬼。他来到海边一红墙绿瓦、亭台楼阁的大户人家,在一有五千年道行的老恶鬼引导下,来到厢屋,但见一大片被他以前杀死的吊死鬼、屈死鬼、饿死鬼、淹死鬼、吝啬鬼、色鬼、酒鬼的尸体。周围许多带枪持刀的小鬼,欲动手向钟馗报复。老鬼已偷走了钟馗的七星宝剑,这时钟馗装作口渴向鬼们要水喝,顺势将手中攥着的朱砂化开,念动赐福驱魔大法,向鬼们一扬,使出“掌中雷”,将鬼们全都炸死了。从此,世上再也没有鬼了,人们尊钟馗为“赐福镇宅圣君”,遍悬镇宅。
传说:钟馗得中状元,唐天子嫌他容貌丑陋,于是碰柱身亡。后唐天子又封他为“赐福镇宅圣君”,亲赐七星尚方宝剑,斩杀妖孽鬼怪。钟馗奉了唐王之命,要遍行天下,以斩妖孽。他心想,在阴间妖邪定多,于是找到了阎王,阎王问明来意,却说,阴司妖邪虽有,却都是些服毒鬼、上吊鬼、淹死鬼、饿死鬼之类,且有管束。真要斩鬼,阳间甚多。说罢叫判官将鬼簿让他看,钟馗一看,只见上面罗列了阳间的馋鬼、假鬼、奸鬼、轻浮鬼、色中饿鬼等等。钟馗看毕,大吃一惊,不料,阳世间竟有这么多鬼魅。并道:“阴间鬼魅有十殿阎罗审理,阳间那么多鬼魅,我一个人势单力薄,如何扫除?”于是阎王派了文武全才的两个英雄,一个叫含烟,一个叫富曲,另外再派精兵三千相助。而且,在途中又收了五只蝙蝠为之引路。于是钟馗一行浩浩荡荡回到人间斩鬼逐魔,镇宅赐福,使人间万世清平。
民间传说,才华横溢的考生钟馗在应试中一路顺风,夺得榜首,眼看状元到手,没想到殿试时,却因相貌奇丑被权贵剥夺了录取资格,一气之下,当殿撞死。后唐明皇梦见一小鬼入内宫行窃,便急忙搂紧受惊的玉环,正要唤内侍上前擒拿,却见一个头戴乌纱、身着蓝袍、腰扎角带、脚蹬朝靴的丑陋壮士凌空而下,双手捉住小鬼生啖之。明皇急问:“何方尊神?”大鬼回首作揖曰:“落第进士,终南山阿福泉人钟馗。”言讫离去。明皇醒后,想起梦中情景,又喜又惊,觉得愧对钟馗,遂命画师依梦中印象作画。御笔“钟馗赐福镇宅图”,挂在内宫,借以辟邪。上行下效,钟馗便自然誉满天下,成为人们渴望惩治邪恶的正义之神。对其狰容,人们非但不厌不怵,相反却倍感亲切,以致钟馗画像被请进卧室,或敬在中堂之上,享受四时祭拜。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台湾有一个钟馗协会的民间组织欲来大陆钟馗故里访问,并带来一个美丽的故事:该团领队是一位名老艺人,几十年专演钟馗。有一日正演出时,戏中钟馗却走下台来,手舞足蹈于观众中,俄倾,又踅上舞台,跌倒成昏迷状。初,观众以为剧情如此,或者是演员在作秀,及至见后台人员一拥而上抢救,才知出现了异常。须臾,“钟馗”醒,表情愕然。问及刚才发生之事竟全然不知,恍惚中,自述钟馗托梦,言其贵为尊神,至今无有府邸,托他帮忙建造。又言钟馗道其出生地“好似大沙发”云云。从此,该艺人便萌生了造访钟馗出生地并为其建庙的念头。遂组团赴大陆访问。
钟馗,书载关中终南人。造访钟馗故里,自然由陕西省接待了。通知到达西安市委统战部后,西安市统战部即召集长安、户县、周至三县统战部商讨落实接待单位。长安代表吟了一首唐诗“终南阴岭秀……城中增岁寒”说:终南山在长安城南,应由长安接待。周至代表说:钟馗祖籍终南,终南镇在周至,应该周至接待。户县代表说:钟馗是终南镇甘河村人,甘河村已在1958年划归户县,理当户县接待。
在甘河村,随团来访的台湾卦师占了一卦,毫无反应。便向村老问询。原来钟馗祖上曾居于此,父辈时,有一天,其家不慎发生火灾。其父急忙奔到大街疾呼:“呜呼———敝宅丙丁突起,欲求登高之物,以解燃眉之急。”本意是借梯子,同时招呼邻里帮忙救火。可是,跑了一个来回,挣了一身汗,嗓子都嘶哑了,却没有一人回应。跑回家一看,房屋已成灰烬。其父伤心至极,认为自己“乡性”不好(却不知他的文人酸语,乡党根本听不懂),遂携妻沿甘水河畔上行四十里至终南山阿福泉结庐栖身。确切地说,钟馗出生地应在户县石井乡的终南山北麓阿福泉钟馗故里欢乐谷内。这儿,左右两个小山包,远处有大山为屏障,鸟瞰似放大了的沙发。台湾老艺人似乎心有灵犀,斯时斯地,命卦师再卜,两卦皆准,遂确定钟馗故里在此,大兴土木,协助建设钟馗故里欢乐谷度假村。
户县亦成立了中国大陆首家“钟馗文化研究所”。
民间认为:“钟馗神威,赐福镇宅,中榜得魁,钟馗真神显,送咱福禄寿喜安。”钟馗代表着正气和福气,钟馗故里宾馆供大家住宿,钟馗故里的钟馗饭、钟馗菜、钟馗酒、钟馗烟供大家品尝。钟馗画供大家请进家门赐福镇宅,还有千年傩舞跳钟馗文化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