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5 | | | | 2013年3月15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内,美国空军地勤人员正在进行B-52H战略轰炸机维护保养及再出动能力训练。图为地勤人员正在对B-52H轰炸机弹舱内挂置的AGM-86B空射型巡航导弹进行检测。 | " r/ @; _; V. a, }/ ^% Z1 J0 }
5 Y$ `5 h9 V2 O+ J' ` n
$ {' w: A8 Q: K- l& o5 b# B& {, R
" O+ v9 M# I1 @/ @' g- W' E3 H) D5 s3 P$ D
1 x5 ^3 D2 W* _* i/ ]0 ?( ]+ M$ s! h+ K+ N$ C# v- N* a
【美国战略之页网站3月22日文章】题:“轰炸北京”" m _1 X2 I: O* Q" k+ k
随着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激烈战斗宣告结束,美国空军(同海军、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一起)正在从利用空中力量打击恐怖分子和非正规军,转向他们所谓的“大型战争”。不那么谨慎的空军规划者将自己当前的工作描述为目标是研发能够“轰炸北京”的制胜技术。' B3 V0 Z. B& j+ e0 V
这是过去20年美国空中力量应用方式的一个大转变。自GPS(全球定位系统)智能炸弹和瞄准吊舱在20世纪90年代引入之后,轰炸机飞行员们仅仅担任着炸弹运送驾驶员的角色。
* X6 i% r i3 c3 q/ K8 t1 @ 瞄准吊舱包含前视红外成像系统和电视摄像机,能使飞行员在6300米的高度清晰看到地面情况。吊舱上还有为激光制导导弹服务的激光指示器,以及能够使飞行员为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获取坐标的激光测距仪。
, }6 w: s. K+ a8 C0 X; g- q 飞行员能够安全地处于大部分防空火力的打击范围之外,并且能够实际观察地面战斗的进展情况,甚至为地面部队充当空中观察员。而且,这些新性能使飞行员更容易发现目标,并且利用高精度激光制导导弹或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对其实施打击。尽管轰炸机仍然从地面控制中心获取目标信息,以向友军提供近距空中支援,现在他们也可以在没有友军地面部队的区域自己寻找目标。
( t/ v* i' u/ I1 j 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研发于20世纪90年代,正赶上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开始服役,而且取得巨大成功。使用这种炸弹事实上减少了投掷炸弹的数量和轰炸机的出动次数。目前正投入巨大努力利用所有这些新技术打击一个像中国那样咄咄逼人的对手,或是伊朗、朝鲜这两个更加好斗但装备较差的敌国。" @9 j( E9 K- |" |+ ^3 {7 ?
与此同时,美国建立了一个大型智能炸弹武器库。
" ~5 B4 ?& A5 L' l' g4 [ 在入侵伊拉克之后,美国空军要求大量增加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的产量,要求每月5000枚。他们最终的需求量要少得多。目前的战备物资储备超过10万枚,将用于某个未指明的、大型的未来冲突。空战规划者们认为,最可能发生的大规模冲突可能会包括中国在内。
& A9 s9 ^& `) _% ]& k3 V+ C, l/ [; O5 J' ?: b0 I
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的生产始于1996年。这种炸弹最初应用于科索沃战争时,共使用了652枚,其中98%准确命中目标。2001年,联合直接攻击弹药证明是支持美国在阿富汗地面的数百名特种部队士兵和中情局工作人员的理想武器。到2002年1月,美国已经将其共计1万枚存货中的一半投掷在阿富汗。2003年,在为期三周的入侵伊拉克行动中,美军共使用了6500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自1999年之后,美军飞机使用了不到3万枚这种炸弹。升级版增加了很多功能。最新版本更加精确,半数炸弹都能落在距离瞄准点10米范围之内。F-22战机能从1.6万米高空,以超过1500公里的时速飞行时,投掷重达半吨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 a, ]+ z8 k6 @. |) Z9 ^& G1 V% o
但是,当今的规划者们不得不研发技术来对抗现代防空系统和GPS干扰器。美国空军和海军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这类问题,但是这些努力在过去十年中退居次要地位,以集中精力应对当时正在进行的战争。智能炸弹技术发展得非常成功,包括用无人机发现目标,然后用制导导弹来击中一些目标。但是,要对抗一个准备更加充分、装备更加全面的对手,成功与否仍然是个未知数。
6 L6 e! W* p. T$ y: e9 h
& E% W, L# v |2 k$ D4 A, k'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