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传,唐宋两代,先后有玉蟾、刘海曾修道于户县曲抱村玉蟾台。金正隆元年至六年(1156-1161)王喆(号重阳,咸阳大魏村人),创立以道教为主,兼容儒、释的道教全真派。金章宗承安中(1196-1200),王处一奏立灵虚观于今户县祖庵镇附近。 元代重阳弟子邱处机拜见元世祖忽必烈,北册封魏“长春演道主教真人”,追封王重阳为“全真开化真君”于是户县祖庵遂成为全国道教全真派活动中心,道士近万人。元大德二年(1298),邱处机请旨改灵虚观为重阳宫,殿堂建筑达5048间。据元延祜七年(1320)“披云真人道行碑”记载,披云真人所属川、陕、甘、豫、晋、冀、鄂等省的道教庙观达222座, 为道教全镇派鼎盛时期。重阳宫还树有元代名书法家赵孟兆页书写的道教传播事迹碑文刻两通。
明、清两代,道教虽较前稍衰,但信仰仍为数不少,秦渡镇志道观曾设道会司,管理道教事务。解放前全县有道士42人,道姑3人。其主持分布:重阳宫(祖庵镇)15人,苕阳宫(陂头)2人,清阳宫(马村)2人,涝峪郭清龙王庙2人,东岳庙(甘河)4人,县城隍庙2人,化羊庙(化阳村南)4人,秦渡镇城隍庙1人,清凉山道观1人,县城北极宫2人,望仙坪(甘峪口)7人,观西坡(甘峪口)道姑3人。
解放后,道教活动主要是庙会。每逢会期民间居士及老年人道道观烧香拜神,聚会念经,平时遇到有病灾的人,也有到庙观求神求医的。住庙的道士也借此行医、算卦。“文化大革命”中,化羊庙等道教庙观遭到破坏,神像全部被毁。望仙坪的壁画泥塑也被铲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道观相继恢复了正常活动。为发展旅游事业,重阳宫、清凉山等处被作为重点文物单位,得到修复保护。到1983年底,全县有道士、道姑8人,分别主持在重阳宫、清凉山、望仙坪等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