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信息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森林防火
查看: 1739|回复: 0

穷印度,富印度。

[复制链接]

860

主题

1577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611

优秀版主靓妹or帅哥灌水天才幽默大师新人进步奖论坛元老小有名气知名人士 著名写手职业作家知名作家论坛精英著名精英论坛长老一代水王发帖明星爱心大使热心版主论坛名人灌水天王

发表于 2013-6-11 11: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界各国友人和砖家对印度的观感基本上走两个极端:一个是NB,一个是SB。
+ `: S: T8 \$ G5 f% B9 d; q. w/ u# u" C% i6 B
对长期生活在印度的外国人如我,对印度的看法则是经常徘徊在NB与SB之间,任由这冰火两极在感性和理性的层面做着随时随地的复杂勾兑:是N多一点呢,还是S多一点。
5 s, X! Q# l% B3 S0 R" t5 E: h( I' \- A4 F6 ]# w4 b( S* w: o
国内来的朋友,哪怕向来无知无趣的人,也一着印度的土地,就个个充满了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敏锐观察与好奇心,总是问个不停。而我,就得不断地喋喋不休地重复进行着解释工作:向认为印度软件天下第一新兴经济蓬勃发展军事实力横霸一方国家民族崛起在望的那些人说明,其实印度的SB事还有很多;反之,向认为印度到处肮脏龌龊道路机场破败不堪穷人乞丐遍地一万年也追不上中国的人说明,其实印度NB的一面你们还没看到。* J. L# y8 l. O  L3 s' L

$ t. W, L" R& S并不是为了故意与众不同,非要拧着说。很多时候是看到大家对印度的看法与事实相去太远,实在忍不住冒两句。
3 [5 c% I+ L3 Y3 f4 d: o' g+ d! w# A; z1 ~' F: W
穷印度,富印度。NB,SB.SB,NB。其实,这就是印度。
$ |6 }, L2 i2 W" |( v' l9 ]! W7 e3 b9 ?( ?0 f
富印度9 G' |' _: }7 I& r) S

' I9 s& H" M$ c' f2011年3月11日,《福布斯》发榜。亿万富翁们如雨后春笋乌央乌央,又是几家欢乐几家烦。( B. y! Q6 `  `3 {$ g; |7 O8 a  X

3 D0 e+ z' q0 w' O; [9 e
; M. d* k( \: i) K& q; z7 \6 ]$ }; f& G
草根如我,既不必为意外上榜而担心税务局的电话,又不用像年轻找女朋友时那样为了上不去榜而着急上火,所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端一杯浓浓的克什米尔红茶,扒一扒我们八杆子划拉不着的亿万富翁们,倒不失为一件惬意的事情。8 N$ l( R" G+ [( q8 i1 T1 _% \
7 n- w/ W1 w8 q" K. |- T) }( X
路透社报道:中国了不得呀,10亿美元以上的富翁们都有115个了,比去年翻了一倍。全世界都在金融危机,就中国繁荣昌盛呀。7 n- x, T% E: X$ Z$ Q% Q, O5 Q
/ \, P2 \3 d' H/ I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美国之外的一个国家拥有了100个以上的(十)亿万(美元)富翁,不愧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呀。" f  d! y1 X6 }
* Q- F) X7 Y6 U& B5 C
路透社没有报道的消息,由本人路边社补充一下:别看中国的富翁人数不少,财富不管以什么方式获得但总之增长势头很猛,未来不可限量,不过就目前来说,比起印度,还是差得太远了。% a& F* N% `' H  ^# P+ R
! @! W& }/ t" S1 m4 \. Q
有没有搞错?印度?就是那个那个印度?
; T; c. {3 h# O/ }
$ [- _8 m! I) k是的,就是那个印度。
, }: L! n: D* [! U0 Q. u  Y) _4 o% u0 D7 v% j# s' P

2 W" ~2 E' ^5 ^: @
3 i- G" N2 H1 r# R: T福布斯富豪榜的前一百位中,中国仅有一位李彦宏同学,老牌的世界第二经济体日本甚至连一位都没有。就是那个印度,居然有七位世界排名进入前百的富豪,其中更有两位跻身世界前十。
5 a# k$ @  l( j6 ^4 p/ M. C3 p# G5 q. A% O# N4 c* [9 _
中国首富李彦宏的身家几何?“仅有”94亿美元,勉强挤进前100,位列第94位。而印度首富是谁?米塔尔,身家311亿美元,位列世界第六位,等于3个李彦宏还有余。米塔尔之后的印度富豪还有:身家270亿美元的穆克什阿巴尼,排行世界第九位;身家168亿美元的普列姆,排行第三十六位;身家158亿美元的卢伊亚,排行第四十二位。& t  W) w& u, W8 _9 J
  G0 X$ |  H2 y* p8 ?7 w
以上的表现,还是在印度股市这些年实在不景气、大佬们的财富大幅缩水的背景下取得的。曾几何时,米塔尔、穆克什先后登上世界首富的宝座,世界前十中有三位印度人,其中包括阿巴尼兄弟两个。# S8 {" h" y& G. H+ _$ {

5 f0 W. m0 `) h8 v8 v1 ]. P  ], U印度富豪们到底多有钱?米塔尔、阿巴尼们不像比尔盖茨或者巴菲特,把钱袋子捂得紧紧的,他们喜欢撒钱玩。所以,我们这些穷人(跟他比全世界的人都是穷人)也可以跟着看个热闹。+ Q9 r; V* G% y! H# l* A

& l! U- P/ K3 Y6 ]作为曾经的世界首富,米塔尔至今保持着一项花钱的世界纪录:以1.2亿美元购得戴安娜王妃生前居住地、伦敦的肯辛顿宫作为府邸,创造了全球私人住宅成交最高金额。另外一项世界纪录是:全家一年“生活”费开支为2.6亿美元。0 P( }! v' b0 p

% t! ]2 ^1 o0 H+ {( [想象一下,人家过的那是什么样的生活。
9 [& Z. w! Y+ G( m2 U8 n# ?* z( t8 h( N+ ?, f% w
1 |8 M# z. ^  m& R% G4 J& T

! _6 p" }$ ]6 i% R米塔尔家的生活开支,其中小小的一笔就是为23岁的女儿瓦妮莎办婚礼,几天之内花费6千万美元。他用6架包租的波音飞机从世界各地接来1000位富豪亲友,参加在凡尔赛最奢华的花园宫殿里举办的庆典,请来“宝莱坞”男女一号明星献艺。给贵宾们纯银的请柬信封里,除了邀请函还有钻石手表或金玉项链。
' F3 E; \, [, ^( @0 _( I/ j- u) ~% `1 ?( L
当时,世界各国媒体不无夸张地说:看来如果瓦妮莎要埃菲尔铁塔作嫁妆,米塔尔也决不会给别的。这场“世纪婚礼”,除了戴妃那一回,还没能哪个王族的婚礼可以相提并论。米塔尔公开宣称:我们就是印度的王族。
( C# {* C3 ^+ t$ o' D8 p: D5 |; n: P  z$ F7 J% r/ s% N
印度的另一个豪门阿巴尼兄弟中的大哥穆克什行事低调,但花钱决不含糊,甚至有点“奢不惊人死不休”的劲头。他准备花10亿美元,买下孟买面大海的风水宝地,建造一座高173米高的私家宫殿,供他们一家6口及600多名仆人居住。媒体推测:这座以印度神话中的仙岛“安提拉”命名的建筑里,每一块砖得值上多少美金呢?+ P& Q8 y" v  n( |
8 O% ^& Q/ Y5 k2 [+ M1 Q4 o
好吧,我承认,作为一名不折不扣的穷人,津津乐道那些道听途说的富豪们的烧钱故事还体验到一丝快感,我不知不觉地跌入了三俗的深渊。
8 x) T- n. T/ g/ V( q+ ]- X
+ R6 ?8 D; \4 d% {我很痛心。回想不远的当年,我还是那么关注印度广大劳苦民众,那么深具国际主义精神的上进青年。2 O3 _; e4 {  N* \+ M

. ?" x0 D2 c- I2 y- i穷印度
% A+ E! V1 \5 {* _) C8 {8 u; M4 k0 `, G$ `0 V
6 a) ^& ?6 C) a' q
, {) t5 M+ {- i& K
那是2003年7月13日的清晨。
0 C$ \/ y- _; r; K4 x2 G& a( |7 d3 f
我像往常一样打开报纸,从惺忪的睡眼中一目十行地浏览些大标题,看看世界与昨天有什么不同。突然,《论坛报》上一个正在奶孩子的印度妇女的图片吸引了我的目光。有关审查部门很失职,从印度的标准看,这张图片确实很有暴露的嫌疑。但图片上最吸引人的还是这个女子的神情,那张黑瘦的脸上显露无遗的锥心刺骨的痛,让人一眼难忘,甚至觉得仿佛自己的心也被狠狠地扎了一下。
6 U2 U% \, C- c& S3 y' [1 G$ y6 ~  V& U4 A
文章标题:《十八年前40卢比被卖,如今衣食无着再卖女儿。》
" u0 R: n. a9 a6 H/ ]% T- m1 g6 o! H2 z  s4 u
那个看起来像是五六十岁样子的妇女,叫巴尼塔,才32岁。1985年她就被实在没饭吃了的家人以40卢比的价钱卖掉,当年的报纸就报道了她的事,引得时任总理的拉吉夫甘地还亲自到她所在的奥利萨邦视察。可二十年过去,她还在悲惨的贫困中挣扎。她质问再次上门的记者:“你们来这儿干什么?为了给我照相去发表?你们来这里要看什么?要看我们的穷、饿,看我的瞎眼丈夫和5个快饿死的孩子?”
: Z" i! j6 x/ q0 @* g) \
+ h( K" R1 r6 J. s$ z巴尼塔衣衫褴褛、形容枯槁,债台高筑,利息越滚越多。几个孩子没有一个能上学,极度的贫困眼看着逼得她走投无路。为了吃饭,她也许不得不卖掉最小的孩子,不到3岁的女儿。/ G, V# K+ ?* ~

' z' `! b- D8 r" G这是在二十一世纪。在这个全世界赞赏有加的“最大的民主国家”、“最有希望赶超中国的新兴市场国家”、“引领世界潮流的软件王国”。
2 k0 b( T) o8 g, Y( Y" o
. U. \; b0 {+ s: j, C1 T8 o' X9 F) {
) ^  I7 O9 }7 |. _! F( J
; Q2 U# E7 B2 N0 _5 @) L我拍案而起,手扶着办公桌上的这张报纸,眼光透过窗户,遥望远方,心潮澎湃,想到全世界还有三分之二的受苦人等待我们去解放。7 c3 I  j6 c& j
: X$ F. C* O7 w0 w
不对不对,不是这样的。我们早就不输出革命了,也不折腾别人了。再说,我们中国人才刚吃饱饭没几天,也不富裕,也还有很多问题,不再是自己勒着裤带啃着窝头却总惦记着普天下受苦人那时候了。9 H& ^- w  H5 t/ U. C6 N, r! h( r

9 k/ _: k7 u! ~* U6 v调整一下情绪,好像应该是这样:虽然印度近年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但不可否认,仍然有部分地区、部分群众还生活在贫困甚至极端贫困之中,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还很严重,还需要各界重视,共同来关注解决。
7 ?7 S7 j; u; E/ Y: y9 U( j1 F, s$ }8 w+ ^* Q+ e7 n
心情略微平静。世界倍感和谐。
% r# p; P9 f" J9 ^/ s, w. p( e+ H3 k5 e
! p' X) W0 d5 U: _2 m% c) k/ y! q+ s2003年7月13日那天那篇文章之后,我对印度的看法彻底改变。激动之余,我一字一句地把那篇文章译了出来,加了下面的长篇“编者按”,发给对印度感兴趣的国内朋友:6 q9 O( K8 ^/ U
( `: E, R% h8 L3 u# x
印度再过多少年会赶上中国?看过这篇文章后再调整一下自己的答案吧。
0 J  s6 j7 q: C' L6 f. I8 Q& P! n, |4 q  Z
% J; p4 x+ g+ N) ~! P; q- u
7 V: B3 Y( s6 p+ T6 F* A) J
从这篇文开始来思考中印两国差距的问题,会有点意思。不是说印度整个国家就是这样子,但好的方面地球人都知道,软件业外包了,金融服务业了,法律了等等,正是这些方面给世界了新兴大国的印象,这时候需要一点清醒,看一看繁荣后面的凄惨。
& O7 v' P. b9 D2 X  ]8 V% E* w9 o0 ]& k
当然中国也有,当年甘肃还一家人一条烂裤子呢,但至于卖儿卖女吗?印度还是世界最大民主国家、号称法制健全远胜于中国呢。这个例子反映的不仅是穷,还有旧婚姻观念的强大、贪污腐化的普遍、媒体的麻木不仁等等。
1 b9 d# `4 E( V/ E
# b; e4 g; V$ O3 G- [+ V这不是个例。最近还看到,印度南方省份安德拉邦有1500余名农民因付不起种子、化肥等债务而自杀。
1 g5 k) J' v3 t- B/ I/ \/ k$ `
从中看到的不仅是穷。还有这个民族的一大部分人即农民如何对待穷:他们绝望了。从任何地方包括政府、社会都看不到希望。然而也并不抗争、不去拼个鱼死网破,而选择结束自己有些还包括家人的生命,寄望于来世有个好运。
* v4 z1 i0 [  s3 a$ g; w8 N& u. e9 ^! V! J
巴尼塔的悲惨,或者上千个农民死亡,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引起多大波澜,只是在报屁股上出现一下而已。因为每年都会发生,每个地方都可能有,大家都已经习惯了,甚至不会去议论哪怕一分钟。
8 d2 Y' [# G! u$ t8 O5 i- S1 v4 U! ~" I# r' Q# N
这只是一个侧面。从中看出,中国比印度进步的,远不只是通畅的高速公路(行情 专区)、发达的制造业那么简单。中国在民生问题上的成就,是最伟大的民主成就,最大的民主国家印度需要很多年去追赶。
  [, j: N# w* V5 v
# s1 f* U. B/ p/ W8 m/ ~
3 ^; C/ \  I* }- A- n. x( p4 d
到底多少年?一个在大连工作的印度年轻人、软件工程师亲口告诉我说:一万年。他是绝望了的。世界却在唱强印度,唱衰中国。有很多印度人包括领导人是很陶醉在这歌唱声中的。
5 p+ l9 s% Q8 H7 _0 w1 R. B# z$ g, M) A1 z% `3 f
个人而言,我也愿意为印度唱两声赞歌。像拿破仑当年讲中国一样:让她睡吧,不要惊醒她,一旦醒来,她会震惊世界的。中国早已经醒了,印度还在沉睡。
" ~# N- }' j2 M2 C0 k# B, z# M5 U
更要命的是:她以为自己醒了。/ ^5 ^' X2 ^4 A" K/ i8 S1 A" `

% N" P  D) y5 U还能感受到,当年写下这段文字时心情是多么的冲动。0 D& H# P- v7 e. n2 ]3 [% D  F5 V) F

! @  k7 H+ E( i3 }5 R8 G3 _2 V! ^当时就有朋友回信,除了感慨现实世界的残酷之外,还狠狠地点醒了一下我:你的精英意识还蛮强大呀,你以为你是谁?超人呀,要拯救印度拯救世界呀?省省吧。麻溜儿地干活去,小心老板开了你!
/ Z& G; I) H% J$ I2 h& K8 v4 P! z: k; f  n" H2 a9 z1 ]
不解风情如此,但他说得对。现实世界确实是这样的残酷,一介小民又能如何?但同情不是罪吧?, T# M5 k: R7 T! X
5 L+ a! p/ j$ ?$ M

0 h( R3 r, r# |1 ~4 ~5 W0 [- s6 m3 x2 X& O. [2 _# s' y9 D6 t. v
身为中国人,我们几十年前还经历过革\\命,把一切财富者都公平了一次。影响至今,大体格局还在。所以,我们既很难理解什么叫真正的豪富,也很难理解什么是真正的赤贫。中国农村的穷人,至少还有一片地、几间破屋子,城镇的穷人,至少有间破屋子。不管城乡,再穷也能吃上饭。(当然,近年我们的亿万富翁和没有地的农民、失[url=]\\\[/url]业的城镇居民都开始乌央乌央,形势的发展非常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印度。)1 U% |4 D% S3 i
" P, B3 l2 V; t* [3 l% q
在印度乡下,穷人的生活是这样的:+ j! r1 y6 ~4 |" f

# F8 k. P3 I5 _4 x8 d& ~' i/ R没有土地,没有房子,只能住个窝棚,连个锄头之类的劳动工具也没有,只能租种东家的地、租东家的锄头。年初,向高利贷借几个钱买个种子、肥料、农药,拼上一家的体力,然后靠天吃饭。雨季的风如果顺利到来,粮食丰收了,还可以还上欠帐。如果雨来得晚了,收成不好,交不上东家的租和高利贷的债,打手就会上门,大姑娘、二姑娘可能就保不住了(参见《甲方乙方》),被东家拉走抵债。所以,每年都有人像安得拉邦的棉农那样,准备半瓶剩下的农药,一旦年景不好,就全家老少一块奔来世。
* v: N, W- T0 f4 q+ L6 R( c4 n' R) Y$ x4 K
这是来自印度最穷的比哈尔邦的潘特给我描绘的图景。他在新德里打工,给家里寄钱。他的兄弟姐妹过的就是这样的日子。
# m' `4 H( w4 T3 F+ M* \" z
+ u9 r1 D: N7 b  C6 [$ Q我来自中国一个贫穷省份的偏远农村,童年时期幼小的心灵也曾被贫困打下深深的烙印,但对潘特所说的穷困程度,仍然有所保留。
8 F9 e, H# H5 T  E) V/ {
# p% X) |1 _2 w; L
9 D) m8 a( z# Q8 {) }% q
; K' T% V: B) _" {  j' R& k/ o经过粗通几句英语的村小学教师的翻译,才和村民艰难地沟通,知道这里长年干旱,今年的情形非常困难,各家都快没饭吃了,等着新一季的粮食,但地里的庄稼已经快要干透了。最缺的是水,吃的水都要跑到几公里外的储水坑里去取了。
; z& C2 l' u2 I0 X% `/ F
8 l# T3 Y! Y7 U2 e. ?1 g+ h4 e( g这里距离恒河不远,却没有什么水利设施,收成完全听凭天意。距离菩提伽耶不远,却没有什么旅游开发,完全一幅自给自足自生自灭的原生态。$ \6 D! Y3 I2 S8 v% \; k
9 [7 K6 q! q  D- m: U
远看宛然一片安静祥和的乡村美景,走近却是散发着难闻气味的残酷的贫穷。, m# c* J% ]1 o( h) @3 ~

' \6 h$ k6 L; I( b# C: T一个中年人抱着光屁股的孩子让我拍照:这对他们父子,都是人生的第一张照片。从镜头里看过去,他们苦涩的表情背后,即是干旱的田地、将死的玉米。几个女孩子凑在一起露出笑脸:她们的脚下,是已经断水多年的压水井,变成了历史的遗留。4 l. k# h) O; w/ I1 M+ U
( [; [" t5 Q* }) K
走出小村特里卡,回眸一望,视线所及,除了远处的几根电线杆子以外,没有任何具有现代感的东西。原野里没有任何机械(行情 专区),村里错落着低矮的草棚、泥巴墙,几头老牛拴在村头的树上。
5 ]. g6 w3 |/ L+ m( o( }
- z) Q2 c! v& V7 r* _! L# s二千五百年前,佛陀就是经过这里,走到菩提伽耶,在那棵著名的菩提树下悟道的。眼前这幅景象,与当年佛陀所见没有多大区别。# C  p# V0 }! b

( a% ~- g; g& X9 A
5 q" i: c$ o  j* T7 L
5 ~2 Z; n, d- k2 M9 a) f( I天还是那么片天,土也还是那片土。时光仿佛停滞千年。
" ]; T1 _$ [1 t3 j  R; Y% `4 x. x: W5 R
  T; k2 l0 |$ n3 x心情一直无法轻松。想起印度所有的佛陀塑像,都是身形瘦削、愁眉紧锁,纵然释迦牟尼今天来到这里,也一样会这样呀。
0 z9 F1 F7 Q* N/ i( y$ H1 F
% _( ]# ]5 U$ v9 Q$ g. i或许这一切,让人不得不思考,不得不觉悟!4 K4 b- i) r) W$ z$ j2 B2 A
6 S- g8 J- V7 \
比哈尔是这样。我后来到了另一个著名的奥里萨邦,前面所说卖儿卖女的地方,也才觉得,报纸上关于巴尼塔的事可能还真是存在的。
( p4 K6 U) b; h' `# \& c, P5 A8 X3 H) r* ?' O+ `4 X8 k+ }; L5 d3 ^
奥里萨的贫穷落后,与比哈尔差不多,似乎仍停留在远古的洪荒时代,与所谓二十一世纪信息社会、后工业化格格不入。
9 d0 p  c% S+ e) c" @
- N3 ]9 p0 j, X5 P7 \9 d5 r几个细节:省会城市,居然很少见到交通信号灯。人家是用警察来指挥的。路口安全岛上,站一位帅气的女警,左手握一红牌牌,右手握一绿牌牌。举左手车停,举右手车行。非常低碳,环保。这里还有汽车(行情 专区)跑,都应该让人吃惊不少了。
' G! b7 ~$ Q/ Z4 i8 a' F( j) G' R' m0 b' }) f# x0 M. G* y8 {

8 r0 B8 Z; j: `8 I
+ s7 U5 y/ Q4 Q8 ?6 q另一件令人难忘的是窝棚:省会城市主干道的两侧,居然有不少用玉米桔杆搭的窝棚。人们端着吃食弯着腰钻进钻出,看样子那里面是餐馆。保不齐还是大饭店呢。6 V) O0 I! z/ |# g

% p4 D, m$ n3 _/ @2 w9 E  `因为和大佬出差,我狠着心以数百美元一晚的价钱预订了省城里唯一的一家五星级酒店。不客气地说,其硬件水平约等于中国内地某县政府招待所五十元的房间。
& T( ~2 ?3 i  e1 i, z2 \
& B& h# q1 Z6 @& v* o2 i) @5 x1 U喋喋不休地讲述这样一个穷印度,当然不如悠闲地八卦印度富人的烧钱事迹来得令人愉悦,也很是煞风景。# g* \$ ]; R  _: |
3 r8 A$ l, m9 {7 y! l
其实,印度人自己也不太愿意面对这样的印度,媒体也不愿意提及。那些干旱啦、自杀农民啦、传染病啦,都是年复一年的老套故事,既没多少新情况,也没有什么应对的办法和改善的希望,写来写去,徒增读者的烦恼,还给国家形象抹黑。谁愿干这种里外不讨好的事呢。
& ~# s0 j- ]6 J8 X% k4 P1 ?$ a: X' N" ~' v! _6 m
回想巴尼塔,无非是总理亲自关注,引发了一波媒体潮罢了。事后,一切归于平静,几十年无人问津。- X( ], w) D  c$ r) i
! j# n; s6 x) h' \7 N( r& c
媒体中的印度,领导人讲话中的印度,世界各国人们心中的印度,显然是要光鲜亮丽得多的另一个印度。
7 x  C- y4 g# k6 ~6 l, v- v- J2 @1 Z

3 f6 t/ y6 i( w" J$ o5 A6 @& N4 w" N% }& R0 i7 u8 n  @2 l
谜一样的印度
+ [7 v. K" h' L0 P  ^1 Y
: b  \7 }3 R& K  U- f! W在新德里,这个英国人撤离前设计施工的崭新的人工城市,高大的印度门、巍峨的总统府、繁花盛开的花园小洋房、宽阔的大道,配上绝对无污染的蓝天白云,直让人想起欧洲某个小镇。# I; r1 |# b1 ]: B
5 a( u: Z% S/ E
走进那几家顶级的五星酒店,比如奥贝洛伊、泰姬宫、喜来登,其装修的豪华、设计的大气、世界各国如云的宾客,不但让你一点都闻不到贫穷的气息,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印度的气息。
) ]' X: q7 M% `, r* O" s: U" Q. Q! ?  C3 v7 ]0 u1 o6 F  {; v
如果你到孟买这个著名的印度人自认为“再不努力就被上海超越了”的东方大都会,开一辆好车,飙在滨海大道上,猛踩几脚油门,任路边挺拔的棕榈树向后边倒去,远方是蓝天白云、碧海银沙,两边是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这时你无论如何也不会想不远的地方特里卡的旱情,或者巴尼塔的困境。
2 `8 i5 C* _& j  w' F" n2 {) h* I# @
; R3 V9 u/ S7 W  R多数旅游者、学者、各式各样的代表团,在印度匆匆行过,住在屈指可数的那几家大酒店里,出门坐上空调大巴,观赏泰姬陵、斋浦尔等几处有数的美轮美奂的世界文化遗产,看到满街女人鲜艳的莎丽、男人斑斓的包头、孩子们天真的笑容,随手举起相机,就是一张色彩饱满、异域风情十足的照片。: b& X0 y$ v) t* c. q. G3 @
7 Z4 n8 r2 {$ Y% u
这样目光所及的印度,当然很符合新兴大国的形象,就算是再点缀几个追着旅游者乞讨的孩童,也无伤大雅。
. ]: v6 d7 c8 b4 l, r  m. k
3 G4 Q/ l) O4 d0 E8 w' h  K9 ]
. r! |, w" {' |; H4 V& m% O
9 A' q( F, o2 q穷印度,富印度。世界为之困惑。《时代》周刊有期关于印度的专题报道,封面是一幅索尼娅-甘地的头像,但半边脸黑,半边脸白。意谓:两面印度。2 B; m0 n3 W; n" J5 W, A
& x% M( i  p' J' ^
《时代》的问题是:哪一面是真正的印度?2 w4 `4 @4 q' v0 h

2 O; s$ I  E4 ^% w5 w( q放下手里的空茶杯,看一眼窗外的世界,我倒是觉得,印度不过是贫富分化广泛存在的众多国家中间比较搞怪的一个而已。和别的地方一样,印度的一般老百姓生活在极穷和极富的两端之间,只是这两极都太过突出,富可敌国,穷得叮当,所以让人好奇罢了。4 R4 y3 ?6 ], y2 ?* s, C

: _0 S. r" C  O/ e9 O$ W0 C印度的社会结构,是真正的金字塔型:最上面的小尖尖可能只有几十万人,是真正的有钱人;中间1、2亿,算得上中产阶级;最下层,7、8亿,都是穷得叮当响的真正的穷人。这三部分人的总体财富,可能是倒过来的金字塔:上面的人最多,中间次之,下面最少。
- }0 A+ t  w, T* T4 D3 M) r; ~+ f3 g2 K0 K# j- H
古埃及人造金字塔,难道就是为了反映这样的人类结构吗?
1 v8 ]/ v' r# A, r2 z' w! H: M) W8 G7 p7 U5 o
在印度生活几年,一次也没见过米塔尔,也没机会接触巴尼塔这样的人。我所经常接触的,比如老朋友夏尔玛,就是所谓的中产阶级,这1、2亿人,算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 x; H; @, Y) t( g" A0 t/ J2 r) ?& ?, K% \
: b( i% D( L! q# a4 _5 W7 F: Q" D
( w: \' x9 ~  V" d% v! l
在我看来,不管上、中、下那一个阶段的人,对于贫富极端分化的现实,仿佛已经习惯、接受,安之若素。甚至还会反问:难道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吗?- j0 B& u) I1 s& E( j' M3 a0 X' \$ X
. S9 K* d2 O- I: [4 S
既穷又富的印度,倒并不令我困惑。而生活于其中的大多数人那么贫苦,却又显得那么快乐,社会如此和谐,却是令我无比困惑的。6 B, }" Q- D! m. a

1 D4 v. U; K* p7 Q这是另一个问题了。3 M: G) q9 ]  `1 U) _; l0 D
0 I/ ]. \& G( `- w/ w: `' T* 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