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3-10 15: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空仓挂机95式自动步枪没有空仓挂机,这也是该枪饱受争议的焦点之一。通常而言,空仓挂机起到两个主要作用,一是提醒士兵枪弹已经打完,二是便于快速装弹。笔者在试射中打光了10发子弹后再扣扳机没有击发,才知道子弹已经打完。如果笔者是一名战士,打完最后一发子弹后毫无察觉,当然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也未必会有精力去数打出的子弹数量,那么再拿这样一支空枪去冲锋的话,多半是要"光荣"了。从实战的角度看,无论是自动步枪还是半自动步枪,空仓挂机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是,最终装备部队的95式自动步枪确实没有空仓挂机,其中的很多决定因素值得我们深思。
: v- \3 p g, T, @* {0 `7 E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95式自动步枪在定型验收时有空仓挂机功能,而且是军方的要求。这说明军方对于新型步枪的实战要求有着清晰的认识,并且81式自动步枪也有空仓挂机的。那么,95式自动步枪到批量生产时去掉了空仓挂机功能,应该说是一个过程复杂且充满妥协的结果。因为95式自动步枪的空仓挂机遇到了两个看似简单却无法逾越的阻碍,一是首次使用的工程塑料弹匣强度不足,二是结构上的复杂进一步推高了步枪的生产成本。95式自动步枪配套使用的工程塑料弹匣无疑是我国轻武器发展史上的首创,但是材料和制造工艺上的落后,使得这一原本先进、实用的设计成了十足的"鸡肋"。' i+ d$ e& r, ^( D9 P1 u5 X
笔者试射完子弹后,按压弹匣解锁扣,把全身黑色的塑料弹匣拿在手中掂量,感觉确实很轻,在寒冷的冬日里手感也比冰冷的金属弹夹好,但是无比粗糙,似乎使劲一捏就会被压扁。笔者虽然没有机会尝试一下能否在这个标准的30发弹匣里面塞进第31发子弹,不过就最初的直观感觉而言,它的确是"搞掉"空仓挂机的"主犯"之一。有意思的是,在95式枪族近年来的发展中,出口型97式5.56毫米自动步枪由于采用北约规格的钢制弹匣,又重新"捡起"了空仓挂机;而继承工程塑料弹匣的03式5.8毫米自动步枪尽管有着有托枪的优势,但是依然没有采用空仓挂机。这其中有一点值得注意,97式自动步枪是制造厂家研发的型号,其面向国外市场,带有浓厚的商业色彩;而03式自动步枪是研究所为了降低成本而研发的低端型号,主要面向国内部队,带有迫不得已的意味。两者比较,充满了令人反思的讽刺意味。" E( ]2 ~" O# D
另外,保留空仓挂机后,不仅结构上的复杂会使95式自动步枪成本提高,也会带来可靠性上的问题。其实,就目前批量生产的95式而言,它已经是我军装备过的最昂贵的自动步枪了。在这支自动步枪上集中了大量我国首次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由此带来的整个轻武器产业的技术升级和更新换代,最终都要算到产品的成本之中。因此,想必在最后评审的时候,部队对成本如此之高颇有微词,于是设计人员便从步枪结构的简化上入手,看似无用的空仓挂机"责无旁贷"地成了"牺牲品"。当然,由于95式的无托设计,其采用的空仓挂机并不完全,不可能象M16那样设置一个使用方便的解脱钮。其实,这一缺憾在03式步枪上还是有可能弥补的,只不过前提是工程塑料弹匣强度过关而已。放眼国外,奥地利AUG自动步枪同样配用工程塑料弹匣,还是透明的,而该枪就实现了空仓挂机功能,且广受好评。相比之下,我国在工程塑料弹匣的材料和工艺都不成熟的情况下,贸然采用这一设计并且配合新型步枪使用,是否也可以被视为轻武器发展上的一次"大跃进"呢?
- _+ ^% y+ P, E7 h 士兵的选择试射过后笔者的第一感觉是,如果笔者是一名即将奔赴战场的士兵,在众多国产自动步枪里面我一定不会选择95式,而宁可使用老"八一杠"。尽管可能会因为重量限制而少带一些子弹,但是至少射击姿势是舒服的、瞄准是连续的、视野是开阔的、更换弹匣是快速的。当然,如果03式自动步枪能够在后续的改进中增加类似M16那样完整的空仓挂机,则是更好的选择。其实,笔者认为95式自动步枪应该是一个成功与失败各半的"先驱者"。说它成功,是因为首次采用了多项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材料,包括全枪族统一口径、无托结构、觇孔式瞄准具、工程塑料部件等;说它失败,是因为采用无托结构后带来了一些无法克服的缺陷、新材料和新工艺尚不过关便匆匆上马、设计人员的思维与士兵实战要求产生脱节等。 h- M" g) W; O9 a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