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山 发表于 2009-12-21 16:23:24

户县名人贾桂藩

  贾桂藩,原名贾藩,字屏九,1902年出生于陕西省户县牛东 大堡村。家境贫寒,兄弟姊妹五人,排行第三。父鸣岗早年经商 于秦渡镇。母董氏去世早。其父因家无内助,遂弃商归农,农闲 时贩运薪柴、粮食,奔走于户县、秦镇、太平口、咸阳、周至之间。

  贾桂藩在本村村塾读四书、五经五年。民国初年,参加靖国 军。后投考彰德军校,学制二年,因直奉战争而中途解散。不久 赴开封训练处军官第四队受训。1925年毕业后,入杨虎城部 队,历任排长、连长、营长,转战山东、河南。回陕后仍在十七路 军西安绥请公署任军法处上校执法大队长兼参谋处第三科科 长.曾被保送到南京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学习,1935年毕 业后返西安绥靖公署任原职.曾参加西安事变。后在南京陆军 大学将官班将乙四期学习。

  抗日战争开始,贾桂藩将自己在西安市糖坊街56号、药王 洞18号两院房屋卖掉,购买枪械以图抗日,一月之内即招募数 千人驻陕西礼泉、径阳一带。继而开赴河南洛阳,归第一战区卫 立煌指挥。驻偃师训练六个月后,改为游击六纵队第二十三支队,开赴山西中条山对日作战。1940年任四十二师副师长。曾 奉命往延安视察八路军总部,受到边区政府热情接待。目睹八 路军军纪严明,军民团结,政治民主,经济公开,士气旺盛,归来 后常对人说:“CPC了不起,八路军是一支古今未有的军队。”

  抗日战争胜利后,贾桂藩任云南十六军官总队少将总队副, 曾奉命带领云南三十七位将官到南京中央训练团接受训练, 1948年任南京总统特派战地视察官,旋任南京卫戍司令部第三 处处长。1949年南京卫戍司令部改为第七兵团,任该兵团中将代总司令。1950年初在重庆起义,参加西南政治大学高级研究班学习。不久去香港,定居九龙,同好友集资筹办"利丰建筑有 限公司"。筹办初期,遭人坑骗,损失巨款.又经好友集资.再行复业,成立"大益置业建筑有限公司",当选为董事长兼总经理。 他善与人交,为九龙各界所仰重.

  贾桂藩早在抗战时期就与叶剑英有交往。一次,国民党将部分被俘的红军干部、战士秘密向南转移:当时叶剑英托贾桂 藩解救。贾桂藩趁火车在西安站加煤加水之际,冒险将这些红 军干部、战士转交叶剑英,后安全送到延安。

  1979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贾桂藩即由香港给叶剑英写信,重提当 年旧事。叶剑英于1980年邀请他到北京,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 他。桂藩为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政协委员。

  贾桂藩早年曾发起集资兴办牛东第一所小学,由王孔武任校长兼筹备事宜。他于1978年8月回大陆时,受到热情接待, 十分激动,曾赋诗抒怀;兹摘录如下:

  户县山河颂

  渠立路端林似网,

  方田平地井成行,

  纵横九达康庄道.

  改善山河深国光;

  太平口乱石滩

  太平口外少人烟,

  乱石纵横任变迁,

  堤坝筑成灾祸去,

  更将荒野化良田。

  根治太平河

  名实难副是太平,

  入村洪水祸非轻,

  发挥革命昂扬志,

  泛邀终平好乐耕。

  太平口内山峪药场

  野树荒山石更多,

  于今林药满山坡,

  豪情壮志肩艰巨,

  铁手红心去节歌。

  1993年纪念杨虎城诞辰一百周年,贾桂藩不顾年迈体衰, 在儿子贾绍轩的陪同下,欣然返陕参加纪念活动,并健步登上杨虎城陵园,凭吊这位英雄。后在人民大厦与亲朋友好见面畅谈。贾老称赞《三秦游子录》“编得很好,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好事。”1995年新华出版社出版的《独资企业家》一书,对他的一生作了详尽介绍,引起了很大反响。

  贾桂藩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2年5月31日在香港逝世,享年99岁。

余下老兵 发表于 2010-9-16 19:14:23

贾桂藩,贾绍轩,父子俩我见过,儿子贾绍七十多了,走路;说话刚刚的,父子俩写了一本书,送我十多本我又分送给咱乡党,俩个老人太好了,心太善良了,

周小梦 发表于 2013-10-11 21:14:49

牛东人的骄傲,不一般啊!

户县本色 发表于 2014-7-12 20:38:36

为我牛东贾氏家族荣耀。

爱我别走i 发表于 2015-7-20 12:04:58

{:soso_e17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户县名人贾桂藩