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主席说:“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对于这一点不能有任何的误解和动摇。”凡胜利之师,总是绷紧两根神经:一为警惕,二为备战。所谓“有备无患”“宁可千日无战,不可一日不备”,强化的是忧患意识,提升的是备战质量。真正的军人,连发梢都应该是硝烟味。
6 I- q6 z& t- u e1 ~2 l
* c* w% t; G; F* k* f 眼中无敌情,心中无忧患,乃兵家大忌。二战前夕,法国国内没有丝毫备战的气氛。面对德国的突然进攻,法国措手不及。血的教训告诉我们,打仗观念的淡漠、忧患意识的淡化,往往比武器装备的落后更可怕、更危险。0 }: J- l$ w3 u1 f/ s4 |' l
8 D2 @1 j! E5 ?+ W$ h 用打仗的心态抓工作、抓训练、抓准备,实际上就是用战时牵引平时,用战时标准要求平时建设。如果只满足于平时看着好看、管着好管、用着好用,就可能导致方便了平时,贻误了战时。心中有了打仗这把尺子,就可以分清哪些工作是与战斗力无关的,哪些做法是与打仗要求相悖的,从而使工作思路与实战需求更对接,演训标准与实战标准更贴近。" b, P" l+ i5 C; H
5 i% s$ K: l! V; m: Y; F3 M
用不打仗的心态抓打仗的准备是假准备,用不打仗的心态抓平时的训练是假训练。比如,有的急功近利、哗众取宠,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有的自我迁就、自降标准,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危不施训、险不练兵,甚至“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不坚决摒弃这种看问题的“和平眼光”、干工作的“和平标准”,未来战场就要付出惨痛代价。
9 D+ o- {1 @, W. a# K: D2 ~" O, `6 y' O, F2 U5 b
能打胜仗,是部队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广大官兵只有不断强化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随时准备打仗的思想,牢固确立战斗力标准,让每根头发都充满硝烟味,才能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0 q; ^8 D# t3 E/ w- p: `3 s/ l% ~$ l
7 z' _4 Q/ @7 V4 E8 F5 c- ~7 G6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