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军方证实;经过多年的紧张谈判,中国终于和俄罗斯达成了引进TU-22M3生产线的协议,俄方同意转让全部技术资料,这标志着我国与俄罗斯就引进图22M3生产线的谈判终于圆满的画上了句号。未来装备中国海军航空兵部队的图22M3将命名为“轰10”。: ? O/ V) l a# K" U) O5 H: Q7 I8 t
+ Q7 I6 O! i! L4 B
% X8 S' u3 F, U5 [
. M Z6 @$ q5 n: g* l+ n
俄罗斯开价15亿美金。同意转让给中国一条“图22M3生产线,现在,西飞已经开始了紧张的试制过程,预计明年下半年能造出第一架样机。由于俄国的 TU22M3已经停产多年,所以所有部件,除发动机外,将全部由我国制造。这次西飞能够快速进入“图22M3”“轰10”的生产试制任务,主要得益于我国先前进口的6架“图22m3”轰炸机在空军服役的经验积累,为空军科研单位吃透“图22M3”节点技术和西飞歼轰机研制部门对“图22M3”的改进研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论证条件。据说军方定货第一批次为12架,第二批次为24架,共计36架。
! ]3 n& H1 [" L; B8 [8 t3 w* s- P! _; X. R
图22M3作战性能:6 Z" j) e% P" O) ~
从性能上看,“逆火”的最大速度达到了2马赫,作战半径(根据图波列夫设计局公开的数据)早期型为2200千米,美国人认为这个数字是假的,苏联人很可能是为了逃避“战略武器条约”而虚报的性能;美国国防部情报局认为是5000千米,中央情报局认为至少是3700千米,美国国防部据此认为它缺乏足够的作战半径来威胁美国本土,但凡事都往最坏处想的美国空军认为,如果“逆火”打算作自杀性单程攻击(即不再返回基地)的话,它的航程已经足够用了,而且当时的美国空军缺乏拦截它的有效手段(现在也是一样)。曾经设计过高速远程截击机的著名飞机设计师-洛克希德公司的凯利评价说:“逆火”的出现一下子让美国空军对终止A12项目(设计编号,后发展为SR71侦察机)的决定后悔了,而A12就是为拦截“逆火”这种目标而设计的。最紧张的还是美国海军,根据苏联人在谈判中的说法棗“逆火”是为了对付“有严密海空保护的大型海上舰艇编队”而设计的。“逆火”在进行超音速飞行时仍然有很大的作战半径,而这两种战斗机的超音速作战半径实在不值一提。' X5 M: p7 q* a/ g a$ }
$ A5 g3 s) |* C [4 t2 O2 f* H1 q假如它们完成任务后还想返回航母,只能以高亚音速飞行假如“逆火”得到了情报支援,它完全可以从位于美国舰载航空兵作战半径外的基地起飞,高速飞向美国航母战斗群,趁美国的主力舰载机F4、F14还在“慢悠悠”地赶路时,伺机占领远程反舰导弹的发射阵位,并采用 “打了就跑”的战术。
) U7 y1 G! X$ ~% ]/ _- O
9 O" H$ n4 S9 K ?- g' R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美国人对这种攻击是毫无对策的,只能冀希望于能将“逆火”消灭在前往发射阵位的路途中。所以美国海军只要发现了一架“逆火”,就会立即派战斗机去拦截,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西方公开的“逆火”飞机照片中总有一架西方战斗机伴随的原因。
U1 J+ }) ]: O! \8 w% T8 l: B+ r3 G% O: W# K4 W
在70年代末期,美国得到消息:苏联人正在研制远程机载空射巡航导弹。, { T+ L) j0 ^/ t* T+ S
+ Q9 y0 N1 b! m9 G: q无疑,如果苏联将这种导弹装在逆火上的话,就会打破两国之间的力量平衡。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要求苏联发表以下几点承诺:不给予逆火以任何进行洲际飞行的技术可能;包括海军的飞机在内,逆火的总数不超过300架;所有的逆火数量都必须遵从欧洲常规武器数量协定。
" ?6 a' c3 e' H$ r. u; W5 ^5 m4 ]0 [3 N& ] m" B; x
经过多次的让步与协商,苏联终于给予了以下承诺:不使逆火具备空中加油能力;在任何时间内同时部署的逆火总数不大于300架,但海军的逆火不在其内,不过海军的逆火也将不超过200架。
" p8 \3 m1 t6 U4 A% P7 ^8 h) _* l) n
0 i5 {. H+ ~8 C+ M4 m在苏联解体后,为了防止逆火被出售给其他国家,美国对俄罗斯的援助。与许诺更是源源不断,虽然大多数都是安慰俄罗斯的空头支票,但也最大可能防止了逆火的外流。对美国人来说,只要能阻止逆火向其他国家出口,偶尔说说谎话也是不要紧的。由于不受限制战略武器条约的制约,逆火可以对性能缺陷和武器系统进行不断的改进,所以,今天的逆火仍然是一种威力极大的远程轰炸机。' ^0 h6 `7 K' Y1 d2 T$ k4 p'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