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信息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森林防火
查看: 1577|回复: 0

国家气象局坦承 未能对西南旱灾做出预测

[复制链接]

116

主题

1008

帖子

595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5958

论坛元老新人进步奖幽默大师灌水天才优秀版主靓妹or帅哥知名人士 小有名气

QQ
发表于 2010-4-8 13: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年04月08日05:07人民网-人民日报
( t/ {. u3 T& G5 d, u3 A8 U; V( J( X 2009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部分地区持续少雨,气温偏高,遭遇严重旱灾。西南干旱的成因是什么?对这种长时间、大范围的干旱,有可能提前较长时间作出预测吗?记者最近采访了有关气象专家。3 O+ V. s/ _" }5 ^( N
  冷暖空气很难交汇、气温偏高——
+ m* x( O3 n8 `  降水持续偏少、水汽蒸发量大
* T3 o8 ^0 w/ I; k9 d! n" H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郑江平介绍说,西南气象干旱具有以下几个特点:7 M& {" N) H# B. }! S9 N; e
  持续时间长。2009年9月中旬,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气象干旱露头,10月下旬出现了大范围中等以上程度的气象干旱,至今已持续5个月。在这次干旱中,云南出现重旱以上程度气象干旱的平均日数为84天,贵州出现重旱以上程度气象干旱的平均日数为50天,均达到历史同期最多;广西出现重旱以上程度气象干旱的平均日数为32天,为历史第二多;四川出现重旱以上程度气象干旱的平均日数为25天,为历史第七多。, ~# ]$ Y# v% w2 G) _3 n* Q4 s
  影响范围广、程度重。长期温高雨少,致使云南大部、贵州大部、川西高原南部、广西北部和东南部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2010年1月,云南省达到重旱以上级别气象干旱的县数百分比一度达到85%,3月,贵州省重旱县数百分比也达到了81%。
5 n* n$ R2 ]; j& E/ u' _  灾害影响重。西南部分地区严重气象干旱已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塘库蓄水、森林防火等造成极大影响。干旱导致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部分地区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甘蔗明显减产,冬小麦的减产趋势已成定局。土壤缺墒以及江河塘库蓄水不足,对春播以及作物后期生长影响较大。% L3 U7 M1 q* w% a, S
  哪些因素导致西南气象干旱如此严重?气象专家分析认为,去年秋季以来,由于青藏高原上空的气压场持续偏强,其南侧的印缅槽活动长时间明显偏弱,使得形成我国西南地区降水的印度洋暖湿水汽输送特别弱。同时,北方冷空气活动路径偏东,很难渗透到云贵高原腹地。这就导致我国西南地区冷暖空气很难交汇,降水持续偏少。2009年9月以来,云南等西南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偏早,再加上秋季后气温又长期偏高,水汽蒸发量大,造成气象干旱持续发展。- \- k) g- W( V

3 A& g. s' r6 M) ]
     气候预测水平还很有限——
  难以准确预测长时间的干旱、洪涝- z4 T2 J4 \6 m9 O
  气候预测是气象部门的业务之一。对这种长时间、大范围的干旱,气象部门有可能提前较长时间作出预测,使社会各界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吗?
& k/ h* v! W2 L! |  在回答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时,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主任工程师任福民坦率地表示,“受制于科技的发展水平,我们对持续时间这么长的这次干旱,没能作出准确预测。”
3 `. i* @1 w# X( l; n7 X  Z; }; o; m  人们对气象部门每天发布的天气预报比较熟悉。实际上,我国气象部门从1958年就开始了一年以内的短期气候预测的业务工作。  u/ Q# j  m7 Q+ ?/ @* P
  任福民认为,气候预测比天气预报的难度更大。天气变化取决于大气的运动,大气的上游出现一些什么样的天气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下游就会发生相应的天气。这就类似于河流上下游的污染问题,上游被污染了,下游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会发生污染,比较容易作出预计。! r% K7 r/ I! n: G) y
  “气候问题不一样,预测的时间比较长,影响气候的原因,我们在现有的大气状况中是找不到的,或者说信号非常弱。”任福民说,作气候预测需要找大气以外的信号,比如说冰雪状况,甚至要到地球以外寻找相关信号,比如说太阳活动。虽然国内外从事气候方面的学者都在积极研究,但目前对这些信号之间关系的认识还很有限。9 u4 S& ^1 d% p& x, R2 i; R
  目前,气候预测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以数学物理为基础的气候预测数值模式(简称气候模式)预测。它是用大型电子计算机进行运算求解,模拟气候系统演变,得出预测结论。气候模式预测是现代气候预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另一种是统计方法,即找到某些现象之间的联系,总结规律,作出预测。
) Z& e% l; [' h  f" i  我国气候预测采用的是气候模式和统计方法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任福民说,我国气候预测模式2005年投入业务运行,预报手段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目前,发达国家有这项技术的不超过10个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中我国是第一个。0 d0 h# ^& L. y- c( N- U0 m) e
  “然而,当前气候预测水平还很有限,离公众的期望还有差距。”任福民说,气候预测的要素一般是与常年同期相比,降水偏多还是偏少,气温偏高还是偏低。但对西南地区干旱这种极端的气象灾害,对长时间的干旱、洪涝,难以准确预测。
8 |2 g% x, _" N' C# v1 v  对1998年长江全流域洪水,气象部门当年4月份就做出了准确预测。但这样成功的范例并不多见。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于新文说,“气候预测确实是巨大的挑战,气象部门一直在努力。由于准确性还不高,气候预测一般情况下不会像天气预报一样向社会公布,只作为有关领导和部门决策的参考。”7 K) D# ^, ~5 I
  链接
$ h  A2 j2 H- t: x% R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瞬时或较短时间内的风、云、降水、温度、气压等气象要素的综合状态,也就是阴、晴、冷、暖、干、湿等大气现象。目前,逐日天气预报上限一般不超过10天。! z. Y% @, W; ?, |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较长时期天气的统计特征,如月总降水量、月平均温度等。世界气象组织规定,一年以内的月或季气候预测,称为短期气候预测;一年以上的气候预测,称为长期气候预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