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一家专业体育媒体报道,如今的中国各级国脚早有“明码标价”。
( h% u4 F4 V& B2 ]; ]' f 比如,国少组织一次集训,二三万元人民币即可买个名额;如果是入选球队出场参加一次国际友谊赛,则是5万元人民币;但要想最终参加正式洲际比赛,价格则攀升至10万元。到国青层面,价码更高,起价就是8万元。至于国足,参加一次集训的价格是10万元,如果是正式大赛,则为20万元人民币,首发的价码自然更高。. Y/ f) E, Q0 M0 `0 d
2002年世界杯前,一位落选最终名单的国脚就曾赤裸裸地表示:“知道为什么我被踢出了局?送少了!我只送了8万元……”于是,人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近年来各级国字号队伍集训人员变化会如此之大了,甚至屡屡有“黑马”杀出。当然,那些名气较大或能力佼佼者,自然不用操这份闲心,但对那些可有可无的国脚而言,“红包”简直是家常便饭。表面看来,球员花钱“买”进国足,似乎很亏,其实不然——有了国脚的光环,回到地方与俱乐部谈待遇、谈条件,身价自是不一般。
3 G0 `# _+ X; F }/ j2 Y6 n9 d; } 如此恶性循环,中国足球形成了一条自上而下的“灰色资金链”:球员上贡教练,教练上贡足协领导,足协领导控制国字号主帅选派。著名足球评论员李承鹏也对“花钱当国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一直认同这个说法的真实性,因为有的足协官员和教练就是害群之马。我差点把他们的名字说出来了。他们口口声声说要好好做人,但他们是坏人。5 f2 ~6 i$ v# }( [# m! \
不过,花钱就能当国脚,其根源不是在于我们的足球水平太好,而是在于我们的足球水平太差,谁进来都是一样。球员把进国足当作一种投资,官员把这个当作经营。如果我们有梅西就不会有这种现象,在郝海东和高峰的那个年代是不会有塞红包当国脚的事情发生的。有些混球非要冒充足球国脚,就得塞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